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层治理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近年来,江西共青城市在更高层次上深入贯彻落实“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的重要要求,落好机制创新、队伍提能、数字支撑等党建引领“关键子”,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
行创新之举,形成制度化的共治体系。回答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个重大课题,根本在于创新和完善制度,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织密组织网络。持续完善“社区大党委、物业党支部、业委会党支部、网格党组织”的多维组织架构,重点结合城乡一体发展工作实际,统筹城乡、区域、条块党建资源,跨行业、跨层级、跨地域组建协同治理党建联合体、联村发展党支部,通过组织相加、工作相融,推动基层治理从整体推进向全域提升转变。延伸服务半径。以“下沉、赋权、增效”为抓手,高质量推进“一门一网一窗一趟”的“3.0版”全科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政务服务、党群活动、综合治理、文明实践、协商议事等功能,通过人员下沉、职权下放、服务下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整合治理力量。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持续完善“居民板凳会”“治理联席会”“共商恳谈会”等双向互动机制,畅通党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建立“领导小组+工作专班+专项小组+志愿服务队”四项工作机制,构建“社区—网格—微网格—楼栋—单元”五级共建体系,将多元主体攥指成拳,推动“任务式”下沉转向“情感式”融入,筑牢共建共治共享的基石。
强治理之基,建立专业化的善治队伍。“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增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力,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关键。激活“源头活水”。今年,共青城市面向全国广发“英雄帖”,社会化回引42名青年人才沉到村(社区)担任基层治理专员,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优化。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回引、提升、培育、选派“四个一批”人才引育工程,建立完善服务规范化、岗位职业化、素养专业化、考评多维化、培育模范型队伍的“四化一培”职业体系,确保基层治理专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磨炼“钢筋铁骨”。锻造善于治理的干部队伍,火热实践是最好课堂。近年来,共青城市聚焦江西省委“三大高地”建设、“五大战略”实施和基层治理发展所需,开展“进万家门、排千企忧、解百姓难”作风建设大提升活动,已组织1万余人次机关干部入列轮值、2000多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1100余名党员干部结对服务,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下一步,将持续向一线聚力,实施优选一批蹲苗历练、结对一批服务专员、创新一批活动载体“三个一工程”,在解决好群众家门口的事、群众身边最重要的事中让干部提素能、长才干。推进“多维画像”。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干部考核的硬指标。将日常调研与综合考评、群众评价和条块考核、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深度融合,从不同方式、不同层级、不同层面对干部进行多维考评,做到一个干部一幅“立体画”、一张“成绩单”,确保基层指挥得动、调度得了、考评得准,增强干部共同参与配合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借科技之力,打造数字化的智治平台。数字化是促进基层治理精细化、智慧化的一把“密钥”。2022年,共青城市率先建成市域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形成了“平台呼叫、部门处置,中心派单、各方响应”的指挥机制,为基层治理插上“智慧翅膀”。下一步,将持续强化“智治”支撑,把科技“变量”转化为治理“增量”。坚持平台“一网统管”。用好“赣鄱云”党建平台,强化“微管理”、发挥“微能量”、点亮“微心愿”,切实把“党建放在云上、支部建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同步推进“智慧党建”平台升级扩能,建立“一屏发现、一口派单、一站处置、一网评效”全流程闭环工作体系,让服务更加精准迅捷、暖心舒心。坚持数据“一网共享”。树牢“一盘棋、高共享、深应用”理念,打通党建、综治、民政、人社、教育和基层等数字平台间的“数据壁垒”,形成工作互动、数据共享、信息互联的“共享网”,让各级党组织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穿透式管理,推动基层治理从“有形整合”走向“有效融合”。坚持服务“一网办理”。今年,我们探索建立“网上人才服务厅”,153项人才服务事项落实“不见面、指尖办”,办结率、满意度实现双提升。下一步,将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基层治理实际需求,探索搭建实用、管用、好用的指尖智慧应用场景,把数字赋能延伸到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激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活力”。(作者:江西共青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戴轶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