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18日 第 09 版)
加快推进国家安全学创新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唐永胜
核心阅读
适应国家安全战略需求,我国正式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果、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安全学作为新兴学科,要注重让不同角度的交叉研究有所聚焦,实现相互对话、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增强学科创新发展的系统性。从交叉学科的定位出发,以国家安全为方向促进研究融合,逐步构建起自主知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安全保障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维护国家安全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布局的重要方面。要推动国家安全学学科更好发展,为国家安全工作述学立论、建言献策,不断满足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实际需要。
国家安全学迎来空前发展机遇
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国家主管部门推动下,在有关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国家安全学学科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2020年在交叉学科门类下正式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激发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参与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的热情,产生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培养单位以及其他一些院校纷纷设置国家安全学专门学术机构,专业人才队伍开始形成规模,并从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积极探索,开展对国家安全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教学工作。依托已有相关研究积累,我国已经涌现出一批在国家安全学领域具有较深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成为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经过努力探索,一些院校已形成比较系统的国家安全学课程体系,国家安全学教材和相关专著陆续出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加大科研项目支持力度,有力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化。在智库建设方面,有关院校和专家撰写了不少关于国家安全重大问题的研究报告和咨询建议,为服务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更为严峻的风险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我国国家安全战略需求的持续拓展,要求国家安全学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高质量的学术支撑,这为国家安全学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在国家安全战略需求的有力牵引下,国家安全学必将不断创新发展,书写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安全学篇章。
新兴学科建设要增强创新发展的系统性
总的来说,过去几年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取得不俗成绩,但还不能充分满足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实际需要。我们必须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积极推进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加快实现创新发展,有效适应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理论和实践需求,切实担当起自己的学术使命。
具体来说,就是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审视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系统、全面、辩证地加以把握。理解我国国家安全的关键在于把握“总体”二字,坚持系统观念,秉持“大安全理念”,全面综合地研究国家安全的各个重点领域。相较于其他学科,国家安全学是一个全新的一级学科,一定程度上缺乏成熟的知识体系和成形的学科框架体系,但在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上拥有天然优势,在学术思想、学术命题、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拥有较大的创新空间,在形成国家安全领域独特的知识体系、理论体系、方法论上拥有足够的发展动能。推进国家安全学创新发展是充满潜力、大有可为的。同时,有一些倾向值得注意。由于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较为广泛并不断拓展,研究者又习惯于从原有专业角度展开研究,这就导致学科发展存在过于发散、难以有效整合的问题;随着研究不断细化分化,如果彼此缺乏联系协同,成果不能相互通约,就会阻碍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作为新兴学科的国家安全学要注重增强系统性,让不同的研究角度有所聚焦,形成内在深刻联系。国家安全学应始终聚焦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即使是对特定领域、具体安全问题的研究,也需要保持全局眼光并遵照国家安全战略全局的指引。目前的国家安全学研究还未充分体现这一推动学科系统性创新发展的本质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研究泛化、碎片化的倾向,不少研究缺少系统思维、整体意识。坚持以国家安全战略需求为牵引,推动不同角度研究相互对话、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增强学科创新发展的系统性,国家安全学学科就能更快进入全盛期,保持持久的、整体性的发展活力。
立足交叉学科定位探索有效发展路径
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有力举措,必将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将国家安全学学科设在交叉学科门类下,充分考虑了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跨域性和战略性等特点。这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理顺国家安全学与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关系学、军事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加快探索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有效路径。
以国家安全为方向,不断促进研究融合。国家安全问题关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战略属性。国家安全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应把握交叉学科特色,从不同学科视角、不同侧重点深入研究国家安全问题。同时,要牢牢坚持以国家安全为研究方向,把体现政治属性和战略属性作为实现不同学科视角交叉融合的锚点,探求关于国家安全的规律性认识。如果偏离国家安全研究方向,不能体现政治属性和战略属性,那么从军事学角度研究国家安全可能还会是单纯的军事观点,从管理学角度研究也很难超越应急管理的思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就可能局限于原有经济学的思考。这种研究没有体现学科交叉融合,也就不能推动国家安全学发展为一门独立学科。
形成独特成果,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在对现实问题的解释解答中形成独特的学术理论和话语,是一门学科逐渐走向成熟的鲜明标志。新的国家安全形势给我们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提出新任务新要求。我国国家安全学的基本理论来自于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伟大实践,同时服务于新发展阶段构建大安全格局的伟大实践。国家安全学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对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阐释,通过“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循环往复,掌握科学规律,不断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国家安全学学科要在运用其他学科知识体系的交叉研究中走向成熟,就要聚焦解释和解决我国国家安全重大问题,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视角进行理论探索、学术研究,运用系统思维实现对传统国家安全认识论、方法论的超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理论和话语,扎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实践,构建起自主的国家安全学知识体系。
加强人才培育,夯实学科发展基础。衡量一个学科建设的发展成效,不仅要看产生多少高水平研究成果,也要看培养出多少高素质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国家安全学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加需要把人才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抓好。一方面,以国家安全理论、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治理等研究方向为重点,面向就业市场制定相应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政策引导保障,推动拓宽就业渠道,吸引青年学子报考国家安全学,培养更多现实急需的国家安全人才;另一方面,紧密结合国家安全工作实际,支持有条件的院校建立国家安全学教育研究专门机构、设立相关研究项目、开展前沿研究,在研究中锻炼一支学识扎实、担当尽责、具有战略思维的师资队伍,优化人才成长机制、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不断筑牢学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
(作者为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
注重提升研究的体系化组织化水平(学术随笔)
汪 明
国家安全学的研究范围涵盖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军事安全等诸多领域安全问题,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鲜明特点。多学科交叉不断产生新的研究问题,多学科融合不断催生新的研究范式,这使得国家安全学的体系化构建面临较大难度,也更为紧迫。面对丰富广泛的研究对象、复杂多样的安全问题,我们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科学的研究视角,聚焦国家安全学共性问题研究,加快构建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提出可以指导具体国家安全问题研究的一般性、普遍性知识,从而更好推进国家安全学的体系化发展。
从整体的视角研究国家安全。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核安全等具体领域国家安全问题都有其丰富内涵,且研究过程中会产生自成体系的相关知识。从这一角度看,这些领域是独立的。当把各领域国家安全问题放在一起审视时,它们又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而存在。发展国家安全学的基础理论,就要从事物的统一性出发,将国家安全作为一个整体来审视和研究,而不能仅仅局限于特殊领域的具体国家安全问题。作为整体的国家安全,本身就是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的直接研究对象。
从联系的视角研究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学研究不仅要有整体视角,还要从事物相互联系的视角来开展。各领域国家安全相互影响、互相关联,这些联系不仅增加了整体国家安全的复杂性,而且这些联系还处于变化之中。系统科学认为,在复杂系统中一个微弱的、局部的扰动经过传导叠加、积聚升级,有可能影响整体的稳定状态。国家安全也是这样,一个领域的国家安全问题扩散到其他国家安全领域,可能发展成多个领域国家安全问题共振放大的系统性风险。发展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要重点关注和研究这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从交叉的视角研究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当我们深入研究各领域国家安全问题,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相互重叠、交叉部分,其中就可能出现之前没有遇到过的国家安全问题。例如,新型网络病毒攻击核设施控制系统,是网络安全与核安全交叉的安全问题;美国单方面挑起中美经贸摩擦,是经济、政治、科技等多领域交叉的安全问题。这种复杂性决定了国家安全研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依靠分割、简化、还原的方法。发展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应注重从交叉的视角进行综合性研究。
从发展的视角研究国家安全。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现在的国家安全形势是由过去的国家安全形势发展而来的,过去的国家安全历史发展出今天的国家安全现状。当今世界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也是在过去的世界格局中孕育的。推进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研究,要坚持发展的视角,研究整体国家安全的演化、各领域国家安全的演化、各领域国家安全相互联系的演化、各领域国家安全交叉重叠的演化,从而深入把握其发展过程、驱动因素和演化规律。
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安全学学科要突破传统学科壁垒,进入体系化发展的快车道,必须加快推进学科建设组织化进程,提升研究的组织化程度。要重点研究当前最为迫切的国家安全重大问题特别是国家安全领域中的“卡脖子”问题,开展有组织的学术研究和攻关。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对一些可能迟滞甚至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阻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国家安全问题进行前瞻性谋划,积极布局研究力量,做好战略和战术上的研究储备。加强学科发展顶层设计,突出自身特色,兼顾区域均衡发展,推动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建设高水平国家安全学科。加强学科基础设施和研究平台建设,如实验室、研究基地、智库、资源平台等,有效支撑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为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提供学术支撑 加强国家安全法学学科建设(专题深思)
马 方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战略部署。适应法治建设新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提出,加强国家安全法学学科建设,这对推动国家安全学学科发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国家安全法学学科建设,必须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深化法学与国家安全学交叉融合,不断增强国家安全法学学科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提供坚强有力的学术支撑。
深入研究国家安全法治实践。法治实践是法学创新发展的根基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国家安全法治实践日益丰富,为国家安全法学学科建设提供了丰厚土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动国家安全法治建设进入快车道。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国防法、生物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一系列国家安全法律纷纷制定、修订并颁布实施,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以国家安全法为骨干,由单行专门法以及相关法规、规章和党内法规组成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力推动各领域国家安全工作法治化持续深入。加强国家安全法学学科建设,必须深入研究、准确把握不断拓展的国家安全法治实践,加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研究,从法律制度的运行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认识规律,确保学科建设始终植根实践沃土、充满创造活力。
强化问题意识、提炼法治理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加强国家安全法学学科建设,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国家安全法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前沿问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解决问题提供法治理念、法治思路,不断丰富国家安全法学学科的理论成果。当前,我国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日益完备,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例如,一些国家安全法律之间衔接协调还不够顺畅,非传统安全领域、新技术领域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供给相对不足,配套地方性立法相对缺失,等等。此外,法律制度日渐完备之后,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应围绕国家安全领域“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开展基础理论和对策研究,从中提炼和完善与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相适应的国家安全法学理论,为实现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相互配合、协同运转,更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供理论指引。
更好服务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加强国家安全法学学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以学科建设的实际成果服务国家安全战略需求,不断满足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这就要求国家安全法学学科不仅要在推动国家安全法学创新发展上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还要在培养实践急需的国家安全法治人才、锻造具有一流学术水平的研究队伍、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切实保障国家安全的实际需要相比,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人民期盼相比,国家安全法学学科建设还存在差距和不足。比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国家安全法治人才的能力还不强,有交叉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数量总体偏少,智库建设的质量有待提升。应瞄准国家安全战略需求,着力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方面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学科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院长)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以系统观念更好推动学科建设
董春岭
坚持系统观念,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立场观点方法,鲜明体现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研究及国家安全学的建设之中。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需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政治基础、理论基础,以其中蕴含的系统观念作为方法论指导,更好推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推动学科建设。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推进国家安全学建设的科学指针。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百年演进的系统集成,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总体国家安全观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彰显中华民族的智慧和风骨。要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中挖掘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思想缘起,分析中国国家安全道路的历史脉络。真正以中国为观照、以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为参考,解决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的主体性问题,在本体论上构建出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发展规律,更有解释力和说服力、更具适用性和实用性的国家安全思想与理论。总体国家安全观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对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要以中国国家安全的现实需求为驱动,深入研究国家安全实践中需要解决的真问题,特别是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战略问题、关键问题上钻研发力,用中国智慧推动全球安全倡议落实落地。
以系统视角推动学科交叉。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我们面临的各类安全风险点多面广,新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国家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之间、不同领域之间的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相互转化,国家安全已经远远超出了单一部门、单一领域、单一学科的认识论范畴。加强学科之间的融通,运用系统观念整合不同学科领域涉及国家安全的思想、理论、方法的需求日益迫切。要打破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等学术分野,把国家安全的各个要素放在多元一体的有机体中去认识,以更加宏观的视角把握国家安全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更加全面地看待国家安全问题,完善和优化学科布局。在综合吸收借鉴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军事学等多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推动构建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实现对传统国家安全认识论、方法论的创新与超越。
以统筹方法推动研究融合。统筹方法是系统观念的方法论呈现,要求我们着重解决非平衡的问题,既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动态调整布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又要实事求是、及时补足短板弱项。现阶段,可以着力在两个方面加强统筹、推动融合。一是适应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要求,加快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领域研究的融合。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指导,以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为参考,以服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理论构建为主要目标,更加深入地总结不同历史阶段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和安全的基本经验,研究百年变局下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演进的基本逻辑与互动过程,思考世界主要大国的发展道路与安全道路,从历史经验得失与现实成效中总结提炼大国兴衰与国家安全的一般规律。二是适应统筹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的要求,加快国际关系研究和国家安全研究的融合。从人民安全、共同安全、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相对安全与绝对安全等视角出发思考和发展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从国家安全的现实需求出发研究国际问题,推动国际问题研究更好服务国家安全实践。依托现有的国际问题研究队伍,培养国家安全研究队伍,通过人才队伍转化与培养带动学科建设,在学科融合中实现相互激荡、相互促进,共同为新时代中国实现更为安全的发展提供更有力智力支撑。
(作者单位: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