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领军人物 > 正文

丰子义:从人的逻辑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上,现代文明始终是和现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现代文明兴起和演进的过程。从其相互关系来看,一方面,现代化是伴随现代文明发展起来的,是现代文明的集中体现,现代化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均内含着现代文明,是现代文明的具体展现。另一方面,现代文明又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现代文明之所以能够出现与发展,就是由现代化引发和推动的。现代文明所确立的各种观念、文化,并不是纯粹理性自身发展的产物,而是由现代化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决定的。现代文明与现代化就是这样相互交织、融为一体,在互动中发展。今天研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同样不能离开中国式现代化,这是研究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不同的现代化有不同的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的区别是多方面的,但最为根本的区别,就是两种文明遵循的逻辑不同。西方现代文明遵循的是资本逻辑,以资本为中心;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遵循的是人的逻辑,以人民为中心。从历史上看,西方现代文明确实是按照资本逻辑发展起来的,没有资本的出现,就没有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没有资本的发展,就没有西方现代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扩展。资本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决定性力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之相反,它首要关注的是人的生存发展,所要追求的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最为显著的特点和本质特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所遵循的人的逻辑是从多方面体现出来的:

鲜明的价值指向。一种文明的核心,就在于包含其中的价值观。无论是价值目标、价值追求,还是价值标准、价值选择,都既是文明的具体体现,又在深层上支配和统摄着文明的发展。独特的价值观决定着独特的文明。中国式现代化所显示的文明,其鲜明的价值指向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近年来,我国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提出的各种理念,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新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等,就是这种价值追求的具体体现。这些理念围绕的一个核心、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理念同时付诸实践,在发展的各方面都体现了这样的价值立场,因而其文明是凸显人的价值的文明。

独特的发展道路。西方现代文明由其资本逻辑所决定,所走的必然是体现资本意志的文明道路,文明的发展是按照资本逻辑推进的。中华文明则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在其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按照人的发展的具体内容和推进要求来展开的。就人的发展的具体内容来看,涉及的是多方面的,既有人的能力、素质的发展,又有人的劳动活动、社会关系的发展,还有人的个性的发展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适应人的各方面发展需要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是具体的体现,其文明的全面性就反映了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就人的发展的推进要求来看,也是有其前提的。首先是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而后在此基础上再不断满足其他需要。总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之路就是按照人的发展的具体内容和推进要求形成的。由于它是以社会主义作为制度保证的,因而我们的文明发展之路又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实的依托力量。不同的文明有着不同的主体性。西方现代文明的主体性实质上是资本的主体性,个人主义是适应资本的需要发展起来的。与之相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始终高扬的是人民的主体性,人民性是其显著特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建立的强大根基。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所以能够创立并产生世界性影响,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在人类文明新形态中,认识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创新,实践上的每一个文明成果的产生和创造,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不仅如此,对于现代化和文明成果的衡量和检验,我们党也始终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这正是能够使现代化和文明取得巨大成功的秘诀。

深刻的人类关切。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类文明一方面发展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又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文明何去何从?中国出于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关切,响亮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人类为主体,以合作共赢为价值旨归,为人类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新的文明理念,首先是突出了共同利益观,将全球化视为一个利益整体和利益链条,把全球的利益看作每个国家自己的利益。这就要求正确处理全球利益与民族利益的关系。其次是突出了共同价值观,明确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反映了全人类的根本利益,表达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强烈追求,其价值导向就在于既要造福自身,又要造福世界。这些观点并不仅仅是一种理念,而且在变为切实的行动。像“一带一路”的倡议和建设,全球治理的参与和推动,就是具体的践行。

在新的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是新的文化使命。要完成这样的使命,从人的逻辑看,重要的是应在文明建设中抓好这样一些着力点:

一是积极推进“第二个结合”。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是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魂和根之所以不能割断,就在于二者内在相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因而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的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以“人”为核心,重点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其中蕴含的以人为本、民为邦本、天下为公、为政以德、天人合一、以和为贵、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文明的内在价值追求。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这样的高度契合,才能有二者的紧密结合。只有这样的结合,才能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奠基,才能使文明的发展有正确的方向性引领。而且,正是通过这样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相互成就,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

二是充分汲取人类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每一种文明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不同的文明尽管特色各异,但总是包含着某些关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认知、理解和精神追求,因而具有共通性和普遍性。这样的共通性和普遍性就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根据和基础。因此,在谈及理论创新和文明建设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来创新和发展党的理论”。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西方现代文明尽管是伴随侵略、扩张发展起来的,但在反对封建蒙昧的过程中,也内含和阐发了许多有益的思想观点,尤其是关于人的思想观点。这些思想观点无疑是现代文明建设应当汲取的重要思想资源。因此,我们的文明建设,形成了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文明大格局大气象。

三是加强对中国经验的总结。文化与文明源于实践,并随实践发展而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各种创造,都是源自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探索、人民的创造。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现代文明,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要立足中华民族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加强中国经验的总结,一方面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经验,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从经验到理论的提升,升华和发展原有的文明理论。如中国式现代化就是按照人的逻辑发展起来的,将其中积累形成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自然会发展、完善有关人的发展的文明理论。特别是我们党在现代化建设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加强对这些新理念新论断的原理性阐释,探讨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必然会推进文明理论建设。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丰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