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基层党建 > 正文

山东济宁优选2.8万余名民情书记下沉一线 民意我来听 难事我来办

“您对社区工作满意吗?对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有什么建议?”“现在早晚高峰公交车全免费了,办理房产证还可领取消费券!”……如今,穿梭于山东省济宁市的城市社区和乡村,不时会见到身着红马甲的党员干部奔忙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这些“红马甲”正是“5”来听行动中,被选派到社区、村居联系服务群众的民情书记。

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济宁市进一步深化实施民意“5”来听行动,以“民意我来听、有事帮您办”为主题,优选2.8万余名民情书记,组建6112支服务队,通过社情民意全面“访”,群众诉求高效“办”,办理结果充分“用”,推动实现党员在一线走访、工作在一线推动、作风在一线转变、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截至目前,全市民情书记共走访群众272.1万户,解决急难愁盼问题77.8万件。

力量下沉—— 

社情民意全面“访” 

联系服务群众,最重要的是全面深入了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搭建党群干群沟通桥梁,济宁市构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朋友圈”,优选民情书记、组建服务队,覆盖全市所有社区、村居。

“按照市里要求,我们由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合理搭配男女和老中青干部,每支队伍不少于4人,既保证工作力量充足,也让整支队伍有定力、有活力。”市直机关工委民情书记服务队队长仲亚南说。

群众工作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空有热情不行,还要注意方式方法。“一开始,有的群众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有些防备。之后我们采取错时走访、提前预约等方式,提高走访效率。”一名年轻的民情书记谈起走访经历很是感慨,“跟群众打交道要讲‘群众话’,现在我们的距离拉近了,群众也愿意讲心里话了,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

除了直接入户走访,各服务队采取多种形式倾听民声。有的民情书记服务队把办公桌摆在小区广场,现场接访;有的民情书记利用节假日,通过搭建板凳会定期议事,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并建立问题台账逐一落实;有的民情书记在田间地头跟群众叙家常事,掌握第一手资料;有的通过电话、微信,最大限度畅通群众发声渠道。

流程再造—— 

群众诉求高效“办” 

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做得好不好,不能只在表上看、墙上看,要向群众脸上看。“我们开发民意‘5’来听微信服务号平台,与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立联动机制,打通诉求收集、上传、转办、督办、反馈流程,构建全闭环的群众诉求跟踪督办机制,民情书记首问负责、一盯到底、跟办到底,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济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朱磊介绍。

因历史遗留原因,济宁市车轮厂小区一直未办理不动产证,群众反映多年未果。市妇联民情书记服务队了解情况后,主要负责人多次现场座谈调研,回应群众期盼。民情书记盯住问题不放,通过多方协调,首批162户居民成功办理房产证。

济宁市注意实行分类办理,能现场解决的,事不过夜、马上就办;需派出单位办理的,集中精力紧盯落实;对专业性较强、不能当场答复的,通过12345政务服务平台统一转办;对热点难点问题,由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重点督办;对涉及多部门、跨领域的事项,统筹多部门单位打包处理、专题整治,变单线操作为多元主体联动共治。

翰林学府小区交房后,因费用缴纳问题迟迟未能供暖,居民很着急。市乡村振兴局民情书记服务队针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分析原因、查找堵点并及时汇报,市级层面积极协调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开发商、热力企业对该问题专题研究,准时为小区供暖。

“真没想到能顺利解决,今年供了暖,我第一时间就带着孩子搬过来住了,孩子上学方便多了。”喜迁新居的徐先生言语间带着些许惊喜。

群众有呼声,民情书记有所应,一件件道路修缮、小区供电、管道疏通等琐碎却贴心小事的解决,汇聚成一股股暖流,温暖着居民的心。

诉求研判—— 

办理结果充分“用” 

围绕群众关注、市委市政府关心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民情书记积极开展“我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活动,邀请群众为党委政府出主意、当参谋、献良策。

“我们定期将民意诉求和意见建议分类反馈至有关部门单位,督促其加强调查研究和分析研判,找全、找准问题症结,举一反三,有针对性地完善政策、健全机制、补齐短板,把长效解决民意诉求的过程变成工作标准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工作作风转变的过程。”济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庞建栋说。

为妥善解决民生诉求,济宁市建立民意诉求月度分析研判机制,重点对热点难点、群众反复反映、久拖不决问题,以及民情书记提出的意见建议分析研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在充分征求有关部门单位意见建议、评估合理性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纳入全市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并报市委、市政府,为决策提供参考。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每月向“两代表一委员”反馈,由“两代表一委员”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题调研,通过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等方式建言献策,拓宽“民声”转化“民生”渠道。

民意“5”来听行动开展以来,群众提出的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市辖区公交一体化、延长供暖期限等合理化建议,已被纳入市委、市政府决策序列。(本报通讯员 张新广 谭曰鹏 崔昊)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