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党政干部谈治理> 正文

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系统方法论的理解和掌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是指引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六个必须坚持”,这是我们党在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历史进程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而形成的系统方法论,蕴含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六个必须坚持”是内在统一、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为我们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

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坚持人民至上是“六个必须坚持”中的第一位,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贯穿的一条红线。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需要回答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立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共产党宣言》庄严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造福人民,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摆在心中最高位置,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不同岗位,他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价值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等一系列体现人民至上价值取向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

坚持自信自立,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自信自立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状态,彰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坚定信念。自信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气度,自立是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自信自立,源自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来自我们党100多年奋斗历程和70多年执政兴国经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得到鲜明彰显。正是始终坚持自信自立,党领导人民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对于一个政党和国家来说,只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将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进入新时代,坚持自信自立已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风貌。

坚持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基本要求。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守正创新解决的是科学态度和方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是站在创造未来的源头上,就应当树立超前意识,敢做时代的弄潮人”。20世纪9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就通过扎实调研,力排众议,推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总公司成为福州首个“试水”股份制改革的国有企业,吹响了福州乃至全省国企改革的“冲锋号”。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我国发展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既要坚守根本、培根固本,又要勇于创新、积极创造。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指导党和国家事业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出守正创新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守正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

坚持问题导向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实着眼点。问题导向回答的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着力点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这为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科学认识、准确把握、正确解决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问题导向,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10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能够准确把握各个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突出的问题导向贯穿习近平总书记从政实践的全过程、各方面。他在福建工作期间,通过调研发现福建林业发展存在制度性障碍,群众急切盼望林权制度改革,他倾心倾力,亲自主导了福建林权制度改革。他提出的“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这四个问题,体现了问题导向的科学理念,为林权制度改革在福建获得成功、在全国平稳开展提供了根本指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正是基于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回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坚持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系统观念解决的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之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恩格斯指出,“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坚持系统观念,要求我们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的实践中,始终坚持系统观念与系统方法,充分体现了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把握和科学运用。在浙江工作期间,他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考虑、统筹协调,是系统观念和系统方法在“三农”工作实际中的成功应用与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实践发展需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我们坚持用系统观念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当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而对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必须切实提升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学好用好这一科学思维方法,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持胸怀天下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全球视野,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站位点。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胸怀天下回答的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境界情怀。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以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为中国发展进步指明路径和方向,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坚持胸怀天下,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马克思主义把解放全人类作为崇高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宇宙观和天下观主张协和万邦、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既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也不断回答世界之问,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党的创新理论始终展现出宽广的世界眼光和强烈的天下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在福建工作期间,他有次谈及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解时说:“‘平天下’不是打天下,不是统治天下,而是让老百姓摆脱贫困,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天下都以你为榜样去和平发展,用你的理念去协和万邦,实现大同,这就离‘平天下’不远了。”担任总书记后,他着眼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赋予中国传统的天下观、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征程上,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不断为人类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必须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胸怀天下的视野和情怀,把胸怀天下的大境界、大历史观与党的初心使命联结在一起,处理好个人与社会、地方与国家、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作者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