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品牌案例 > 正文

中核集团同方能源“智慧”守护城市供热

随着北方多地出现断崖式降温和雨雪天气,2023-2024供暖工作已全力展开。室温是否达标、供热同时是否节能降碳,仍然是今冬供暖季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中核集团同方能源在智慧供热、超长距离供热、余热利用、清洁能源等领域,大力推动低碳零碳能源科技创新,持续保障中国北方地区实现集中供热的智慧化、低碳化转型,全天候守护民生“温度”,助力城市实现节能减碳。

精准运营服务,保障百姓温暖过冬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传统的能源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城市供热也面临系统性的重构。同方能源依托中核集团、清华大学的科技资源优势,发挥自身在建筑节能和城市供热领域30年的深厚行业积累和技术优势,持续为城市供热低碳转型提供同方方案。

微信图片_20231120085042.jpg

在新疆石河子,10月13日,居民家中就已经热起来了。新落户的61台同方大温差换热机组已全力启动工作。今年,同方能源针对石河子市特有的复杂工况,量身订制了整体解决方案,保障石河子地区实现稳定供热,同时推动低碳和数字化转型。该项目供热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覆盖12万热用户。

通过此次改造,天富南热电厂实现扩供452万平方米,可满足近远期新增热负荷的需求,单个采暖季可实现乏汽余热供热量430万吉焦,新增供电量1.18亿千瓦时,年供电煤耗降低8.4克/千瓦时,同时可降低年标煤耗量3.6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65万吨,为石河子市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微信图片_20231120085045.jpg

在陕西延安,今冬,同方能源进一步实现市区集中供热系统的智慧化转型升级,对既有138座供热运行换热站自控系统进行改造,部署全网平衡控制软件,并实施监控中心建设和二网平衡改造。经过此次改造,延安市老城区超过664万平方米供热面积的供热系统实现了智慧化平衡调控,提升供热质量,保障居民温暖过冬,同时进一步降低热耗和电耗,预计供热节热率为7%,每年节约标煤约7243.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978吨。

在宁夏银川,同方能源持续服务华电集团银川市大温差换热供热项目,进一步提升供暖质量,累计为银川市、永宁县、贺兰县保障了3000多万平方米的清洁供热。每个供热季节省标煤10.6万吨、二氧化碳27.76万吨。今年,同方能源搭建智慧供热管控一体化平台,服务于银川市西夏区、金凤区、兴庆区22万热用户,覆盖供热面积3500余万平方米,实现银川集中供热智慧控制,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科技推动城市供热绿色低碳转型

近年来,同方能源携手清华大学等机构,在解决城市供热供给需求错配问题上持续发力,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大规模开发余热资源用于城市供热奠定了重要基础。

微信图片_20231120085049.png

供需错配主要包括时间、空间、品质和结构上的错配。同方能源充分利用供热管网、末端用户的热惯性,配合在储热、储电技术方面的积极布局,结合智慧能源管理等手段,实现了能源消费侧的柔性化,灵活匹配余热资源的变化,解决时间错配难题。通过系列技术的创新发展实现了超长距离供热,将城市供热的经济半径从20千米推进到100千米以上,解决了余热资源远离城市造成的空间错配难题。通过自主开发的各类热泵产品对低品位热源提升温度,进行经济开发。全工况吸收式大温差机组可将一次网回水温度降至20℃以下,提升管网供热能力一倍以上,大幅降低系统运行能耗,提升余热回收能力,解决品质错配难题。

此外,城市热网还为非流程工业提供蒸汽热源。同方能源开发的高温蒸汽型热泵将热网的热水转化为不同参数的蒸汽,作为不同的工业用户用汽,经济的解决蒸汽需求参数不同的结构错配难题。

微信图片_20231120085052.jpg

太原(太古)大温差长输供热项目应用100余台(套)全工况大温差换热机组,打造低碳余热供热为主的供热模式,累计新增2000余万平方米供暖面积,缓解了太原市供热需求矛盾,并通过热网平衡调控技术,提高供热质量,为更多百姓送去温暖,为大中型城市集中供热清洁转型打造了样板。

此外,为实现智慧化供热,满足节能减排和民生需求,“启慧AI+”同方智慧供热软件平台,让AI在城市供热等生产性重大场景应用方面取得切实成效。太原市近2.1亿平方米的供热面积通过平台自动进行热源优化调度和全网用户优化控制,让“城市大脑”实现按需供热、精准供热、智慧供热,助力热网的精细调节和热力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目前,同方能源在智慧供热、超长距离供热、余热利用、清洁能源以及新能源等领域,大力发展低碳零碳能源科技创新,已服务山东、内蒙古、新疆、山西、陕西、吉林等省市自治区的一百余个城市的20亿平方米供热面积,助力行业年节约标煤1000多万吨,扎实推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紧抓综合智慧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同方能源将积极与核、风、光、水等清洁电力产业链充分协同,在核能供热、核能综合利用、新能源+、零碳园区等方向拓展新赛道,促进能源产业链的延伸协同,以数智化和能源技术的融合创新,推动综合智慧能源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中核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