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办实事、解民忧 > 正文

中医适宜技术成乡村振兴“良方”

近年以来,互助县中医院依托“针灸适宜技术推广帮扶基地”“海东市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实训基地”“海东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海东市针灸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承担县域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职责,通过打造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点/示教点、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搭建医疗技术帮扶平台、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助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就近看病就医的需求。

互助县中医院作为中医牵头医院,目前能开展111种特色中医适宜技术,39个优势病种,29种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出院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达88.09%,出院患者使用过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85.38%,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64.98%,住院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收入占比53.52%。为将以上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至基层卫生院、中医馆,年内重点科室与9所卫生院建立结对帮扶关系,遴选25名骨干医务人员担任导师,采取集中理论授课、分批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的方式,开展4期省市级中医适宜技术、中药、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累计达359人,覆盖综合医院中医科及海东市各基层卫生院、中医馆、村卫生室。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健康素养,发挥中医治未病和“简便验廉效”的优势,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服务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带动基层卫生院服务能力的发展,截至目前,县域各乡镇中医馆实现100%全覆盖,新建中医阁2处、中医适宜技术示范点5处、中医适宜技术示教点5处,各中医馆均配备260种以上的中药饮片和5种以上的中医诊疗设备,能开展6大类18项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年内中医诊疗服务人次占比达到36%。基层卫生院为辖区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普及中医药健康素养知识,探索建立中医药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融合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将中医药融入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健康管理中,要求在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时至少配备一名中医医师,在签约服务包中增加中医药服务项目,为每个签约家庭提供中医药服务。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讲座、健康咨询义诊、中医药文化宣传、中医适宜技术体验等活动42次,积极向群众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使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知晓率在90%以上,学会运用中医药知识治未病,降低疾病发生率。

家住在五十镇里巴洪村的闫金花2021年患滑膜炎,接受五十中心卫生院薛生花医师的针灸、中药汤剂搭配生活处方的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从今年年初起,她已经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中,按照医保结算,一个疗程花费共计2051.35元,医疗费仅需自付116.22元。

目前,互助县中医院承担县域21所乡镇卫生院中医馆的业务指导、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等工作,年初,互助县中医院遴选了5个中医优势病种,总结形成诊疗方案,促进基层诊疗达到规范化、同质化,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同时,根据青海省医疗保障局《关于新增和修订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及医保支付类别的通知》(青医保局发〔2023〕51号)文件通知,互助县中医院统一规范中医类新增医疗项目51项、修订医疗服务收费项目383项(包含停用的95项)、医保支付类别调整的15项、市场调节价1项、耗材目录10项的相关收费标准。

下一步,互助县中医院将联合综合医院中医科、21所乡镇卫生院中医馆、294个村卫生室,组建一核多点的“健康服务共同体”,强化“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治未病中心”“康复护理中心”“慢性病管理中心”县域四大中心作用,形成以县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帮助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简便验廉”的优势,满足基层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给年老体弱和出行不便的困难群众带来福音,拓宽高质量发展思路,持续推动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落细落好。(人民论坛特约通联员 韩成芳)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