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抚顺市委为深入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党群共同致富”活动,按照地域相邻相近、产业相同相似、产业链互联互通、资源互补互惠的原则,推动组建了18家“产业联合党委”。把党组织联合建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统一实施土地流转、物资采购、技术指导、品牌打造、产品销售等的产业联合经济优势,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村企联合、村企共富的新路径,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积极推动村、企、社、农抱团发展
后安镇党委组建了以三友集团为龙头企业,牵手郑家村、前安村、李家村、同安村,覆盖清林合作社、东霞合作社、邦诚合作社、森雨食用菌合作社及亿鑫种植场的食用菌产业联合党委。产业联合党委充分发挥体量优势,从金融、原料、品牌、电商、人才、销售、研发7个方面助力产业发展。
三友农业生物科技集团总部位于抚顺县后安镇,总占地面积约1500亩,有工厂化育种车间5.2万平方米,小试、中试食用菌基地1300亩,各类食用菌大棚650栋,年产各类菌种5000多万袋、食用菌干鲜品30万吨。“福顺三友”“咕嘟菇”两个品牌被认定为有机产品、绿色食品,辽宁省名牌产品、名牌农产品。集团与科研院校合作组建专家工作站,研发新技术新菌种。三友集团作为产业联合党委的培训基地,年均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实地指导3000余人次,为联合单位及群众提供技术保障。
以电商平台为基础,探索构建共同致富项目基地
南口前镇党委牢牢把握“党群共同致富”主线,经过多次调研走访,成功引进沈阳的专业电商团队,在南口前镇成立了万康电商产业园。镇党委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助力镇域内农民电商快速发展,组建南口前镇农民电商产业联合党委。利用镇域内中药材、山野菜、林蛙油、暖泉子水果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在万康电商产业园构建党群共同致富项目实践基地,以“党委+合作社+电商”的模式,实现“田间到直播间、线下到线上”的有效衔接。支持和鼓励“万康”“芳姐”“疯妈和大琳”等电商行业优秀人才带头创业,助推全镇特色农产品在拼多多、快手、淘宝、抖音等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周边200余户村民利用电商销售平台推介特色农产品30余种,达成订单500余单,每户增加收入2万元,带动当地村民就业65人。
以中药材产业为依托,推动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英额门镇党委按照“区域相邻、资源禀赋相似、发展类型趋同”的原则,以清原县英额门镇椽子沟村为中心,将椽子沟村、大石沟村、孤山子村、湾龙背村、柳木桥村、大林子村6个村联合起来,成立中药材产业联合党委,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产业联合党委坚持“党建+”发展模式,在基础建设方面,椽子沟村改扩建中药材加工厂,孤山子村投入125万元新建中药材加工厂1处,大林子村改扩建库房1座,进一步提升产品加工能力和存储能力;在药材种植方面,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新增种植面积1600亩,将中药材种植范围继续扩大到周边村屯、乡镇、省市。继续扩大经营种类,以龙胆草为主,大力发展黄精、玉竹、细辛、辽藁本、威灵仙等,研发种植新品种2个;在技术研发方面,大林子村积极与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达成校地合作,邀请高校专家教授进行指导,提升中药材加工技术。目前,产业联合党委联建村集体收入年增加22万元,村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不断激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以成熟专业合作社为引领,辐射全域助力产业发展
榆树乡食用菌产业联合党委秉承“对策共商,大事共议,实事共办,难题共解”的理念,覆盖红石村、榆树村、蔡家村,包含榆红种植专业合作社、振平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兴龙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辐射了5个党群共富责任区,推动20名党员致富骨干与68户农民结对。
产业联合党委从人才、技术、品牌、销售、就业等方面助力产业发展。人才方面,选定李根、蔡振平等食用菌种植技术成熟的村党支部书记(高级三向培养对象)作为技术骨干,为种植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并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实地培训指导;技术方面,由李根研创的“全生料香菇及赤松茸种植栽培技术项目”在辽宁省举办的“创青春”辽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上荣获二等奖,目前引进企业进行产品深加工,实现产业链的闭环;品牌方面,主要有“榆红溢芳源”“振平”两个品牌,产业联合党委充分发挥体量优势,努力将品牌做强做响;销售方面,线下实行统一销售,线上探索网络直播带货,平均每斤香菇的价格高出以往1元左右,目前种植香菇800余棚、300余万棒,预计年产量达750万斤,年产值预计3000万元;林下赤松茸500亩,预计年产量达120万斤,年产值预计900万元;就业方面,赤松茸与香菇日产高峰期可同时带动400余人就业,人均日工资120-150元左右,务工人员较以往年收入增加8000元左右。(谭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