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党政干部谈治理> 正文

坚持教研与实践相贯通 更好为党育才献策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亲自谋划和大力推进党校工作,推动党校事业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教研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坚持教研与实践相贯通,畅通教学科研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渠道,推动党校教研人员深入一线实践,在接触实际、参与实践中打开视野、充实头脑、丰富经验,为培养高素质干部、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提供有力支撑。”这一重要论述,为推动教研与实践相贯通、更好为党育才献策提供了遵循。

提升站位,充分认识教研与实践相贯通的重要意义

当前,面对党校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教研与实践相贯通,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践行党校初心的必然要求。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党校教研工作只有扎根实践沃土、反映实践动向、满足实践诉求,“所育之才”才能胜任党的各项工作,“所献之策”才能解决现实发展难题。教研与实践相贯通,干部教育培训才能更具精准性,咨询建议才能更具针对性,也才能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础上切实践行党校初心。

传承弘扬优良传统的不二选择。高度重视实践、强化实践导向,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优良传统,更是党校事业蒸蒸日上的成功密码。历史和现实均已证明,党校之所以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与始终秉承这个光荣传统密不可分。在党校各项事业中,教研是推动思想理论武装的关键一环,是实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途径,必须传承弘扬优良传统,始终做到与实践相贯通。

高水平推进质量立校的必然路径。教学科研是不折不扣的“技术活”“精细活”“专业活”,有其发展规律;党校教师是教研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实践者,也有其成长规律。只有立足实践推进教研、依靠实践培养教师,真正做到教研与实践相贯通,才能有效弥补党校教师由于从“学校门”到“党校门”而导致的缺乏实践锻炼经验、经历阅历不如学员的短板,在顺应教研规律的基础上高水平推进质量立校。

找准抓手,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中心推动教研与实践相融共生

党校教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党校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必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中心,找准抓手,多措并举,形成教研与实践相融共生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夯实为党育才献策的根基。

进一步强化调查研究。开展调查研究,是党校教师的基本功,是推进教研与实践相贯通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建立常态化调查研究机制,引导教研人员“进万家门、知万家情”,坚持不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持之以恒把成果应用到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中。用科学谋划和制定年度调研方案,将之纳入党校发展的整体规划,真正让调查研究为教学科研提供源源不断的选题、思路和智慧。另一方面,深入推进蹲点调研,聚焦现实问题进行长期跟踪和动态观察。应立足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确定选题,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地点进行蹲点调研。要“身入”更要“心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通过比较前后变化,评价施策效果,总结经验方法,增强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方位落实挂职锻炼。挂职锻炼是破解党校教师身上存在“先天不足”和“倒挂”问题的有效方法。当前,河南省委党校集中引进了一批青年博士,他们拥有较高学历和丰富知识,只要补上“社会大课堂”这一课,就会更好更快成长为中坚力量。河南省委党校充分营造挂职锻炼的浓厚氛围,征集和摸排45岁以下青年教研人员的意愿需求,主动和郑州市、洛阳市、鹤壁市等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基层乡镇街道对接,全方位落实挂职锻炼制度。通过为期一年的基层锻炼,广大教研人员积极参与或直接负责基层党建、乡村振兴、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经济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具体事务,给分工、有任务、压责任,切实融入基层、扎根实践、服务群众,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将党校教研与社会实践无缝连接,取得了积极效果。

优秀实践案例进课堂。案例教学是党校开展教育培训、为党育才的重要方式,是教研与实践相贯通的独特桥梁。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少地区和行业出现了许多经得起历史检验、广受群众好评的优秀实践案例,这是难得而丰富的教研资源。党校教研人员应认真挖掘和总结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显现出的优秀实践案例,从个别经验中寻找和归纳一般规律,加大案例教学力度,编写案例教学教材,最大化发挥实践案例对党校教研的显著作用,激发学员兴趣,提升教学实效。

选配好社会实践导师。近年来,党校师资队伍年龄结构逐渐年轻化。要充分发挥他们教研主力军和排头兵的作用,就应尽早让实践“介入”。河南省委党校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搭建平台,尝试给青年高学历教研人员配备社会实践导师,引导教师内外兼修。社会实践导师可以来自经济发展领域,可以来自城市社区,也可以来自农村基层,不限职务高低,不限年龄大小,只看实践经验。自2023年9月以来,河南省委党校已在濮阳市西辛庄村、卫辉市唐庄镇、辉县市裴寨村设立“实践导师工作室”,邀请在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优秀典型李连成、吴金印、裴春亮担任青年博士的实践导师。通过双向选择“成师徒”、内外搭配“结对子”,将优秀榜样的坚强党性、务实作风、人民情怀、工作方法、斗争精神等全方位带到党校课堂,引导更多党员干部向榜样看齐,推动党校教师和广大学员共同提升。

拓宽渠道,转化运用好实践中结出的教研硕果

实践是检验党校事业发展成效的有效标准。只有把实践中得来的优秀经验向社会推广,做好转化运用这个环节,才能真正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最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党校贡献。

构建党校学员实践经验输出机制。党校不是一般学校,党校教育培训对象不是一般学生。不同领域的党员干部汇聚党校学习,自然带来了丰富的经验。这些来自于实践的优秀经验,显现出了集中性和规模化的特点,是独特的财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来自各地区各部门的学员资源丰富,可以形成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共生多赢的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党校学员实践经验输出机制,最大程度挖掘好、发挥好、运用好学员的优秀经验。一方面,建立教师和学员“双向奔赴”交流机制。教师除了专题授课外,应经常性走进教室,面对面深度参与学员的小组研讨、班级研讨、学员论坛、组织生活会等活动,记录总结好学员的经验分享;同时,教研部门应根据主体班次特征,邀请和组织学员走进教研部门传经送宝,让实践和理论碰撞出火花。另一方面,将决策咨询建议全面引入主体班次。应引导不同的主体班次,群策群力,或以班级为单位,或组建兴趣团队,在学习阶段内撰写高质量决策咨询报告,将实践经验和所学所思“可视化”,做到结业时带走知识、理论和党性,留下方法、智慧和经验。

加强党校智库建设强化咨政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教研工作的性质和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党校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能坐而论道,而要有党校的特点。党校如果同一般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一样,那就没有特点了,也没有自身优势了”。要把实践中结出的教研硕果转化运用好,党校就更应该重视和推进智库建设。就河南省委党校而言,一方面,主动整合全省党校系统咨政力量,2023年7月成立由省委党校、各省辖市委党校、干部学院共同参与的河南党校系统智库联盟,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人才共育。另一方面,构建“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教学、科研、决策咨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良好机制,努力让党校教研人员成为出思想、出成果、出对策的重要群体,用决策咨询的新突破和智库建设的新成就推动党校工作不断跃升。

主动对接服务社会重大发展需求。“畅通教学科研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渠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教研与实践相贯通而提出的具体要求。在主动对接实践、回应社会诉求方面,河南省委党校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方面,针对理论武装和学习培训需求,河南省委党校利用师资优势组建了义务宣讲团,持续开展“百场义务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特别是在主题教育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另一方面,针对社会各领域的不同发展需求,党校教研人员组建联合课题组,主动对接解决党的建设、经济转型、国企改革、乡村振兴等问题,把脉问诊、出谋划策,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让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笃行致远。

〔作者系河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党组书记〕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