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福建武夷:人与青山两不负

大国新村文章配图

 “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专题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大步迈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越过越好,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壮美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人民论坛网推出“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系列报道,讲好神州大地广袤乡村的振兴故事。今天,人民论坛调研组带您走进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聆听当地“起笔”绿水青山,“落墨”民生福祉的振兴故事。

“武夷山水天下奇,三十六峰连逶迤。”

武夷山纵贯南北,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

作为福建省唯一以名山命名的城市,武夷山市自然、人文资源禀赋优越。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赴福建考察,首站就来到武夷山市,他深情叮嘱:“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殷殷期望,言犹在耳。

多年来,武夷山市委市政府牢记嘱托,担当奋进,“起笔”绿水青山,“落墨”民生福祉,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渠道,让青山绿水成为人民群众重要的“幸福增长点”,用一层层生态色彩的叠加,绘制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画卷。

《碧水丹山》陈美中摄

武夷山“碧水丹山” 武夷山市委组织部供图

“起笔”绿水青山——“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

白鹭掠青石,碧溪映奇峰。

驻足于武夷山三才峰观景台,一片青翠欲滴的绿在眼前缓缓铺展——清澈之水宛若明镜,青山之影浮于溪水,白鹭伫立,映照其中,悄无声息地点缀着这抹绿,也见证着这片被守护的生态净土。

夕照三才峰-郑友裕摄

夕照三才峰 武夷山市委组织部供图

这仅仅是环武夷山国家公园风景道上的一景,像这样的水光山色,环带上不胜枚举。

“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来到武夷山国家公园考察时的谆谆嘱托。

2021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武夷山国家公园设立方案》。同年10月,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我国首批五个国家公园名单公布,武夷山国家公园位列其中。

绿色,是武夷山最鲜明的底色,生态,是武夷山最靓丽的招牌。

今年以来,南平市高质量推进“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在武夷山和建阳区域打造了251公里的生态旅游公路,串联武夷山主景区、桐木红茶发源地、五夫朱子故居等30余处闽北最美的景区景点、城镇乡村、历史文化、田园山水,构筑大武夷生态旅游环线。

“‘251’象征着‘爱武夷’。”武夷山市环带办综合协调组副组长方健解释道,环带建设将分散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串珠成链”,其中,武夷山境内全长108公里,贯穿5个乡镇(街道)18个行政村,设1个换乘中心,8个观景台,5个驿站,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奇秀风景。

集散为整,连线成片。武夷山市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为轴,着力将联村区域打造成环带基层党建示范区、乡村振兴先行区、产业发展引领区、基层治理创新区和美丽乡村样板区,串起了一道“流动风景线”。

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孙开彦摄

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 武夷山市委组织部供图

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作为世界著名的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地,武夷山如何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方健说,武夷山以“跨乡联村、整线推进、全域提升”为抓手,探索成立环带沿线联村党委,推行“党群共建、人才共育、信息共通、资源共享、项目共推、产业共谋”联建机制,对“251”沿线乡镇(街道)的资源资产进行全面梳理,重点打造一批共享茶厂、研学基地、森林康养、民宿餐饮等产业发展项目,推动各村拥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用“环带”这个“外圈”保护国家公园这个“内圈”,“外圈内圈”,协调发展。环带建设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全市绿色发展质量显著提升,环带涉及县(市、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在全国、全省领先,森林覆盖率81.2%,空气平均达标天数比例100%,主要河流优良水质比例均100%。

武夷山国家公园-黄海摄

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景观 武夷山市委组织部供图

环境就是民盼,青山就是美好,绿水就是幸福。这里空气鲜、水质清、森林茂,灵山秀水的武夷山向美而行的步伐从未间断。

全国首批国家公园、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一块块沉甸甸的奖牌、一项项金灿灿的荣誉、一次次亮闪闪的佳绩,青绿之间,武夷山水处处充盈着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和谐之美。

“武夷占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这是诗人刘白羽游罢武夷山后写下的动人诗句。而今,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武夷正向世人展现出更加绚丽出彩的壮美锦绣。

聚焦“三茶统筹”——“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好山好水出好茶,一芽一叶吐芳华。

武夷茶历史悠久,自传颂以来已有两千余年。作为世界乌龙茶与红茶的发源之地,武夷山因茶闻名,也因茶而兴。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考察时指出,“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樱花盛开-肖文凤摄

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樱花盛开 武夷山市委组织部供图

星村镇自古茶商云集,为武夷岩茶集散地,素享“武夷岩茶第一镇”“武夷岩茶基因库”之美誉。

来到星村镇星村村,悠悠茶香扑面而来,沁人心扉。

“茶不到星村不香。”星村村驻村第一书记戴常坤介绍,茶产业是星村村的主导产业,现有茶山面积9000余亩,茶厂400多家。

走进武夷山自有茶园面积最大的永生茶业有限公司,茶叶摇青机器人、便携式柔性茶叶采摘机器人、颗粒燃料燃烧装置、茶鲜叶机采分拣装置、茶叶萎凋机……各种各样的智能化制茶设备,展示着这家企业的科技“底蕴”。

弘扬茶文化、繁荣茶产业、突破茶科技,在武夷山永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方舟看来,新型茶人在不断掌握传统技能的同时,更需要将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做到数据分析制作工艺辅助传统技艺科技化转型升级,为茶产业插上文化和科技的翅膀。

始于传统,发于创新。方舟一家是武夷岩茶的传承者,他的母亲游玉琼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也是唯一一位女性传承人。身为归国学子,方舟希望通过现代化的方式传承制茶技艺,以行业领先技术让更多人享受到高品质好茶。

永生茶业也是最早引入科技特派员的企业之一,作为践行“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创新的先行者,至今,永生茶业已拥有15项知识产权,其中包括3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设计专利。

科技特派员讲解远程虫情测报分析系统-肖文凤 摄

科技特派员讲解远程虫情测报分析系统 武夷山市委组织部供图

“‘三茶’统筹重要论述的提出,为我们新时代中国茶产业发展指明了新航向。”武夷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立雄说,武夷山在不断夯实生态经济基础的同时,强力推进“三茶”统筹,通过文化赋魂、产业赋能与科技赋力,全面推动茶产业全产业链升级发展。

茶,是武夷山连接世界的载体,千百年来,武夷山市凭借着一片小小的叶子与世界对话,精彩演绎了“人与青山两不负”的生动实践。

目前,全市共有茶园14.8万亩,规上茶企43家,全市26万人中涉茶人员达12万人。2022年,武夷山市干毛茶产量2.38万吨,产值超26亿元。在2023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中,武夷岩茶位居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区)前100榜单第3位,“武夷岩茶”品牌价值从2016年的627.13亿上升到2023年的730.13亿元。

香江茗苑

香江茗苑 武夷山市委组织部供图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牢记总书记嘱托,武夷山市以“三茶统筹”为指引,碧水青山白云间,这盏香茗日益醇厚,声名久远。

“落墨”民生福祉——“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微风吹过,清香自来。

徜徉在武夷山市洋庄乡在园野石斛兰花产业园中,只见一排排花样俏丽的石斛、兰花整齐排列,白色、粉色、黄色、紫色……斑斓多变的花朵像夜空中的星星,点亮了整个大棚。

武夷山在园野石斛兰花产业园(赖小金、黄晓婕摄)

武夷山在园野石斛兰花产业园 武夷山市委组织部供图

早年间,赖小金在外地从事花卉种植工作,后来,凭借专业眼光,他看中了武夷山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几年前,在大城市根基日益稳固的他毫不犹豫选择返乡创业,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让大山里的花卉走向“云端”。

如今,“在园野”育有石斛品种79个、兰花品种36个,直播间粉丝量达8.9万,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创造用工岗位48个,优先聘用洋庄乡小浆村及周边自然村的20多名妇女到花卉基地,接受种植、包装等技能培训并上岗,带动村民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在园野”的发展壮大与洋庄乡党建联盟密不可分。近年来,洋庄乡深化拓展“联学联建”机制,整合洋庄乡“一瓶水、一根竹、一片叶、一支花”等特色资源,探索“村企联建、产业联兴”运行模式,投资360万元在洋庄村葛仙自然村建设占地38亩的“在园野石斛兰花产业园”,打造产业党建联盟基地,搭建抱团发展平台。

“我们以‘组织联建、以强带弱,要素联享、以企带村,服务联助、以人带技,产业联推、以产带富’的‘四联四带’机制为抓手,通过‘组织联建、要素联享、服务联动’推动‘产业联兴’,切实把各方力量和资源汇聚到产业振兴上,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洋庄乡党委书记李艳介绍说。

洋庄乡以新青盟为抓手,引进网红“乡愁”,农夫山泉、正华竹业等知名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入驻经营,派驻科技特派员团队与武夷学院等院校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以村企联建、院企联动的形式,推动产业共驻共建、同向发力,实现协同发展。

2023年上半年,洋庄工业园区4家规上工业企业累计产值2.06亿元,同比增长10.5%,累计入库税收1391.6万元。产业党建联盟基地建成以来,共开展抖音线上直播60余场,带动洋庄村民家门口就业近300人,产业共推覆盖面达100%。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这些年,武夷山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的目标内嵌到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之中,让百姓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过程中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生活更殷实了,日子越过越有底气。2022年,武夷山市生产总值233.2亿元,增长3.8%;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3.09亿元,增长3.8%。

腰包更鼓了,百姓越过越有奔头。2022年,武夷山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20元,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24元,增长8%。

环境更美了,乡亲们心情越过越舒畅。截至今年6月底,武夷山环带沿线共整治人居环境问题372处,拆除各类违建约3580平方米,路边广告牌51个,环带沿线完成规模化绿化花化彩化面积约8.7万平方米。

“这些年村里的变化很大,政府帮我们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在家门口就可以散步、赏景、游玩、就业。”家住九曲溪上游的村民廖日富笑容满面地说。

共同富裕,重在基层;基层之基,魂在党建。从“点上开花”到“百花齐放”,武夷山“党建+”恰如一粒种子,扎进泥土,温润大地。

武夷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明乔表示,武夷山未来将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主题教育为抓手,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持续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基固本,强村富民,走好新时代“共同富裕”赶考之路。

从“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武夷人坚定地认为,只要绿水青山在,金山银山就一直在。

家在青山绿水间,人行诗情画意中。新篇大幕将启,笔笔勾勒,层层渲染,武夷山“人与青山两不负”的精彩答卷仍在挥毫续写。(作者:人民论坛调研组)

编辑:王卓怡 宋畅

[责任编辑: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