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人民币是数字金融的重要内容,数字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保障。本文从计价货币、投融资货币、储备货币和动态回流四个维度,分析数字人民币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机制。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数字人民币通过提升对外贸易计价结算、对外投融资的使用量,以及增加外国央行储备货币的比重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以人民币动态循环回流体系为保障。
【关键词】数字金融 数字人民币 人民币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强调“加强优质金融服务,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数字人民币是数字金融的重要内容,数字人民币国际化将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保障。为此,本文以数字人民币的不同视角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并从计价货币、投融资货币、储备货币和回流机制的维度,分析数字人民币通过对外贸易、投融资、储备货币、跨境动态循环回流四大机制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并提出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政策建议。
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意义
第一,数字人民币作为大国主权数字货币的代表,能够成为国际贸易、跨国资本流动、跨国产业投资的计价、支付和结算手段,并在国际社会扮演重要的储备货币角色。大国主权数字货币能够突破现存非数字货币在跨国结算方面的壁垒,促进跨国债权债务结算的数字化;打破霸权国家货币对跨国支付、跨国结算、跨国投资的垄断性和歧视性影响;弥补主权非数字信用货币的不足,促进支付工具、结算工具和投资工具的多样化。
第二,法定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推广将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法定数字货币具有匿名性、可控性、币值稳定性等优点,可以扩大人民币流通规模、稳定人民币币值、加强金融合作和金融安全,并对贸易投资活动、货币政策等产生深远影响。当前没有一个国家在数字货币领域拥有绝对的主导权,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一个实现弯道超车的机遇。我国应继续推广和发行数字人民币,扩大数字人民币的使用主体、使用范围、使用领域,取得数字货币的先发优势并制定数字货币的标准和规范,赢得数字货币时代的主动权、话语权,并借助有国家信用背书的法定数字人民币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第三,就国际货币体系而言,推进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和国际化有助于改变以美元为代表的传统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缓解美元超发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进而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
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机制
计价货币维度:贸易结算促进数字人民币国际化。借鉴美元与欧元国际化经验可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首先需要克服当前的历史惯性,注重构建贸易结算的根基。在支付体系建设层面,现有的人民币跨境结算高度依赖美国的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系统(SWIFT)和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进一步加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等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大力推进支付体系的独立自主。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自2015年投产以来,CIPS日均交易量和人民币跨境日均结算额均加速持续上升,2021年CIPS累计处理跨境人民币业务334.16万笔,金额79.60万亿元,其对于提高跨境清算效率、满足各时区的人民币业务需要、提高交易的安全性、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等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如图1所示,截至2023年8月,CIPS共有89家直接参与者,1363家间接参与者,CIPS正推动进一步整合现有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渠道和资源并形成系统完备的人民币全球化支付体系。在贸易合作模式层面,贸易与市场利益是跨国经济合作的基础,我国与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发展和市场利益共享是双边和多边合作的基础,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贸易与市场条件。
主权数字货币是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产物,与数字人民币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金融科技对数字货币的技术支撑、金融科技带来的积极影响。一方面,金融科技创新是数字货币构建的技术基础和推动力量,更是主权数字货币构建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主权国家的征税权、强制力和国家安全保卫能力构建主权数字货币的信用来源和信用基础,不同信用类型国家发行的数字货币的信用来源及信用基础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其他数字货币的非国家性和非政府性的特征更为显著;二是分布式数据储存与中心化信用担保共同构建主权数字货币的数字与信用分布特征,分散化、网络化、扁平化的分布式数据网络构建数字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数据基础。另一方面,数字货币亦会反哺金融科技的发展,数字货币是推动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它的产生促进了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创新。学界对金融科技创新影响的评价也颇为积极,金融科技创新能够通过发挥普惠效应并形成普惠价值,服务企业融资,推动金融生态逐渐呈现出分布式、网络化的结构,使得交易成本更低、参与主体更加多元。总体而言,金融科技创新为主权数字货币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持,金融科技创新的驱动力量在于提高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金融市场运行成本、提高金融产品满足客户需求的程度。
投融资货币维度:投融资促进数字人民币国际化。一是对外直接投资(ODI)与人民币国际化。就ODI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直接效应而言,其一方面能够通过资金筹集、使用和货币兑换来提高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交易规模,另一方面扩大了人民币和数字人民币在跨境结算中的使用范围和应用场景。ODI亦存在中介效应,人民币国际化受多方面因素影响,ODI能够对这些因素产生影响,进而间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经济增长层面,ODI能够提升本国的经济发展质量,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增加技术创新成果,通过竞争效应带动研发经费增加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贸易壁垒、贸易运输成本、国际货币结算兑换成本,并能较大程度促进贸易结构升级。在金融市场发展层面,ODI有利于发挥金融市场发展对货币国际化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银行业规模并对金融业就业具有补充效应,同时有学者指出金融深化、金融结构优化、经济开放程度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②。在科技水平层面,国家科技实力会影响计价货币谈判中的话语权,具有技术优势的国家在计价货币的谈判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能够主动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科学技术水平欠缺的国家只能被动接受计价货币。二是资本账户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从以往发达国家货币国际化的进程来看,经济实力已经不是货币国际化的主要决定因素,而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金融开放的程度逐渐成为货币国际化的关键因素。学界大量研究佐证了金融开放尤其是资本账户的开放对于主权国家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意义,金融抑制将限制一国货币在国际交易中的使用,我国只有实现充分的金融开放,人民币才能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计价货币。
储备货币维度:储备货币与数字人民币国际化。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2016年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之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储备货币功能获得很大的提升和认可。影响一国储备货币选择和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制度安排、经济金融等。在制度安排影响因素方面,决定储备币种结构的主要因素有货币地位、支付结构、金融安全和汇率安排等,货币使用惯性和政策信誉对储备货币的选择影响非常明显,发行非国际货币的发展中国家所选择的汇率制度可被称为“储备型汇率制度”,该制度也是当前发展中国家的最优选择。在经济金融影响因素方面,人民币储备需求的影响因素与中国经济基本面紧密相关。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人民币将很快在全球储备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很多学者使用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进行经验研究,证实了经济体的GDP规模、贸易份额、宏观经济稳定性是影响其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重要因素。交易性外汇储备需求又可划分为商品交易需求和金融交易需求两个层次,并且商品交易需求取决于对外贸易需求,而金融交易需求则由外债支付需求、外商直接投资(FDI)支付需求、预防性审慎需求及汇率稳定需求共同决定。
未来国际法定数字货币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最终国际储备货币具备向一种或少数几种货币集中的趋势,在全球新型金融危机背景下,外汇储备管理的战略应该向人民币国际化这一方向调整。从外汇储备管理的货币机制出发,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对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支持和安全起重要保障作用,数字人民币国际化反过来为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带来风险缓释,二者存在良性互动和战略协调机制。从外汇储备管理的贸易机制出发,区域经济互动推升贸易伙伴国对人民币资产的储备需求,进一步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储备需求和应用场景扩张,货币使用惯性和路径依赖促使贸易伙伴国加速锚定数字人民币储备,并进一步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从外汇风险管理角度出发,随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扩大,外汇储备风险也被持续放大,因而有必要减少对美元资产的依赖,通过推广数字人民币增强人民币的吸引力。从国际货币层面来讲,数字人民币国际化对于解决国际储备货币供给难题、维持国际储备货币偿付能力和币值稳定、维系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数字人民币能够在未来全球的储备货币中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其不仅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形成数字人民币使用惯性,增加数字人民币在区域经济贸易和投融资合作中的使用频次,还能帮助我国更好地抵御全球经济波动带来的冲击并增强外汇储备管理的灵活性。
回流机制视角:跨境动态循环与数字人民币国际化。数字人民币回流是数字人民币在境外顺畅流通、循环和实现国际化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数字人民币的贸易回流、投融资回流、储备回流及总体投放和回流四个层面。在数字人民币尚未实现境外流通的情况下,研究其回流机制有较大难度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如何分析人民币回流的影响因素,以及探索疏通数字人民币回流的路径或渠道等。二是如何构建具有反馈调节机制的投融资循环体系并保证其顺利运行,进而推动数字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首先,依托投融资推动数字人民币国际化依赖于完善的人民币“流出—回流”循环体系,鉴于目前世界各国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体系构建时会面临投融资循环体系组成因素的辨识和各组成因素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分析两个难题。其次,保证投融资循环体系的顺利运行,需要分析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汇率等因素对投融资循环体系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对投融资循环体系进行风险管理。最后,构建反馈调节机制的核心难点是如何进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度量。三是如何构建多层次的数字人民币跨境动态循环体系。可以尝试构建以数字人民币投放为出发点,中外央行、中外商业银行、中外企业、全球资产管理中心、主权财富基金等多机构参与全球金融市场,进行投融资和资产风险管理活动,促使数字人民币回流中国,形成多层次的跨境动态循环体系,并进行不断的升级和完善。
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也是人民币在境外流通、使用、储备和回流的过程,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必须有畅通无阻的回流渠道支持。因此,数字人民币通过替代传统纸币(替代效应)和增加在国际贸易和投融资中的使用规模(放大效应)后,会派生出更多的数字人民币,并通过至少三种渠道回流到国内。一是国际贸易回流(经常项下),即在开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通过数字人民币进行支付结算,从而回流到我国经常项下的数字人民币。二是国际投融资回流(资本金融项下),包括中国投资的利润回流、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FDI、偿还中国的外债本息等,这些选择数字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的项目都将回流到中国资本金融项下的数字人民币账户。三是外汇储备投资回流(资本金融项下),即其他国家中央银行将储备的数字人民币在离岸人民币市场上和在我国金融市场上进行投资而形成的数字人民币回流,从而最终实现数字人民币投放与回流的良性循环和动态均衡,进而推进数字人民币国际化。
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实施路径和应对策略
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实施路径。一是在经贸往来上,我国应继续提高人民币在双边贸易结算中的比重,积极推动和完善人民币石油及其他大宗商品的定价结算规则,加快实现法定数字人民币的支付清算渠道,扩展人民币和数字人民币的输出渠道。二是在投融资合作中,我国应在产能合作、基础设施投资等项目中积极推广人民币和数字人民币融资贷款。三是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吸纳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参与者,发挥CIPS作为人民币结算主渠道作用;稳步推进第二代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RCPMIS)建设,充分发挥其更开放、灵活、高效的特点,不断完善监测预警等相关功能,为数字人民币推广和跨境资金流动提供更有力支撑;继续提升中资金融机构和人民币业务的覆盖范围,建立一套适用法定数字人民币的金融基础设施系统。四是继续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建立成熟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满足人民币持有者对人民币交易、投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同时进一步拓展国内投资者在国际金融市场配置资产的空间,构建人民币和数字人民币双向流动路径。五是加强顶层设计,与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积极协商,推进双边本币结算,签署双边本币合作协议或者制定本币结算合作框架;积极推动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有效降低汇率风险;继续扩大外国政府和央行人民币外汇储备,降低推广人民币和数字人民币的制度壁垒等。
推动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应对策略。在推动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我国将会面对成因和形成机制不同的各类风险,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一是建立相应的国际合作组织,协调各方的利益,化解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摩擦。二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深入了解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状况,跟踪洞察各国社会舆情变化,对潜在风险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三是制定完善的数字人民币规则标准和法律法规,规范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交易、支付等各个环节,提升支付安全性和加强法律保障。四是完善“走出去”战略的适配性政策法规,加强企业“走出去”的主动激励和竞争实力。五是鼓励我国海外企业与当地主体开展文化交流,深入了解东道主国家的社会背景,并和当地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建立互惠协作的友好关系。六是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模式的先导作用,充分借鉴吸纳人民币和数字人民币在以往推广过程中的经验。七是推动构建竞争性的国际金融市场,提高人民币和数字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八是警惕并应对一些西方国家的民粹主义、极端恐怖势力对我国推广数字人民币的污蔑、阻挠及其他敌对行为。
(作者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院教授、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依托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推动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研究”(项目编号:21&ZD117)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资料来源: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公开资料。
②姜浩:《金融发展、经济开放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S1期。
责编/银冰瑶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