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证监会发布《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以下简称“减持新规”),再次收紧了对于空头力量的管控红线,对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相关方减持行为作出要求。随后,沪深交易所和北交所也分别发布了相关通知和指引,进一步细化了对减持新规的监管要求,于执行端明确了更为清晰的标准。
从政策内容和力度上看,此次减持新规与此前的多次调整相比,覆盖面更广、力度更大、颗粒度更细:首次将减持与分红挂钩,从此破发、破净与现金分红达标,成为严控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减持的三道“红线”。这在引导市场恢复供需平衡的同时,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和信心。从政策效果上看,减持新规堪称“A股史上最严减持规定”,加之相关后续出台的政策,效果立竿见影。截至目前,已有200多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提前终止减持、承诺不减持或自愿延长限售期,上市公司“关键少数”减持规模明显下降,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回归长期发展、回馈股东的经营理念,促进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
在全面推行注册制的背景下,A股市场生态加速重塑。融资端,上市条件更加多元,信息披露制度安排更为完善,再融资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投资端,“减持新规”配合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以及降低融资保证金比例、减半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等政策,市场投资活跃度增强。不过,从客观上看,目前A股市场实现供需平衡,对政策调节的依赖度依然较强。市场机制尚不健全、投资者结构仍需优化、交易机制与市场扩容程度不匹配以及长期资金入市存在明显堵点等,是当前限制A股市场流动性与活跃度进一步提升的核心原因。
这意味着,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建设目标,A股市场不仅需要减持新规来重塑价值投资文化,更需要将资本市场发展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构筑起更为稳健的市场基础,形成韧性与灵活性兼具的投融资生态。
当前A股市场处于较低位,此时的调整制度成本低、容错空间相对较大。应抓住这一宝贵窗口,加紧优化完善全面注册制下A股生态:从市场出入口两端优化融资生态,以优化投资者结构为核心优化投资生态,以尊重市场为原则优化监管生态。
要提速推进市场发行生态。通过以市场为主导的“开源”手段,完善发行制度,优化发行定价机制。可以适当给予保荐机构一定的自主权,扩大询价机构范围和规模,如引入大型私募,加强承销商自身承销能力、研究能力和定价能力要求。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包容性,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以北交所转板机制为枢纽,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转板通道建设。
持续优化投资交易生态。设置投资者准入门槛,以资产规模及投资经验等维度对投资者进行区分,进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优化投资者结构。采取账户金额分开管理、实行特别报价制度、渐进式推进T+0交易机制等措施,防范投资风险。引导机构投资者加强投研能力建设、重视权益投资,尤其是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对社保基金、保险基金、企业年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引导力度。
进一步强化“优胜劣汰”的退市生态。在增加交易所必要的自由裁量权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层退市标准,完善强制退市标准体系建设。细化规范类退市指标,明确财务类退市指标中营业收入具体扣除事项,增加财务操作“保壳”难度。明确摘牌流程的时间节点,进一步压缩职能重叠的摘牌环节,强化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能倒逼摘牌,防止公司“只停不退”。
此外,加快健全“三位一体”的监管生态。推进交易所公司制改革,将上市审核权、规则制定权、自律监管权等交给证券交易所,突出交易所的主体责任。对于不同板块、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采取多层次信息披露制度,精准施策,坚守风险底线。坚守“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方针,为市场进出通道把好关,更好地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引导上市公司聚焦主营业务、提升治理水平、强化创新能力。以投资者权益保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财务造假、内部交易等违法违规成本,强化监管合力,形成市场充分竞争、政府严格监管和企业高度自律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资本市场健康生态。
(作者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