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高度重视软实力提升工作,要求行业上下在提升软实力中体现新担当,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以下简称省局(公司)〕充分认识到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提升软实力作为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工作来抓,把提升软实力作为战略谋划、政策制定、工作推动的重要遵循和努力方向。通过提升软实力带动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省局(公司)在行业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以真抓细抓的态度和久久为功的韧劲,系统谋划推进“成长”文化和“徽映”服务品牌的实践落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彰显行业使命担当,树立良好社会形象,让“软实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深耕细作:锻造文化品牌
今年8月初,滁州市局物流中心送货员陈孝林走进了滁州市中心血站。登记信息、撸起袖子……无需过多言语,血站护士就知道陈孝林的来意。在他的胸前,“徽映”志愿服务的标志显得格外鲜红。
今年45岁的陈孝林,已经连续献血18年,献血29次,总量达10700ml,是成年人正常血量的2倍。他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滁州市无偿献血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李刚、孙军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毛近、赵正勇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滁州市局的“徽映”志愿者已成为献血站的“常客”。穿上工装,他们是恪尽职守的员工;戴上党徽,他们是满腔热忱的共产党员;走进血站,他们是热血殷殷的凡人英雄。无论是在志愿服务前线,还是在工作岗位一线,他们都将奉献深深“烙”在心里,以实际行动向社会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志愿服务是滁州市局软实力建设的重要载体。作为全国文明单位,滁州市局坚持将志愿服务与高素质队伍建设紧密结合,以“徽映”志愿服务品牌建设为引领,广泛开展爱心助学、文明创城、普法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践初心、暖民心。
志愿服务也是省局(公司)“成长文化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长文化日”已经连续举办9年,已成为省局(公司)的文化精品,被评为省直机关“十大品牌”和省直机关工委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成果奖,累计选树84名“成长人物”,通过讲好成长故事、学习先进典型,营造出“比服务、讲奉献、重实干、争模范”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省局(公司)深耕“成长”文化品牌,企业上下推动全省系统“成长”文化理念共识化、行为规范化、视觉一体化。以行业共同价值观和共同理念为引领,对接国家局修订的行业文化架构体系,系统完善由文化主题、企业理念、执行理念和“徽映”服务品牌理念等构成的“成长”文化理念体系,进一步丰富“成长”文化内涵和“徽映”服务理念。同时,推动“成长”文化理念落地落实,建立各业务序列统一规范、内涵丰富的“成长”文化执行理念,引导员工履行责任、践行义务、端正作风、规范言行,落实对农户、零售户和消费者的庄严承诺,增强企业文化的辐射力、传播力和影响力。规范应用统一形象识别体系,推动“徽映”服务品牌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的升级应用,建立起常态化维护“徽映”服务品牌的管理机制。
“守正创新”“共建共享、尽责担当”。多年来,省局(公司)着力深化文化建设,突出价值引领,倡导行业共同理念,加强行业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宣传贯彻。坚持“守正创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践行“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倡导“共建共享、尽责担当”价值理念,积极与各方开展一系列主题共建活动,强化社会连接,传递共同发展意识。倡导“创新创业、协同高效”经营理念,强化全省系统各级经营主体“一盘棋”、产业链上下游“一条龙”意识,全方位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倡导“专业敬业、廉洁规范”行为理念,强化“知感恩、懂珍惜,明底线、正风气”作风建设、创先争优评比、廉洁从业教育、行为规范培训等,不断增强员工创优争先、遵规守纪意识。
这几年,省局(公司)着力推动文化实践落地:完善“成长”文化宣传贯彻机制,系统谋划推进“成长”文化和“徽映”服务品牌的传播策略、理念认同、行为自觉,加强对直属单位文化落地的实施、指导、监督和考核。
持续发挥“成长文化日”品牌作用,挖掘特色鲜明的文化日主题,持续选树先进、表彰典型,强化文化日荣誉仪式力量,推动干部职工形成对“成长”文化品牌的持久依附力、归属感,凝聚成长能量,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发挥文化阵地窗口宣传作用,以“党建引领成长”为主题,建立党建文化集中展示厅,示范带动全省系统党建文化阵地建设。推动文化理念渗透企业经营管理、规章制度,探索文化管理的载体、路径,形成文化“软约束”机制。推动文化理念融入员工日常行为,运用“成长讲堂”等载体常态化推进文化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提升“徽映”服务品牌传播力,推进“徽映”直营终端建设,密切产业链关系和合作力度,筑牢文化共同体。
励精图治:重视治理能力
2022年年底,安徽省局党校的党员干部赴合肥包公园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党校干部在包公祠、清风阁认真听取了讲解员对包公生平、孝肃家风、廉政史迹的介绍,感受包公清心直道、不畏权贵的清官形象,了解焦裕禄、孔繁森、沈浩等先进楷模坚定理想信念、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当天,安徽省局党校与合肥包公园在清风讲堂签订党风廉政合作共建协议,并进行了揭牌仪式。此次共建,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原则,依托包公文化和廉政教育基地平台,加强沟通交流,发挥协作优势。现在,包公园已经成为省局(公司)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与廉洁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基地。
这几年,省局(公司)推动思维方式变革,加强重大战略研究,提高战略管理水平,做到在战略上判断准确、谋划科学、赢得主动,确保行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围绕增强活力、激发动力、提高效率,打破传统观念、固化思维和经验主义,改革破除束缚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从转变思想观念、转换体制机制、实施创新驱动、吸引集聚人才、抓好风险防控、强化企业管理等方面对标对表找差距、找不足,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提高政策协同,凝聚发展合力,推动政策执行和战略落地。
加强重大战略研究。完善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编发《省局(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深化协同落实,实现上下联动。统筹考虑商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聚焦专卖监管、渠道掌控、物流服务、运营管控、信息化支撑、多元化经营等关键领域开展针对性研究,提高服务决策的能力水平。
提高战略管理水平。强化省局(公司)战略管理职能,更加注重运行调控、政策研究和规划落地,建立覆盖全领域、全流程、全岗位的目标责任与绩效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战略规划目标的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革故鼎新:注重学习创新
今年9月,淮南市局(公司)开展科技创新知识竞赛暨表彰大会。此次竞赛共7支代表队参赛,以现场答题方式进行,设有个人必答题、小组必答题、团队抢答题、风险题、附加题和个人赛抢答题。参赛内容主要以标准化知识、科技项目管理等业务知识为考察重点,全面考察员工的科技知识、业务素养。经过角逐,最终评选出团体一、二、三等奖和优秀个人奖项,充分展现了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新精神、新风貌,更展示了全市系统创新人员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竞技本领。
此次科技创新知识竞赛暨表彰大会是淮南市局(公司)创新月活动的重要内容。创新月活动自9月初启动以来,开展了校企合作、创新培训、交流学习、知识竞赛、成果展示等一系列活动。良好的创新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的创新意识,提升了员工的创新思维。
科技创新知识竞赛是省局(公司)注重学习创新、提升全员素质的剪影。
重视机制建设和氛围营造。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注重实践锻炼和复合型锻炼,有计划、多形式地开展干部交流锻炼,为学习型、创新型干部成长提供平台。建立健全“入职培训、等级提升、继续教育、竞赛促学”为一体的技术技能人员职业生涯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学习创新的激励机制,拓宽学习型、创新型干部职工成长空间,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发现、培养和支持力度。
构建全员学习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局党校合肥教学点、安徽省局党校教育培训功能,逐步建立符合国家局党校要求、兼具安徽特色的党校教学模式。持续深化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黄山、合肥、蚌埠3个基地综合培训功能,强化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和知识更新。大力实施网络培训和教育培训组织管理信息化,建立完善网络直播培训全流程管理模式,在行业网络培训平台开设省局(公司)“成长分院”。
注重创新实践运用。落实科技项目管理“松绑+激励”总体要求,完善科技项目指南编制和发布流程,探索建立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度。建立以成果为导向的科技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后评价机制,完善创新成果转化转让奖励标准、奖励办法以及创新成果收益分配制度。
责无旁贷:勇于担当尽责
“去年年初,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田地大量闲置。”芜湖无为社令村村主任说,社令村地形平坦、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特别适合发展种植业,却苦于资金匮乏,迟迟得不到合理开发。得知情况后,芜湖市局(公司)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工作号召,投入帮扶资金30万元,定向引进青梅种植项目,加大对社令村的帮扶力度。
“得益于市局(公司)的帮扶,我们直接购买了3年期的嫁接苗,去年12月份栽下,今年4月份就挂果。”经市局(公司)驻社令村第一书记牵线搭桥,社令村及时对接安徽相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购青梅果苗,并签订青梅购销合作协议。
目前,社令村的青梅成活率100%,枝叶繁茂,长势喜人。3年后,青梅将进入盛果期,亩产量有望达到2000斤,届时产生的村集体收入,将全部用于道路硬化、抗旱水渠修建、村居环境建设等基础设施改造。
社令村的蜕变是省局(公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典型案例。
近3年来,省局(公司)投入专项资金,累计帮扶20余个行政村,建设29个产业项目,每年为乡村振兴帮扶点村民及村集体增收330余万元,增加就业岗位超300个。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如同一粒粒希望的种子,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无限活力。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彰显行业使命担当、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是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软实力。省局(公司)始终发挥国有企业中流砥柱作用,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担当作为,在社会公益中压实责任。
省局(公司)建立了社会责任履行机制。开展全省系统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调研,摸清社会责任履行现状,加强社会责任理念宣传,引导各直属单位形成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加强组织建设,明确各业务序列、各管理层级履行社会责任工作职责,构建分工明确、责任清晰、运转高效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省局(公司)着力落实社会责任重点内容。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带动脱贫地区实现全面振兴。持续提升经营能力,落实资产资金保值增值举措,保证财政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融入日常经营管理、融入供应链管理,在运营全过程加强社会责任实践。贯彻落实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探索针对社会关注热点问题发布专项报告等。
激浊扬清:提升宣传引导
演播室、导播室、录音室、调度指挥中心……2021年年底,省局(公司)融媒体中心正式启用。这是行业首批探索建成的省级融媒体中心,标志着省局(公司)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上迈出实质性、关键性步伐。
为了切实提升系统软实力,省局(公司)牢牢把握正确宣传导向,积极推动新闻宣传改革创新,努力唱响行业主旋律、传播行业正能量,为推动行业宣传引导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省局(公司)紧紧依托融媒体中心,切实在理念、内容、技术、手段、机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创新,积极构建覆盖全省行业的融媒体系、贯通传播全流程的“策采编发评”体系、行业内外媒体互联互通体系、专兼职融媒人员培养体系四大体系。以融媒体渠道塑造宣传品牌,以融媒体方式讲好行业故事,以融媒体技术提升宣传质效,以融媒体服务聚焦基层一线,生产出更多导向好、接地气的优质作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推进融合宣传,让主旋律更高昂,让正能量更强劲,不断提升企业软实力。
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是省局(公司)提升宣传引导、展现良好形象的生动写照。
省局(公司)全力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做好全省系统新闻舆论影响力分析,努力提升新闻宣传传播力。充分发挥全省系统特约通讯员作用,围绕保证财政增收、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社会就业、支持乡村振兴、保障消费者利益等重点,开展专题采访宣传。大力宣传全省系统先进企业、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积极介绍企业在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的优秀成果和取得的荣誉成绩,展现系统积极健康向上风貌。
省局(公司)完善新闻舆论工作机制。加强新闻舆论工作组织领导,强化传播渠道建设和创新,建立完善新媒体专家人才库和网评员队伍,推动全省系统媒体融合发展。健全新闻宣传选题策划机制,充分发挥省局(公司)内外网站等平台作用,统筹安排宣传重点,做好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有效回应社会关切。完善政务信息编报制度,有效展示全省系统改革发展经验成果。
加强与相关单位沟通交流合作。主动向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汇报,完善提升市场治理的“安徽模式”,更具建设性地牵头、参与相关政策规则制定,展现行业良好形象。积极与地方相关单位开展工作交流,建立良好协同关系。深化政务公开,提升企业公信力。按照“放管服”要求,持续提升服务效能。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渠道,推广“徽映”直播,密切客我关系,树立良好企业服务形象。
行稳致远:加强风险防范
数据显示,2022年省局(公司)打假打私取得“一个全国第二、两个历史超越”新成效:12起案件由公安部、国家局挂牌督办,数量位居全国第二;破获国家标准网络案件56起,创历史新高;已破获的25起重大案件获国家局表彰奖励,超越历史位次。
联合打击实现新突破,公安研判再添战斗力。2020年以来,省局(公司)积极与公安部门共同推进情报研判建设,全省16个地市局均顺利对接公安部门,与视侦、经侦等多警种,建立指挥联动、情报研判、成果分享等机制,设立案件情报研判指挥中心。通过选派专业化数据分析人才驻场办公,省局(公司)稳步推进数据联通,将零散线索整合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持续健全打击寄递环节相关违法行为的指挥、反应、联动、应急机制。自2021年10月智慧研判平台建设运行以来,省局(公司)已累计派发情报线索1万余条,共查处案件7808起。
这是省局(公司)加强风险防范、确保行稳致远的缩影。
省局(公司)加强重大风险防范。防范非法烟草贸易风险,持续强化与公安、邮政、交通等部门联席协作力度,不断增强案件情报研判水平,加强非法产品外流市场监管,加大打假打私力度,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省局(公司)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建立健全风险防控研判、评估、协同、责任机制,加快构建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工作体系,筑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防火墙”。动态更新系统性风险防控清单,借助“大监督”联席机制,不断创新再监督再检查方式,推动监督下沉、落地落实。
省局(公司)强化规范监督管理,始终把严格规范作为保持全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牢固树立“大规范”理念,从法律、制度、信息保障层面推进规范建设,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各方面,强化问责追责,增强规范管理的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