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彩虹(枣庄)共产党员服务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深入实施“红石榴计划”公益项目,依托社会义工联盟、志愿服务平台、爱心结对帮扶等,通过“榴芽”培育、“榴花”呵护、“榴籽”联手、“榴香”传递,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架起了党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一是“榴芽”培育,搭起爱心的桥梁。启动“红石榴计划”公益项目,公司借喻“红石榴”红红火火、激情饱满、孕育希望的精神内涵,积极倡导并倾心关爱留守儿童,依托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组建成立17支爱心小组,每个小组不少于5名党员和10名志愿者,定期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帮扶。主动邀请政府部门、妇联和其他企事业单位担任公司“红石榴计划”公益项目管理委员会委员,对活动进行监督指导,保障活动规范有序开展。搭建“红石榴计划”活动阵地,主动与教育系统对接,协调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农村小学,在全市建成18所“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与812名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每所活动站配备12人桌椅、300册书籍、1台电脑、10余种文体用品等设施,每年定期组织暖心活动。实施“红石榴计划”专项培训。注重培育党员和志愿者的爱心意识、交流沟通能力,建立“红石榴计划”导师库,定期聘请儿童心理教育专家开展专项培训,使党员和志愿者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诉求,周全考虑孩子们的内心感受,进行有效沟通和帮扶。
二是“榴花”呵护,给予最好的关爱。建立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档案,全面掌握留守儿童家庭、学习、生活、父母外出务工及留守代管情况,采取“一人一档”,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的生日、“微心愿”、成长足迹。制作“彩虹连心卡”,制定爱心帮扶计划,通过定期走访慰问,设立亲情电话,帮助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常态开展“彩虹连心·情暖万家”亲情活动,主动邀请留守儿童走进供电营业厅、变电站、工作场所,了解电力知识和企业发展情况,不断拓宽眼界,增加社会融入度。充分利用节假日上门开展学习辅导、亲情陪护,与留守儿童一起做游戏、过节日,与父母视频连线,弥补孩子的情感缺失。定期组织“三询问三关注”家访活动,根据帮扶对象,每学期末开展一次入户走访,询问学生的在校情况、学习情况及家庭情况,针对留守儿童不同状况,差异化开展教育引导、物质资助和情感交流,做到思想上关注、生活上关心、心理上关爱,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亲情的滋润。
三是“榴籽”联手,凝聚强大的合力。与枣庄电台联手,合办“快乐起航”栏目,坚持每两周一期,每期10分钟的“关爱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板块,邀请留守儿童参加播音,畅谈成长体会,传播近期“红石榴计划”的活动内容,吸引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群体。与《枣庄晚报》联手,合办“红石榴”小记者栏目,在全市18所活动站中选出42名留守儿童小记者,加入到《枣庄晚报》小记者行列,定期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集中采访,进一步开拓视野,提升写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让更多人关注“红石榴计划”公益。与义工联盟联手,合办“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活动,充分发挥义工联盟的专业优势和平台力量,携手联建爱心小屋,搭建亲情交流渠道,共同开展结对帮扶,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得到了关爱。
四是“榴香”传递,点燃奋进的激情。公司内部开展“爱心接力”,活动开展25年来,因身体、调动、退休等原因,有些党员和志愿者已从台前退居到幕后,但更多的志愿者又加入到“红石榴计划”中,从一开始的零星帮扶,发展至目前535名党员和志愿者参与,累计资助贫困、留守儿童953名。企业外部实施“责任传递”,突出善小效大,注重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出发,持续改进“红石榴计划”,加强与政府、工会、教委等部门合作,将活动经验推广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中,与他们共同策划、共同实施,促进了活动更广泛、更系统、更有效的开展。截至目前,枣庄市其它社会团体筹建留守儿童活动站300余个,受助留守儿童达到2万余名。
“红石榴计划”全面践行社会责任,取得了一定成效,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提升了公司的美誉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前来专题调研,中宣部将“红石榴计划”列为重大宣传典型,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进行了连续报道,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红石榴计划”突出代表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荣获国网十佳共产党员服务队和优秀共产党员服务队;“爱心妈妈”群体荣获2010“感动电力”团队奖、山东电力创先争优金牌团队等荣誉称号,典型事迹亮相首届中国慈善展;“红石榴计划”公益行动被团中央授予“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荣获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示范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