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经济是观察经济活力的窗口。在刚刚过去的“双节”中,强烈的出游意愿、高涨的消费热情,都折射出我国经济的内在活力,也表明当前我国经济复苏在曲折中前行呈现出更多亮色。正确认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既要看短期的运行,也要看中期的趋势,更要看长期的发展潜力。
宏观经济运行面临新形势:短期面临明显的新阻力、中期面临“关口重压”、长期发展潜力巨大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恢复是明显的,但恢复力度不及社会的普遍预期。这既反映在经济增长率偏低上,也反映在一些领域调整超出预期上,短期经济恢复面临明显的新压力。尽管短期经济上行面临较大压力,但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脉络还是十分清晰的。在经济恢复面临多重压力的同时,短期经济运行既表现出巨大的韧性,也在质的有效提升上呈现出多方面的积极变化。我国经济韧性强,主要体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上,经济增长在区域、行业和时间上都有较大的伸缩性。质的有效提升主要表现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不断取得突破、新发展动能加快形成等。
从中期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关口重压”,“关口突破”是我们的使命和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的重大判断。如何理解“关键时期”的含义?个人理解,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经济发展处于全面调整期,对于已经达到峰值甚至绝对过剩的产业,一些宏观经济政策面临新的调整;二是风险集中释放期,“挤泡沫”、“去杠杆”、产量减少等都是化解风险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要防止局部风险转化为系统性风险;三是高质量发展的突破期,从供需两端突破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瓶颈,化近忧为长远发展的新动能、新机遇。这意味着未来五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口期”,我国既面临巨大的经济调整和风险释放的持续压力,也面临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历史机遇。
从长期看,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潜力巨大,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最关键的是我国产业升级空间及消费增长的潜力巨大,尤其是我国消费增长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预测未来30年消费与投资两者不同的增长潜力,主要是根据现代化一般规律,即人均GDP达到高水平后经济结构趋同的原理倒推。经济发达水平的投资率一般在20%左右,即以最小的投资规模创造最大的经济福利。1970—2015年间,欧美发达国家各国投资率都在20%左右,即人均GDP达到6万美元时,人均资本形成总额为1.2万美元左右。按照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我国人均GDP差不多在两个15年间都要翻一番,届时人均GDP按现价差不多也达到6万美元左右。到2050年前后,我国人均资本形成总额估计为1.2万美元左右,人均消费则达到4.8万美元左右。而2022年我国人均资本形成总额和人均最终消费分别为6757美元和5349美元。由此测算,我国资本与消费的年均增长潜力分别为2.3%和7.3%。从增长的总空间来讲,未来30年,我国消费有6倍的增长空间,而投资仅有1.2倍的增长空间。因此,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最大动力和基础。
政策选择:化压力为动力,着力实现“中期突破”
稳短期增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时间放长,越是在困难、挑战加大的情况下越要保持战略定力,越要向前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只有加快实现“中期突破”,才能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动权,也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建立新优势。
首先,在“关口突破”面前要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最主要的是要坚定信心,坚信我们有能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一些难题。特别是要看到我们取得上半年GDP两年平均增长4%的成绩,是在面临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和出口明显下滑的形势下取得的。同时,要对短期经济形势低于预期保持更多定力和容忍。2020年GDP增长2%、2022年GDP增长3%和今年上半年经济恢复两年平均GDP增长4%,都是我们面对困难作出许多积极努力的结果,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成就。我国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这决定了我们在重大“关口突破”上要保持战略定力。面对一些行业深度调整与风险释放等短期因素的干扰,要顺势而为,积极寻找新的突破,其中最重要的是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不放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动能。
其次,面对短期风险挑战和中期“关口重压”,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提高统筹协调能力。要区分“缓”和“进”。“缓”就是缓解矛盾、减轻压力,为“进”创造条件。一些风险压力是阶段性的,并不是致命的,只要采取及时有力的缓冲措施,就会挺过来;而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最重要的是“进”,如着力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把巨大无比的消费潜能释放出来,这是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同时,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中国式现代化的要义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同步实现。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加强经济安全、国家安全体系建设,保障能源、粮食等重要物资安全,保障产业链的完整性、安全性和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要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发展。许多发展的难题之所以难以解决,主要是因为还面临不少的体制性障碍。只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推动制度创新,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才能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最后,在供给、需求和分配三端共同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关口突破”。
在供给端发力,就是要把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建立有利于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全面提高我国创新能力、建立创新驱动型经济的核心任务,更是推进发展动力变革的头号工程。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在科技前沿领域加快突破”。在许多重要领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摆脱传统产业报酬递减规律约束、形成新的报酬递增曲线的关键。同时,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抢占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是创造新供给动能、把握国际竞争主动权最有效的策略。一是要运用系统观念,着眼于全产业链和全创新链来推动创新发展,补短板、强弱项。把教育、科技、人才的发展与创新发展紧密结合,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二是加强基础研究,激发更广泛的原始创新潜能,为新动力变革提供强大的基础理论支撑。基础研究是科技体系和科学创新的源头,基础研究能力从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底蕴和后劲。要着力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的人力资本优势,使科技创新的重点聚焦于“从0到1”的原始创新,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深度融合。三是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进一步提高重点行业的研发强度,特别是基础研究的投入强度,尽快在各重点行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
在需求端发力,就是要从建立强大的内需体系和实现共同富裕两方面来认识扩大消费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作用,着力挖掘和释放消费潜能。中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推动需求动力转换、建立长效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重大举措。被长期抑制的巨大消费动能如果得到有效释放,对解决当前企业效益下滑、通货紧缩压力增大等问题将是“及时雨”“雪中炭”。要在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扩大居民消费,最难的是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解决消费问题,还需要从分配端入手。
在分配端发力,就是要着力深化分配端改革,释放潜力巨大的消费新动能,增强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功能,让百姓减少后顾之忧敢消费,完善和发达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的稳定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显著提高人们对未来的乐观预期,促进居民消费倾向上升。做深做实高端产业链,提高高端就业比重,是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消费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重点是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做到既减负又提质,既提高居民公共消费支出水平,又增加公共消费以外的其他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提高居民消费便利化水平,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