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彰显社会进步;乡风文明,淳美和谐家园。如今的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充满了和谐有序的新风尚,凝聚向上向善力量,人民幸福生活的画卷在这山水之城徐徐展开。
道德评议氛围好
走进交城县西营镇大营村,墙上整齐悬挂的移风易俗“三字经”格外引人注目。村民们惬意地围坐在家门口,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畅谈身边优秀的榜样和好人好事,同时对身边以往存在的一些传统陋习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有了道德评议会,大家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说文明话、做文明事,争当道德模范,村风民风越来越好了。”大营村村民赵女士说。道德评议会,“评”出真善美。自《交城县“星级文明户”评定方案》印发后,通过道德评议会评选出了“十星级文明户”10400户。截至目前,交城县制作“十星级文明户”牌匾35000块,2022年推荐的8户市级十星级文明户标兵中有5户是移风易俗文明户,占比达到了60%以上。身边的榜样最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用身边事带动身边人,引导村民争做文明风尚的倡导者、社会新风的传播者、良好习惯的践行者至关重要。
这正是交城县采取“宣传先行+教育引导+典型示范”模式所取得的良好成效。近年来,全县依托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0个实践站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千余场,同时依托完善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在村文化广场、村民聚集地等显著位置设立移风易俗宣传栏,张贴、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宣传册、宣传品4000余套,组织镇村干部一对一入户宣传移风易俗政策,近期发放移风易俗宣传挂历80000册,形成了移风易俗工作的浓厚氛围。交城县融媒体中心“移风易俗科普小知识”专栏和“移风易俗知识小讲堂”系列短视频也深受当地群众喜欢,大家闲暇时间都愿意打开听一听、看一看。截至目前,这些平台累计推送移风易俗消息93条,阅读量共计17400余次;短视频10个,浏览量60100余次。通过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移风易俗的一系列制度规范家喻户晓、入脑入心。
红白理事规矩明
天宁镇塔梭村一对新人打算办婚礼,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队伍以此为契机,耐心向村民讲解移风易俗各项规定,答疑解惑。这是交城县扎实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倡导婚事新办,引领移风易俗新风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交城县积极指导各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总管”队伍和志愿服务队伍,引导群众按照移风易俗要求丧事简办、喜事新办,签订承诺书,党员干部充分发挥移风易俗“宣传员”“带头人”作用,主动服务群众家中喜事、丧事,通过规劝教育等方式推动婚丧礼俗按倡导性标准执行。
经过努力,群众操办丧事费用从十年前普遍5万元降低至现在的1万元左右,费用减少约八成,有效减轻了群众负担;婚事宴席一般也低于每桌500元的标准,其余如12周岁开锁、生日宴等一般只在家庭内部聚餐,大摆宴席和大范围随礼的现象也成了过去式。
宣传引导新风浓
“我是巾帼宣传员,文明祭祀我宣传,祭祀祖先无厚非,方法不对有危险,旧俗陋习要舍弃,文明的理念要树立……”一首清脆欢快、动感喜庆的本地“杂则”快板文艺作品,在刚过去的“寒衣节”传遍了大家的朋友圈。“杂则”是交城特有的民间文化,文艺宣传骨干以移风易俗典型事例为原型,利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创作秧歌小品《文明祭祀》《喜事新办》《绿色过清明》等8部文艺作品,讲出了“乡音”和“土话”,以特有的民间文化牢牢抓住听众的“胃口”,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以富有时代性、创造性的方法举措,使群众的文化生活全面开花、多姿多彩,涵育了新时代优良民风。
移风易俗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软性约束”让群众自觉转变思想观念。在这个过程中,交城县寻觅乡土的根脉,把移风易俗融入理论宣讲、文艺巡演等活动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创城有我”宣传活动千余场。全民健身周和乡镇文化艺术节以“移风易俗主题节目”为基石,引入广场舞、秧歌、健身操、戏曲、街舞等文艺形式,引导群众变燃放鞭炮为“歌舞迎亲”、变麻将棋牌娱乐为“健身秧歌”、变设宴款待为“文化大餐”,以此不断凝聚起“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社会正能量。此外,各地积极整合志愿服务队力量,不定期宣传红白事办理桌数、礼金标准和办酒时间等,多打招呼、多提醒,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开展“文明在行动”主题活动130余场次,并开展滥办酒席宣传劝导等活动450余场次,组织基层志愿服务队持续贴近群众生活实际,开展孝老爱亲、移风易俗、邻里相助等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次……种种举措持续推进农村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
培育和涵养文明新风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朝功成,移风易俗工作永远在路上。交城县以“移”的举措“易”出新风尚,让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激荡在山水交城的广袤乡野,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洋溢在人们的笑脸上。(交城县融媒体中心 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