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海归中国梦 > 正文

粤港澳青年讲述故宫实习故事:“怎么可能不爱故宫呢”

在“粤港澳青年故宫实习计划2023”结业礼上,澳门实习生钟俊杰看着手中的实习证书和分享册,回想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心中感慨万千。“不知不觉间我们已成为‘故宫人’,完成了一份内容扎实的学术报告。”钟俊杰说,“在6周的实习中,我们三地青年之间搭建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也对故宫有了深厚的感情,更加理解一代代故宫人的热爱与坚守。”

“粤港澳青年故宫实习计划”始于2017年,由故宫博物院、香港民政及青年事务局、澳门文化局、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共同主办。今年的实习计划共有来自粤港澳三地的38名青年学子参与,其中香港学生16名、澳门学生16名、广东学生6名,实习部门增加至14个。学生们不仅在各自的岗位开展实习工作,还参加了故宫博物院组织的一系列参观、体验活动,多角度感受故宫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深入感受传统文化

“这座建筑名为绛雪轩,面阔五间,中间的叫明间,有4扇隔扇门。两旁的次间和梢间有支摘窗,上面能向上开启的叫做支窗,下面是方窗。支窗中间部分是棂心。”在故宫御花园内,实习生张仲倩向记者介绍绛雪轩的门窗结构,对于专业术语如数家珍。

张仲倩是香港大学建筑文物保护专业的学生。中学时,她曾探访母亲的故乡福建厦门,在有着“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的鼓浪屿上,她被历史建筑的魅力深深吸引,决定大学选择建筑相关专业。香港的建筑遗产多为岭南特色的民间建筑,而故宫作为明清皇家宫殿,建筑样式、风格与之有着显著差别。刚来到故宫世界遗产监测部实习时,繁多复杂的术语让张仲倩感觉一头雾水。在老师指导下,通过研读专业书籍,再现场观察、比照实物,她对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的了解逐渐深入。

绛雪轩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顺治年间重建,乾隆年间重修,如今被辟为文创商店,往来游客能够近距离欣赏门窗与建筑立面的精美雕饰。“绛雪轩的支窗主要由万字纹组成,其间穿插寿字纹样和蝙蝠图案,所以叫福寿万字纹棂心支窗。寿字和蝙蝠寓意福寿安康,万字纹则寓意福寿绵长,从这些装饰图案能窥见古人对美的追寻和对幸福生活的冀望。”张仲倩说。

同样在故宫世界遗产监测部实习的还有钟俊杰和广东中山大学的梁希悦,他俩一起进行宫殿屋顶的脊兽普查。“在整个过程中我了解到故宫建筑蕴含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精髓,许多建筑布局反映出‘天人合一’‘天圆地方’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屋顶样式、脊兽数量等体现了礼制、等级观念。”钟俊杰说。

在梁希悦看来,一座座承载着古代工匠智慧的建筑仿佛是有生命的个体,向后人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变迁。“行走在存留历史印迹的砖石路面,花木的气息萦绕鼻尖,褪去了艳丽色彩的门窗、匾额、彩画和斑驳的瓦片映入眼帘。眼前的景象、耳畔的声响与触感、嗅觉交织,让我放下杂念,全身心感受历史建筑的文化底蕴。”

实习期间,故宫博物院组织实习生参观“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观看数字所VR影片《天子的宫殿》等,参观宝蕴楼了解故宫博物院早期院史,在修缮技艺部体验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木作斗拱拼装和彩画作天花绘制工艺,并安排宣传教育部实习的同学带领大家参观故宫中轴路。

“通过故宫博物院组织的集体活动,我有幸参观了故宫的各个角落,欣赏了数不清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每一座殿堂、每一件文物都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让我体悟到,故宫不仅是一个保存文物的地方,更是一个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澳门实习生梁志德感叹道。

一丝不苟呵护文物

每天上午8点半,陈彦蓓从神武门进入故宫,穿过黄瓦红墙,越过内金水河上的小桥,到达实习部门——文物保护标准化研究所。

陈彦蓓来自澳门,在南京大学考古学系学习,对于历史文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在查阅文物保护相关资料时,发现由于文物材料和制作工艺的多样性、病害的复杂性,前人只能根据经验来制定修复方案,这种未经标准约束的修复工作不利于文物保护。我认为文物保护标准体系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在报名实习时选择了文物保护标准化研究所。”陈彦蓓说。

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标准化研究所成立于2021年,主要从事文物保护标准的研究和组织标准制定、修订等工作。研究所老师告诉陈彦蓓,文物保护的每一项标准必须有依有据,标准文件里短短的一行字都要附带详细的注释。了解到标准制定的难度后,陈彦蓓对从事这项工作的老师们肃然起敬,“他们的工作在推动故宫乃至全球的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实验室里,陈彦蓓学会了对文物的“望闻问切”。如果把文物修复比喻成治病疗伤,那么分析检测便是诊断疾病的方法。“在实验员的指导下,我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里坤县出土的清代丝质文物样品进行显微镜观察,其所用工艺和病害情况清晰可见。”陈彦蓓说,全面了解文物信息、分析病害,然后制定安全科学的修复方案,这便是“望闻问切”。

除了学习专业知识,陈彦蓓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故宫博物院与希腊有关机构合作建设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并在新疆、四川三星堆建立工作站。陈彦蓓在实验室接触到的丝质文物样品便是由新疆考古工作者发掘,再运送到故宫进行科学检测的。“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打破地域、国家边界,汇集多方力量,而‘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了良好的文化遗产保护对话、合作平台。”陈彦蓓说。

钟俊杰用“一丝不苟”来形容故宫世界遗产监测部的工作。“遗产监测部是一个特别注重细节的部门,工作人员会对每一处需要保护修缮的地方进行详细勘察,会把看到的每一个细节记录下来。”

“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逐渐掌握一整套按照顺序拍摄建筑记录信息、按照建筑编号整理照片、录入数据的流程,如今我已经可以做到一眼分辨脊兽的形制。”梁希悦笑着告诉记者。

让更多人爱上故宫

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当过义工的黄君怡,来到故宫博物院实习时感觉格外亲切。太和门广场是她练习讲解路线的起点。看着太和门前的金水河,黄君怡想起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门前的广场上也有一条用玻璃设计的金水河。两条金水河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反映了两地文化血脉相连。

黄君怡在宣传教育部公众教育组实习,参与了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博‘古’通今:在故宫邂逅古文字”线下活动让她印象深刻。活动以甲骨文和零废弃为主题,通过打卡、印章的方式,让公众了解甲骨文。“我看见每个参与者离开时脸上都带着微笑,有很多人为了这次活动特意走进故宫,在每个打卡点收集印章。这让我认识到,好的教育活动要让公众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同时又能有效地推广知识文化。”

黄君怡还参与了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撰写工作。把资料转化为有趣的文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她很享受写作的过程——通过文字的力量,令文物变得可亲、可爱,拉近文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宣教部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部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让文物‘活起来’,让故宫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黄君怡说。

来自澳门的刘玳菱在文创事业部实习,她的工作主要围绕故宫文创香港空间展开。这是故宫内首个以地域命名的主题空间,展示和销售香港设计创意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港式文创产品、独具香港文化特色的非遗类产品,并通过策划展览、研学、讲座、沙龙等主题活动推进香港与内地交流合作。

刘玳菱实习的第一周,便接待了一群来自香港的青少年学生,带领他们认识故宫。“学生们对故宫的点点滴滴都感到好奇,不断向我提问,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香港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

实习期间,刘玳菱还亲身体验沥粉、贴金等传统工艺,与故宫各岗位的老师面对面交流,深深感动于他们“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和“以千万锤铸一器”的工匠精神。“就像故宫前辈们跟我讲的那句话:怎么可能不爱故宫呢?对呀,只要去接触、了解、学习中华文化,怎么可能不被其折服,怎么可能不热爱?”刘玳菱说,“实习中的经历增强了我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也增强了我想要讲好中国故事的决心。”

故宫实习结束后,钟俊杰来到上海,开始在复旦大学攻读历史学硕士学位。“这次实习让我了解到故宫先进的文保技术、管理措施和创新的文博理念。未来我希望以所学所思投身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博展览事业,讲述更多关于‘我们’的故事。”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故宫   海归中国梦   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