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想建党 > 正文

让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赋能乡村振兴——福建省松溪讲习班的探索与启示

福建省松溪县是地处闽浙交界的千年古邑,因古代铸剑鼻祖欧冶子铸就“湛卢剑”而名扬天下。近年来,松溪县通过不懈努力,于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但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释放。2022年以来,福建省委宣传部作为挂钩联系松溪县的牵头单位,围绕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更好解放思想、凝聚人心,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鼓劲赋能等问题,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主要领导带头深入松溪所有乡镇调查研究,在充分了解当地发展瓶颈、群众迫切愿望、基层工作短板后,指导推动建设松溪乡村振兴战略与县域经济发展讲习班(以下简称“松溪讲习班”)。近日,福建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会同松溪县组成调研组,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观摩、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调研松溪讲习班工作,总结经验做法、提出对策建议。

做法成效

松溪讲习班成立以来,牢牢把握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根本任务,立足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广泛开展各种形式讲习活动,初步形成“1+X”宣讲模式(“1”指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X”指的是根据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实际设置特色宣讲内容),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整合资源力量,构建“大宣讲、大讲习”的工作格局。党委牵头抓总更加鲜明。县委县政府两办出台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专题部署、带头宣讲,11个县直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党委“一把手”和各村(社区)“一肩挑”担任讲习班班长,形成党委牵头抓总、宣传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分工负责、各界积极参与的格局。阵地资源统筹更加有效。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县委党校及乡村教学点,以及各类夜校、培训中心、实践基地,实现宣讲平台打通、队伍共用、资源共享。机制保障更加有力。按照有场所、有师资、有课程、有规章、有标识的“五有”标准,建立讲习班试点运行、业务培训和督促考评等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让讲习常态化、群众得实惠。

紧贴基层实际,推出“有总、有分”的讲习内容。抓住宣传新思想这个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发挥福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实践地优势,从小切口入手、用小故事阐释,策划“三农”工作、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系列课程。把握关注群众需求这个关键。讲习班成员在一次次走访中摸清农户生产生活需求,形成一份份课程清单,精准设计水稻高产栽培、移风易俗、看病就医、养老育幼、预防网络诈骗等一批“小而精”讲习课程。立足乡村振兴这个最大实际。针对松溪特色茶产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不足、新业态发展滞后等问题,讲习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出绿色生态种植、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茶叶品牌营销系列宣讲课程,有力推动上下游茶产业协同发展,2022年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25亿元。

吸纳各类人才,成立“专兼结合”的讲习队伍。理论骨干“课堂讲”。将县乡党政机关中的理论专家、宣讲骨干、青年宣讲员纳入讲习班师资库,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活动。乡土能人“实地讲”。在涉农部门骨干、大学生村官、“五大员”、科特派成员中遴选一批基层经验丰富的讲师,从返乡创业人员、致富带头人、优秀乡贤、产业大户中挑选一批能说会道的“土专家”,深入村民农户中灵活组合开展宣讲。高端师资“线上讲”。根据农村群众对前沿农业技术、市场营销方法的需求,邀请中国茶叶研究所陈宗懋院士团队、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研究中心团队等专家队伍充实讲习班师资库,结合农时节点有针对性开展线上宣讲。

注重机动灵活,打造“群众身边、便民快捷”的讲习场所。深入田间地头。根据村民劳动生产习惯,将讲习班搬到茶山、蔗田等开展讲习,实现群众学习生产两不误。进入车间厂房。依托文创产品电商园建立面向茶业相关企业和一线班组的实训讲习点,帮助大家掌握技术要领。融入休闲场所。依托广场、纳凉亭、廊桥、农家小院这些家门口阵地,采取夜谈、漫谈等形式宣传党的政策,倾听群众心声,共议民生大事,增进思想共识。

创新方式手段,探索“接地气、多元化”的讲习形式。用好“浓浓乡音”。注重用乡音传党音,用松溪方言宣讲党的方针政策,让“高大上”的理论变得接地气、通俗化。探索“实地体验”。把讲台搬进革命历史陈列馆、版画传习所、花鼓戏台、古码头古书院,让群众通过互动式体验式讲习,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感悟松溪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创新“文艺展演”。将理论微宣讲与情景剧、合唱、舞蹈、诗朗诵等方式结合,既讲出“温度”又演出“热度”。

一年来,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讲习班的身影。松溪讲习班将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推动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与激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精气神相结合,与创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讲清楚接地气的“真道理”、说明白贴心暖心的“好政策”、商量透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让百姓真真切切得到实惠,“有事找讲习班”在当地群众中逐步成为习惯。

启示思考

结合松溪讲习班的经验做法,调研组认为,面向农村的基层宣讲工作应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探索和完善“1+X”宣讲模式,通过理念的创新、内容的拓展、形式的丰富,不断提升基层宣讲质量和水平。

当好新思想的“播种机”。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把新思想的种子播撒到群众心坎里,是基层宣讲的根本任务。注重以“小话题”讲好“大理论”,紧紧围绕“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重大思想观点,把博大精深的理论细化为一个个群众可知可感的小话题,把“高大上”的理论讲鲜活讲透彻。注重以“小故事”讲活“大道理”,把群众身边的感人事迹、先进模范、身边典型作为诠释党的创新理论的生动素材、经典案例,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鲜活直观,注重以“小视角”讲透“大主题”。善于从宏观理论视野中,寻找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的切入点,把“大水漫灌”转化为“精准滴灌”,让党的创新理论既入耳入脑又入心入魂。

当好百姓致富的“带路人”。党的创新理论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基层理论宣讲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紧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让新理念新思路更好引领发展,把宣讲的着力点放在宣传阐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和科学理念上,放在解读推广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鲜活经验和生动实践上,统一思想认识,破解思想藩篱,注入发展动力。让方针政策更好推动发展,及时宣讲、解读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惠农政策和激励举措,搭建政策与群众之间的桥梁,让好政策产生好效果,激励村民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让最新技术更好助力发展,采用“专家宣讲+实地指导”“集中传授+互动研讨”等组合方式,介绍最新产业发展动向、推广最新科学技术、传授最新生产技能,助力百姓致富增收。

当好基层党建的“好帮手”。着力助推基层党员教育,依托讲习班、乡镇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结合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把基层党建要求融入线上线下宣讲活动,方便流动党员就近参与,推动破解流动党员“教育培训难开展,学习成效难落实”等问题。着力助推党员队伍建设,以基层宣讲阵地为平台,把发展党员、教育党员与培养致富能手结合起来,鼓励基层党组织从产业带头人、种植养殖大户中发现培育入党积极分子,更好发挥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当好解疑释惑的“贴心人”。基层宣讲不仅肩负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重任,也是强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基层治理、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抓手。在弘扬文明新风上下功夫,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常态融入“三下乡”,在宣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中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农民。在深化移风易俗上见成效,结合农村传统节日、重大活动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让群众身边道德模范、楷模标兵、最美人物带头宣讲,发挥抵制封建迷信、攀比浪费等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的示范作用。在助力基层治理上显身手,从群众身边选择一批德高望重的“乡贤能人”,在循循善诱、润物无声的宣讲中,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开展法律援助、调解纠纷、纾困解难,在送心灵“钥匙”、解思想“疙瘩”中,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兴则乡村兴,开展基层宣讲是增进文化传承发展共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持之以恒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充分挖掘用好群众日用而不觉的民俗文化、村规民约、家风家训、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成为生动鲜活的宣讲素材,讲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文化传承发展故事,不断增强人民文化自信,自觉做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守护者、传承者。用心用情丰富精神文化供给,通过“理论宣讲+优秀传统文化”“理论宣讲+文艺表演”途径,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文艺创作、文化惠民活动中,积极开展“沾泥土”“冒热气”等文化宣讲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不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吸引力影响力感召力。

对策建议

针对调研组在各地调研中发现的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需要调动各方力量资源,强化综合保障,让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既能更好地走进群众、赢得群众,又能有效赋能乡村振兴。

让宣讲格局“大”起来。把基层宣讲工作纳入基层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与基层党建、文化建设、乡村振兴等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发挥党委牵头抓总作用,健全跨部门、多层次会商工作机制,呈现人才队伍、讲稿视频、平台阵地等共享互通共用,形成上下联动协调、层层部署落实的工作格局。

让供需对接“准”起来。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基层理论宣讲员深入一线,紧密结合受众群体实际,主动设置议题,策划宣讲专题,通过群众下单、宣讲队接单、大众评单,形成理论宣讲需求收集、内容设计、效果反馈、汇总研判、改进提升的工作闭环。

让方式方法“潮”起来。注重转变语态,以动漫、图表、微视频、H5等新颖表现形式,灵活运用微视角、提炼微素材、深化微解读。注重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构建起集“报、刊、台、网”、微博微信、移动终端于一体的网上网下、线上线下宣讲矩阵。

让人才队伍“强”起来。整合宣讲队伍,按需分层分类,动态调整力量,形成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的宣讲人才库,常态化举办业务进修、比赛展演、考察交流等,对优秀宣讲员在职称评定、保险医疗、交通出行等方面给予激励,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宣讲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