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大国新村文章配图

编者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如何通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今天,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许源源为我们分享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应从哪些方面着力。

【经验分享】

甘肃古浪富民新村: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效能

1693797449963

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考察调研时强调:“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给老百姓办事的。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

近年来,富民新村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政策扶持、龙头带动、抱团发展,村里的道路、供电、供水、上学、就医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备,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园、越海现代智能温室相继落地投产,以串收番茄、草莓、古浪香瓜为主的优质果蔬产销两旺,既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的目标。与此同时,富民新村还探索实行“一核引领、三业协同、三治融合、五项机制”社区治理新模式,建成基层民主协商试点,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和社区服务,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自治新格局正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多方共治合力进一步凝聚,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经验分享】

浙江普陀蚂蚁岛村:守牢艰苦奋斗幸福“红”

11

蚂蚁岛航拍图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地处舟山群岛东南部,因境内佛教圣地普陀山而得名。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蚂蚁岛实地考察时,赞扬老一辈创造的“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认为这种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还要继续发扬光大。

近年来,普陀区立足辖区内各海岛特点强化党建引领,依托蚂蚁岛红色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打造“薪火相传带”“为民初心带”等7条红色研学路线带。此外,普陀区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推行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领衔基层党建重点项目,聚焦国家战略、海洋经济、海岛共富、乡村振兴、民生福祉等重点任务,通过“书记抓”和工作“项目化”,确保“一乡镇(街道)一品牌”,打造各具特色、实效明显、可视可量的基层党建“金名片”,以“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激励各基层党组织奋力破解基层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

【专家解读】

作者: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 许源源

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关键就是要激发乡村的发展活力和农民的内生动力。乡村要有活力关键在于产业和经济,农民要有内生动力必须赋予其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因此,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需要立足于以下三个着力点: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以提升引领能力

首先,要通过政治引领来提升组织力。必须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建工作,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整治“四风”问题为牵引,持之以恒改进作风;要推动全员抓党建,在乡镇党委的指导下推动村党组织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实效化建设。必须持续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要持续抓好抓牢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回头看”,认真开展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党支部按照相关的工作要求,瞄准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整顿方案。

其次,要通过队伍建设提升组织力。要持续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抓好抓实班子工作,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不断健全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完善村级团组织、妇联、党员民兵、集体经济组织,发挥群团组织作用;不断加强村“两委”干部培训,由乡镇各业务部门牵头,分类分级做好专题培训,促进其更好履职尽责;积极落实村后备干部培养人,通过定期联系沟通、参与村级事务、参加教育培训、抽调跟班学习等方式进行培养。要持续提升党员教育管理质量,结合党的主题教育,深入宣讲,切实增强学习教育实效;要高标准高质量落实发展计划,规范入党手续和发展程序,同时要扩大入党积极分子存量;要深入推进党员积分管理,将积分制与村级中心工作和公共事务充分结合。

最后,要通过治理创新提升组织力。要充分挖掘各类人才,提升人才服务乡村的自我认同感和荣誉感;对各类人才要加大表彰宣传力度,挖掘典型,营造爱人才、惜人才、尊重人才和支持人才的社会氛围。要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健全完善村“两委”班子常态化从严管理机制,通过更新完善村规民约等制度规范不断加强村民自治;优化各村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行“五个到户”党员联系群众基层治理模式,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持续抓好农村生态文明和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移风易俗常态化,管好用好村综合服务平台,落实村级政务服务下放事项。

发展村集体经济以增加农民致富机会

第一,村党组织要摸准本村资源状况,精准定位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一般来说,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既要科学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找准路子,进一步增强对辖内集体经济资源统筹调度和协调发展的能力,又要多方引入外部资源,借助于政策和社会资本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乡村还要按照“集聚发展、梯度有序、错位发展”的原则,优先做好民生保障类产业,既要保障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又要推动多方力量抱团取暖、共同富裕。

第二,村党组织要通过党建引领吸引人才,实现利益共享。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出台激励政策、定向培养等方式,吸引高水平、高层次人才返乡创业,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真正把懂经济、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纳入村“两委”班子里。要经常组织专题培训,让他们到先进发达地区学习新思路、新方法,拓宽视野,强化经济思维、发展导向,使村级党组织真正成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核心领导力量。村党组织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努力争取上级和外部支持,持续加强惠农富农措施力度、产业引进力度,努力把“蛋糕”做大,确保享有充足的资源来构建乡村利益共同体。

第三,村党组织要整合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多主体作用以促进村集体经济协调发展。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要做好结合文章,统筹镇区和农村,特别是社区、村的协同发展,打造差异化的发展模式,使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乡村经济和产业的发展要与当地的传统文化有效融合,村党组织要坚持以产业为要,努力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化引领助推产业发展,加速促进血液良性循环。还要利用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一平台,创新发展思路,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及土地资源,推进电子商务等模式,实现村集体增收创收。要充分联合镇经济发展办、财政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和企业,促使其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要更好地发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通过其联农带农,共促经济和产业发展。

促进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以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第一,通过党建引领,建强组织与优化力量。要不断增强村党组织书记的素质和能力,推动其扮演好多元化乡村治理的“融合者”角色;要充实基层党组织的骨干队伍,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精选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等,号召农民人大代表、致富能人、退役士兵、大学生村官等后备力量积极参加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要优化农村党员干部的成长和培养机制,完善甄别考核、奖惩考核等机制,进一步拓展基层党员干部的上升渠道;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常态化教育培训农村党员的长效机制,重点提升党员队伍引领发展、建设文明乡村等综合素质,以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党建引领村民自治过程中,还要妥善处理村与乡镇的关系。通过分级分类建立权力清单,进一步明确乡镇政府与村“两委”的职责范围划分,尊重差异、科学引导村民自治;要优化考评程序规范党组织建设,建立和完善基层干部考核考评机制。考核必须重在实际有效、考准考实,让基层干部能够卸掉包袱轻装上阵。

第二,通过党建引领,构建完善的协商民主体系。要增强村民参与自治的自觉性,进一步拓宽村民的参与渠道,成立多种形式的村民自治组织,发挥其在村民自治中的组织和协调作用,营造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素质与能力,重点提高“农村精英”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树立先进个人典型,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普通村民的参与意识,不断深化党组织领导下的议事协商机制。现阶段,要在“四议两公开”制度的基础上,推动建立完整的制度体系,保障村工作部署、项目规划建设等重要问题都能够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实施。

第三,通过党建引领,促进不同主体的协同共治。在横向上,要建立健全以村民自治组织为基础、村党组织为核心、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为纽带、各类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一核多元”组织架构,统筹推进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真正做到组织党员发挥作用,动员群众迅速行动,凝聚力量协同发力。在纵向上,要健全“党支部—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突出“微单元”“微循环”“微治理”,更好辐射到村到组,连接每家每户,推动产业带动,共建共治共享新乡村发展。

第四,通过党建引领,凝聚共识与实现价值认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充分挖掘乡村传统道德规范、公序良俗,涵养和培育村庄社会的共同体意识,进而不断扩大集体认同;充分利用各村道德讲堂、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服务载体,加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要进一步发挥村庄文化的传统作用,充分保留中华民族文化精粹,充分发挥自治在乡村治理中的独特作用,通过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载体,督促村民在生产和生活中,自觉地对照村规民约的标准来规范一言一行。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党员主动发挥作用,带头学、带头干,带头奉献社会。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