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多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集中亮相;全球第一个以互联网为主题的大型科技馆——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正式开馆,科技创新带来的新鲜感、体验感和未来畅想,冲击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科技创新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核心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此期间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更是科学诠释出在新发展阶段生产力演进的特征和规律,为以新质生产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助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路径选择。
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塑造现实的强大力量,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改造自然界的人力与物力的统一。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其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属于创新驱动型生产力,科学技术创新是推动其形成发展的持久动力。回顾历史,农耕时代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依赖人力的大量投入,在有限的土地上实施精耕细作来换取有限的产出以维持个体生存和社会缓慢发展;工业时代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则更多依靠资本扩张、高能耗生产资料的使用和低廉劳动力的投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生产力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前沿科技和新兴产业所涉及的创新活动与知识传播对生产力进行再造,特别是当数据成为要素,既作为生产资料又作为劳动对象参与到生产和交易过程中,大大丰富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类型,生成了以更新质态、更高质量为本质特征的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新”表现在构成生产力的要素发生新变化。不仅有量的变化更有质的跃升。“质”的跃升表现在主导技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发生质的变化,进而使产品形态、产业结构和发展质量发生明显的改善。从投入—产出的生产经济学视角看,新质生产力代表对传统生产力的跃迁和能级的提升。新质生产力具备了绿色低碳的内涵和特征,成为能够满足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跃升要求的可持续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形成正是对由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所组成的生产力三要素的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变革,通过将新质生产力源源不断地投入到现代化产业体系之中,从技术创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三个维度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维护国家能源和资源安全提供更加清洁、可持续的生产力保障。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这与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在此背景下,面向前沿领域及早布局,提前谋划变革性技术,夯实未来发展的技术基础,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不容错过的重要战略机遇,对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