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大国基理 > 正文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牢牢把握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内蒙古作为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在促进各族人民交流交融、团结互助上具有光荣传统,始终伴随着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赢得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近日,“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聚焦自治区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并亲赴赤峰市、巴彦淖尔市、锡林浩特市等地考察调研,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我们坚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增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目标认同、制度认同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增强民族团结的政治认同。政治认同关乎立场和方向,最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意义。增强民族团结的政治认同,就是要从党和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发自内心地认同,最关键核心则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并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创新性发展。历史和实践都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大联合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民族工作全过程、体现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各方面,我们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政治上就有了充分保障。

以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增强民族团结的文化认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强调精神层面的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不断深化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身份意识,共同缔造、发展和巩固了灿烂的中华文化,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为增加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文化认同奠定了深厚的血脉根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来增强民族团结的文化认同,需要处理好差异性和共同性、一体和多元的辩证关系。既要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推动各民族自身文化的传承保护、交融共生、和谐发展;又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更好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滋养中华文化血脉、展现中华文明气度。

以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增强民族团结的目标认同。目标引领方向,目标汇聚力量。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延续离不开共同的价值目标指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鲜明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赤峰市马鞍山村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当前,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迈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正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全面”,强调的就是惠及全体人民,不分地域、不分群体、不分层级。然而由于受到历史、地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一些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因而有必要立足各自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具体实际,把促进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步伐,推动全体中国人民共同走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

以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强民族团结的制度认同。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采取什么样的制度安排来处理国内问题,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和国家前途命运。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反复比较,我们党逐步确立了符合我国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符合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正确抉择。新时代下做好民族工作仍然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守住守好守牢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目标认同和制度认同,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作者:赵媛媛,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叶本乾,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基金项目:“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强国使命任务的逻辑理路研究”(SC22ZDYC28)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