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春艳 皖江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提出要求,强调“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不断“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多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经验总结,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引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坚持“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把握新时代道德建设规律,久久为功,开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新境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撑。
“两个结合”彰显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 “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途径。我们要坚持“两个结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公民道德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一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切实把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的科学思想方法。二要构建完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制度体系和工作格局。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公民道德建设纳入全学段、全学科系统谋划,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群团协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三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倡导共产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始终保持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两个结合”是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
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两个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质量融入公民道德教育,寻求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三全育人”“五育并举”,高质量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把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要求贯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全过程,使传授知识过程成为道德教化过程;把思想品德作为全学段、各学科的核心素养纳入学业质量考核标准。遵循道德认知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有效传授给学生。
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构建 “大思政”工作体系,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效能。善用“大思政课”,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发挥其协同育人效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要发挥各类教育基地“道德讲堂”作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设施和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有效融入网络空间,培育网络空间道德,赋能网络文明建设。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两个结合”的典范。新征程上,我们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总要求,立足时代之基,坚持“两个结合”,以高质量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重大项目:“德育为先、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与实践——基于皖江工学院校园特色水文化(2022jcbs059);安徽省高校“三全育人”试点省建设暨高校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计划项目: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研究(sztsjh-2022-2-24)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