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思想溯源与理论内涵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论述

摘  要:十年来,“一带一路”已成为有史以来全球规模最大、共同收益最多的国际公共产品。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梳理与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尤其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的核心精神已经被全球所认同,而作为有志于推动全球更好发展的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不可能不经历风浪,只要继续保持高质量的建设方式与机制保障,“一带一路”建设必定能够顺利推进并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关键词: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  理论内涵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分别提出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十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一带一路”从理念到实践,从一国倡议到百国响应,从中国牵头到各国共建,从国际陌生到全球熟知,从中国国内形成社会流行词到多次写入联合国及相关国际组织文件,从少数项目签约到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多个重大项目完成,日益成为推动中国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促进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伟大构想。[1]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梳理与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尤其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既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度学习,也是对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经验累积的总结梳理,更有助于展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未来。

大国领袖亲自谋划、部署与推动的全球繁荣之路

截至2023年6月,中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建立了90多个双边合作机制,与14个国家签署三方市场合作文件,与30余个共建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倡议,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投资规模近1万亿美元。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一带一路”经济学》报告,共建“一带一路”使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收入额外增长1.2%—3.4%,全球实际收入额外增长0.7%—2.9%,共建“一带一路”使参与方贸易额外增长4.1%—7.2%,外资额外增长了5%,使低收入国家GDP额外增长了3.4%。据测算,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额外收益,意味着全球GDP额外增长1.3%。很明显,“一带一路”已成为有史以来全球规模最大、共同收益最多的国际公共产品。

截屏2023-09-01 下午2.23.50

这个通向全球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是怎么构想出来的呢?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说道:“这项倡议源于我对世界形势的观察和思考。”当时,正值全球处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经济复苏期、中国刚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崛起加速期、促进中外有利发展环境的机遇优化期,以及国际贸易投资低迷与冲突混乱交织的矛盾累积期,中国提出怎样的对外政策,直接决定着中国发展的未来。

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时动情地讲道:“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山间回落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此后一个月,在千岛之国的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至此“一带一路”正式问世。

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共同历史文化符号,唤醒沿线国家共同复兴的文明记忆,着眼于促进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与共创共享周边环境构造,也着眼于促进中外产能合作与国内区域协调发展,过去十年来,习近平主席几乎每到一国,必谈“一带一路”。根据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习近平总书记十年来经常在讲话、会议、考察、会见或函电中提及“一带一路”,尤其是三次主持召开“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两次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演讲,以及一次在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博鳌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演讲,更是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的深度考量。

六次重要讲话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把握现实、统筹大局、着眼长远的深邃思考与推进谋划,也勾勒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系列重要论述中循序渐进的两个阶段。

一是战略规划与立柱架梁阶段(2013—2018年)。2016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三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将“一带一路”建设明确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并列为三个大的发展战略,强调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与2015年对外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重要性,提出切实推进思想统一、规划落实、 统筹协调、项目落地、金融创新、民心相通、舆论宣传、安全保障等八点“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要求。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充分肯定过去四年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的重要进展,对到京参会的100多国嘉宾表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还提出一系列务实的经贸、投资、援助、科创、机构合作措施。习近平主席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至此,具有“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大体架构对外基本成形。

二是高质量共建阶段(2018年至今)。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重要论断相呼应,在2018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指出:“经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5年,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是下一阶段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工作的基本要求。”他还强调,要从完成总体布局“大写意”到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转变,需要在项目建设、开拓市场、金融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在2019年第二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对外清晰讲述“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等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还就如何“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和下一步中国将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做了详细的说明。在2021年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完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布局,稳妥开展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要探索建立境外项目风险的全天候预警评估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2021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以“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合奏‘一带一路’强音”为主题,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重申:“面向未来,我们将同各方继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其间,2018年起中国连续主办5届国际进口博览会,2020年1月1日起《外商投资法》施行,2021年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随着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出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逐步走深走实,并作为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全球构想被逐渐确定下来。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内涵

正如前文所示,2018年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基本要求。2019年4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被写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联合公报。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同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强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学术界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行了不少研究,从重视隐形连锁风险、提高规划决策水平、建设质量和效益、民生建设成效、民心相通、境外合作区发展、已有目标和机制的提质增效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多维度的参考。[2]从习近平总书记论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相关关键词的频次,更能看清其内涵。

一是发展愿景的高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强调:“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也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贯穿欧亚大陆,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亚经济圈,南通非洲经济圈,与美洲大陆紧密相关,很快发展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与全球合作平台,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内含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国智慧、惠及民生的底层逻辑、包容开放普惠的新理念以及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3]

“一带一路”比美国1940年代“马歇尔计划”、日本1980年代“黑字还流计划”等发达国家过往的全球合作倡议具有更高的全球构想与合作愿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未来,不是要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中国俱乐部”,也不以意识形态划界或搞零和游戏,而是以开放包容之态,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抓手,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共建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经济、人文等多层次深度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之,发展愿景的包容、远大与深厚,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动力。

二是合作路径的高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强调:“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客观地讲,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以及产能合作等“硬联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看不清、摸不着的国际制度、规则、标准等方面“软联通”显得难度较大,直接导致资金融通的速度落后于其他设施、贸易的互联互通速度。更重要的是,由于长期以来的文化差异等原因,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社会对中国的认知感与友好度的“心联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暂时暴露的短板提示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路径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共建“一带一路”在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硬联通”的同时,要强化对国际制度、规则、规范、标准变革“软联通”的中国供给与对接,比如2022年元旦正式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及中国积极申请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关系协定》(CPTPP)等高水平贸易标准的对接,再比如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为代表的份额改革、以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为代表的国际清算支付体系多元化等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以数据流动为重心的国际数字治理体系的变革,等等。与此同时,中国通过对外建设更多高质量的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中心、鲁班工坊、中医药中心和留学生合作,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心联通”水平,为中国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国际社会环境。总之,在各个合作路径上的互联互通,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基础。

三是建设方式的高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强调:“要稳妥开展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长点。”十年来,“一带一路”不只是陆海空天领域建设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天际丝绸之路,还致力于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廉洁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合作构想,意味着“一带一路”是沿线各国之间生机勃勃、群策群力、高度互信的开放系统,还意味着基建引领、产业集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综合互联互通效应。

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仅局限于公路、铁路、海路、港口、航空、网络、太空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还着重于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以环保生态和低碳目标为重心的绿色发展合作、以跨境反腐和涉外法律为重心的法规体系合作、以疾控通报和医疗救援为重心的健康医疗合作、以科技共享和人才培养为重心的智力知识合作、以安保反恐和海外保护为重心的安全保障合作,最终打造一个高效、开放、清洁、廉政、卫生、智慧、安全的新型国际发展合作体系。

这样的新型体系并不容易,需要持续地推动与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合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化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土库曼斯坦“复兴丝绸之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埃及“振兴计划”、塔吉克斯坦“2030年前国家发展战略”、伊朗四大走廊及跨境走廊的战略对接合作,与欧洲“容克投资计划”、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柬埔寨“四角战略”等对接达成共识,还积极推动同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阿塞拜疆等国经济战略对接。总之,建设方式的开放包容、互惠共赢,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手段。

四是组织机制的高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次“一带一路”座谈会中都强调,加强党对共建“一带一路”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要推进统筹协调, 尤其是陆海统筹、内外统筹、政企统筹,还要抓好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问题和年度重点工作等协调把关。作为十年来持续对全球治理与各国发展产生影响的宏大构想,“一带一路”重大进展只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才能取得。

十年来,从中央到各部委再到各地方研究出台一系列“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到推动“一带一路”与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沿边开发开放紧密结合,再到重点支持基建联通、资源开发、经贸产能合作、园区建设、技术研发支撑等战略性优先项目及其配套服务的完善,再到任务分解、督促检查、风险防范、问题把关的协调机制,遍及全球的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形成,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事实证明,组织机制的高效、有为、精细,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从长期主义视角看“一带一路”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5次提到“一带一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被写进党章。“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都浓墨重彩地部署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这些都向世界宣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开的空头支票,也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逐步推进的长期工程。共建“一带一路”不只是各个部委与地方政府全力推进的国家意志,更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党的意志。

然而,共建“一带一路”进程,时常遭遇西方一些媒体、智库与政客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的诟病与抹黑,他们甚至炮制出所谓“一带一路陷阱论”“过剩产能转移论”“朝贡体系复活论”等各类子虚乌有、无比荒谬的论调,长期唱衰“一带一路”。但正如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不受任何所谓“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所影响那样,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同样不受任何西方歪论所影响。

事实上,共建“一带一路”有关合作理念和主张已多次写入了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的成果文件中。根据谷歌学术搜索,有超过55.4万篇关于“一带一路”的论文,欧美几乎所有顶级智库都曾发布过有关“一带一路”的研究报告。在2023年5月结束的七国集团(G7)广岛峰会公报第14条明确写道:“缩小中低收入伙伴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差距的重要性,包括为优质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吸引投资所需的政策改革,……对七国集团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PGII)的共同承诺,共同努力,争取在2027年前筹集6000亿美元。我们将继续加强与伙伴国家在可持续、包容、有韧性和高质量基础设施方面的公共和私人投资全球伙伴关系”,这些本身就是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有关内容的效仿。[4]从这个角度看,“一带一路”的核心精神已经被全球所认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尽管有时会遭遇惊涛骇浪和逆流险滩,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把准航向,人类社会发展的巨轮必将行稳致远,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作为有志于推动全球更好发展的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不可能不经历风浪,也不可能一蹴而成,但只要继续保持高质量的建设方式与机制保障,“一带一路”建设必将顺利推进,并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本文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注释

[1]徐绍史:《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抉择: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重要论述》,《中国经贸导刊》,2015年10月下。

[2]姜安印、刘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特征转变、内涵再构与实现路径》,《亚太经济》,2022年第2期。

[3]刘伟、王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视阈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管理世界》,2019年第3期。

[4]Wang Wen, The G7 Wants to Copy China’s Homework. Beijing Is Fine With That. The Diplomat, June 09, 2023.

责编:周素丽/美编:王嘉骐

责任编辑: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