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科技强国有我】构建支撑科技自立自强人才链的实现路径

科技强国有我新配图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程絮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构建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链,是培养优秀人才,孵化科技活动,抢抓科技创新和自立自强先机,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人才链的构建涉及多个关键环节,需要各方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加强协作和创新,优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评价机制,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生态,打造开放、共享的国际化环境和平台,促进人才、项目、成果的交流、合作、共享。

全方位人才引进:拓展渠道、打通壁垒、优化服务

高水平科技人才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引进高层次人才相当于为科技创新过程注入新鲜血液。在这一过程中,良好的待遇、利好的政策、完善的服务等要素必不可少。

第一,拓展高层次技术人才引进的相关渠道。除了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加强交流、建立合作之外,企业或组织还可以通过自建人才库、内部培养、职业博览会、人才计划等渠道引育优质技术人才。同时通过制定和完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引进政策,创新高技术人才选聘模式,提高引进渠道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第二,加快推动区域高技术技能人才引进政策落实落地,打通高技术人才跨区域引进壁垒,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第三,推动高层次技术人才引进流程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简化流程,减少手续,提高服务效率和准确度。同时,要强化服务意识,为高技术技能人才有序流动、创新创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高质量的服务。

建设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机制

构建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链,建设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需要在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等关键环节发力,推进人才战略的实施。

第一,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明确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培养方向、培养力度、培养体系、培养方式,对不同成长期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分类施策,重视科技创新人才梯队建设。第二,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使用机制。立足当前工作需要和事业长远需要,不断开拓选人用人视野,把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岗位,坚决防止“以人画像”“以人定岗”。第三,建立科学的高层次技术人才评价体系。首要是“破四唯”和“立新标”,并加快构建符合不同方向、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科技人才特点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对符合条件的高技术技能人才适当放宽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年限,降低学历要求。

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生态系统:强化合作、产权分配、多元融资

教育、科研、产业三者之间密不可分。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生态系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第一,强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建立完善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高效协同的体制机制,建立针对性的产学研合作机构,促进科技、教育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注重合作模式创新以及合作范围拓展,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才有序流动。第二,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应充分赋予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处置自主权,推动建立权利义务对等的知识产权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完善国有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决策机制,确保不损害任何一方的权益,从根本上调动多元主体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建立推动产学研深度协作的多元融资体系。除了要用好政府的专项拨款和企业的资金投入外,也可以对产学研各部门资源进行整合,共享研发设备和相关资源,降低研发成本,还可以探索与其它机构进行合作,争取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以及社会资本的支持。

全球视野下的人才链构建:外引内育、加强合作、优化服务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构建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链必然要求加强国际化高技术技能人才引育,为建设科技强国注入强劲动力。

第一,加强国际化高层次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国际化高层次技术人才队伍要“两手抓”,一手抓“外引”,一手抓“内育”。第二,加强与境外院校、政府、机构的交流合作。要借助与境外院校、政府、机构沟通交流的契机,与其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加大向国际组织或跨国企业推荐优秀技术人才实习实训的力度,共建科技合作平台和创新创业基地,吸引更多国际化高技术技能人才来华参与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进步。第三,优化国际化高技术技能人才管理和服务。要建立多层次、开放式的招聘与选拔体系,为国际化高技术人才提供更加优厚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当然,包容多元的文化氛围,完善的医疗、教育、就业等配套服务也不可或缺。

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现代职教、多元协同、资源共享

高技能人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培育高技能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产教深度融合,促进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第一,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业教育生态,着力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统筹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支柱产业发展需求及实践技能人才培养现状;抢抓数字化机遇,把数字化转型作为职业教育教学变革的内生力量,培养具有数字化思维和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切实增强高职院校支撑服务数字经济的能力。第二,探索打造“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高校主体、校企协同、产教融合、产学研用互动”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并以“定向”“订单”培养的方式,联合培养行业产业急需人才,保证高校专业培养、学生就业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第三,积极推进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和联合办学,改善乡村职教办学条件,加强县城职教队伍建设,将科普工作进一步下沉到城乡基础教育中去,挖掘和培育更多优秀技术人才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