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主题发言一: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研讨嘉宾:

张海平 济南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路立营 中国雄安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景广军 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冉 斌 重庆发展投资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

 

实施“八大专项行动”,推动济南市属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

济南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张海平

济南是山东省会,也是国资国企大市,目前全市共有市属一级企业16家,二级企业233家,三级及以下企业769家。今年1-10月,资产总额达到19306亿元,同比增长13.82%;实现营业收入1809亿元,同比增长28.15%;实现利润总额近83亿元,同比增长31.47%;归母净利润70亿元,同比增长31.53%。

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统筹强党建、抓改革、优监管、促发展、防风险各项工作,谋划制定“1238”工作思路,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秉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政策导向和市场规律两个统一,锚定保障民生、发展产业、改革创新三大任务,重点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八大专项行动。

一是实施对标一流攀登行动,积极打造一流企业。指导市属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对标对表本行业本领域省级以上标杆企业,“一企一策”制定对标发展方案,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对标对表指标体系,不求全面赶超,但一定要在某个领域实现赶超突破。今年,我们及时抢抓国务院“双百企业”扩围调整机遇,积极推荐产发集团参与申报,并成功入选;积极推荐山东金钟科技集团、山东小鸭冷链申报“省科改专项行动”并成功入选。“双百企业”二机床集团、“科改示范企业”冶金科学院在国务院国资委2022年年度考核中取得优秀等次。

二是实施服务大局争先行动,全力保障强省会建设。今年是我们的“项目突破年”,国企参与和承担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256项,计划总投资6044亿元,分别占全市的13.8%、21.3%。积极支持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完成济泺路穿黄隧道、凤凰黄河大桥、齐鲁黄河大桥等重点跨黄工程,主力军先锋队作用发挥明显。连续承办四届中国企业论坛,为济南搭建起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民生保障方面,顺利完成全市公交、地铁、供热、供水、供气任务,疫情期间累计为六千多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减免租金4.5亿元。

三是实施纾困惠企帮扶行动,帮助企业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建立国资委联系包挂企业制度,推进解决市属企业改制重组历史遗留问题。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逐步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的80%以上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项目。积极盘活存量资产,采取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依法转让、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带动新增投资。

四是实施深化改革提升行动,激发企业内在活力动力。今年,将4家金融类企业整合重组,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减少同质竞争,金融类企业聚指成拳。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目前,我们已经制定《济南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聚焦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健全国资监管体制、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等方面,提出符合济南市属国有企业发展实际的思路举措,着力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

五是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聚焦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四大主导支柱产业,进一步明确创新发力方向,推动资金、人才、设备、政策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倾斜。建立企业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以2021年为基数,明确要求研发投入强度年均增幅原则上不低于12%。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制定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推动企业积极布局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六是实施风险防控筑篱行动,护航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强化风险管控,打造“事前制度规范、事中动态监管、事后监督问责”的全覆盖、全链条管理体系,健全市属企业总审计师、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制度;加强高风险业务管理,完善市属企业决策程序及授权机制,对企业高风险业务实现分类管控,防止生产经营资金向高风险业务融通。完善市属企业财务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强化企业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约束,确保资产负债率稳控在安全合理区间。联合市直部门共同筹建“济南市涉企风险数智防控中心”,加强数据共享,实现监管前置,提高风险防范效能。

七是实施人才战略强企行动,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强化政策支撑,对市属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产生的专项投入等,视同当年实现利润考核;对引进和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科研攻关团队实施工资总额单列,加大市属企业人才激励力度。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尊重企业家价值,会同组织部门开展青年企业家“薪火”培养行动,加大青年人才选培力度;会同宣传部门连续四年组织开展“国企三牛先锋”“国企楷模”评选,既给精神奖励也给物质奖励,让企业各类人才充分感受尊重尊崇。

八是实施强基铸魂引领行动,发挥国企独特政治优势。始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将党的领导贯穿公司治理各个环节,推动16家市属企业及其523家权属企业完成“党建入章”。出台市属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规定,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目前,所有市属企业均实现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持续强化党建工作力量,市属企业专职副书记实现应配尽配,结合新一轮企业改革重组,调整理顺市属企业党组织关系,始终保证党建力量充足完备。我们的做法被中组部《组工信息》《中国组织人事报》和“学习强国”刊载推广。

济南国资国企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指导帮助,也离不开广大朋友的关心支持。我代表济南国资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向大家发出诚挚邀请,希望大家有时间有机会,一定要到济南走一走看一看,在感受济南“山泉湖河城”魅力的同时,共同探寻合作发展的机会,我们一定为大家提供最优质、最真诚的服务,一起开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编:冯一帆/美编:王嘉骐

 

以新担当新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雄安篇章

中国雄安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路立营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历史性选择,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倾注了大量的心血。2017年以来,总书记三次视察雄安新区,两次召开座谈会,在雄安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每个关键节点都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新区规划建设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六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使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全力推动雄安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目前,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初见成效,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深化改革开放取得积极进展,产业和创业要素条件逐步成熟完善,回迁安置工作有序推进。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雄安新区时强调:“短短六年里,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这些奇迹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三年新冠疫情的情况下取得的,实属不易。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我们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我们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新征程上以新担当新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雄安篇章。

中国雄安集团成立于2017年7月,始终以“服务千年大计、建设典范城市、创造美好生活”为初心使命,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牛鼻子,以雄安质量为生命线,围绕投资、融资、开发、建设、运营“五位一体”的功能定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目前,雄安集团已成立11家全资二级公司、6家全资三级公司、17家控股和参股公司,员工1400多人,资产规模140亿。这几年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坚持勇挑重担,全面推进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截至目前,雄安新区开工建设项目292个,总投资9800亿元,目前已完成5600多亿元,开发建设面积达到170多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到4100平方米,36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雄安集团作为建设主力军,承担着雄安新区85%以上的建设投资任务,承担着雄安新区90%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涵盖安置房、商业开发、白洋淀生态治理、水利防洪、交通路网、绿化水系、植树造林、特色小镇等专项任务。开发建设了容东、容西、雄东安置区,总建设面积达到1380万平方米,交付9万余套安置房,40万群众喜迁新居。

全力打造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了32个防洪排涝工程,建成防洪梯212公里,排涝水体105公里,主城区二百年一遇的防洪体系建成,经受住了今年7月特大暴雨和海河流域特大洪水检验。一体化推进白洋淀治污防洪、水质提升,保证全域水质三类标准,鸟类增至125种,再现“鸟类天堂”的盛景。城市框架全面拉开,打通三县与片区骨干路网,构建干路、支路、街坊路三级道路体系,新建道路573公里,新建地下综合管廊136公里,植树造林31万亩,高水平推进水网一体化管理,实现新区水系互联互通,统一调度,确保引得进、留得住、排得出。

坚持服务疏解,全面提升综合承载能力。雄安集团全面承接了雄安新区新建片区城市综合运营工作,积极向国内外先进城市学习管理经验,持续完善市政道路、综合管廊,公交场站、交通枢纽、给排水、供热供气等公共设施运营业务。目前运营市政道路443公里,综合管廊49.4公里,供水供热137万平方米。大力推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会引展工作,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合作,推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正式揭牌运营。目前中央企业在雄安设立各类机构180多家,累计注册企业3600余家,不断丰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雄安新区大学园图书馆、科创综合服务中心、雄安体育中心、中小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推进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各类住宅,包括共有产权房、机构房一共1500平方米,为留得下、发展好解除后顾之忧。

坚持对标一流,全面打造美好未来。6年来,雄安新区规划面积蓝绿面积70%,六年来我们坚持先植绿后建城,打造了“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的生态空间格局。高标准配建社区服务中心、学校、医院、超市、养老驿站等服务设施,职住平衡,完善15分钟生活圈,打造交通不堵车、“自来熟”指引、林荫停车场、儿童友好城市、小型足球场、创新策源地等一批生活场景,夯实智慧城市机理,“雄安之眼”耀眼绽放,成为未来之城新名片。

以上是我们六年来做的一些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新区各项工作。今年6月30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若干政策措施意见》,明确一揽子支持新区建设发展的高含金量的措施。雄安新区谋创新、聚人气、促疏解,制定了关于打造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聚集新型人才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聚力打造创业高地和创业热土。接下来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聚焦雄安建设。雄安集团牢牢把握高质量建设生命线,切实发挥新区主力军作用,围绕2025年启动区、起步区基本建设阶段目标,推动高质量项目开发和项目建设。

牢牢把握雄安质量的生命线。持续完善城市框架,把创造雄安质量摆在突出位置,精心推进工程建设,使每一项工程都经得起历史检验,绝不留历史遗憾。持续推进启动区、起步区骨干路网建设,完善交通微细血管,建设综合立体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强新区内外互联互通。

牢牢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加强白洋淀生态治理和保护,深入推进白洋淀全流域系统治理、协同治理,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营造高品质城区生态环境,着力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宜居新城。

坚持绿色低碳化发展,着力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智能、绿色、创新是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视察时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要着力把智能、绿色、创新打造成为雄安新区的亮丽名片。

雄安新区是国家大事、千年大计,是创新之城、未来之城,目前正在拔节生长,日新月异。中国式现代化的场景正在加快实现,雄安集团将切实发挥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主力军作用,在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上持续用力,拼搏进取,久久为功。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各方的大力支持,我们诚挚邀请大家与我们一道共建千秋之城。欢迎各位到雄安新区走一走、看一看,也真诚欢迎大家到雄安投资创业,与未来之城共成长,与我们携手共绘美好蓝图,为雄安篇章贡献力量!

责编:冯一帆/美编:王嘉骐

 

融汇科技与资本,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景广军

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是广州市国有企业,自2019年成立以来,以“成为世界一流的创新驱动型工业投资集团”为发展愿景,通过融汇科技与资本的力量,形成新兴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装备三大核心业务。集团自成立以来,总资产已达到1500亿左右,去年的营收超过2400亿。今年8月,集团首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位列第414位。同年被纳入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名单,旗下5家企业纳入“科改示范企业”名单。广州工控将总结及近几年主要经验,进一步和广州的创业布局紧密结合,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

广州是制造业大市,经济规模总量较高。目前,广州的国资总量超过6.2万亿元,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一,对广州GDP的贡献接近三分之一。汽车产业是广州的第一大产业,去年广州产出300万辆整车,位列全国城市第一位。然而,广州的汽车整车与零部件比例为1∶0.35,产业链延伸能力不足,产业链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广州工控将围绕产业痛点来补链强链,力争在2025年将集团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规模做到1000亿。

集团坚持促进产业链、创业链、资本链“三链”融合,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围绕如何做强做优产业链,集团将聚焦于新型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装备等领域,进行产业链布局,通过“三链”的拉动作用,在广州细分领域推动补链工作。

工程机械板块的产业链布局上,集团通过强化智能化和无人化技术的运用,成功向新型矿机转型。今年前10个月,广州工控高端装备累计出口额同比增长54%。广州工控积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开拓市场,在全国近40个城市建立生产基地、产业园区或主体企业,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造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技术平台。广州工控正规划在东南亚建设新一批生产基地,全面推进新一轮海外布局。

集团将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广州工控正在整合旗下数百个创新平台,打造集团科技创新总院,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创新链中打造包括一批优质企业、核心技术和突出产品,实现技术、产品和市场创新链闭环。

目前,集团拥有105家专精特新企业,期待到2025年末新增100家专精特新企业。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拥有数百家专精特新企业,形成具有高度聚集效应的产业规模,针对各类业态中“卡脖子”现象,瞄准核心元器件进行研发突破。

在资本链方面,集团希望借助资本力量打通创新的“最后一公里”,使更多企业能够通过相互协同,形成具有相互赋能功能的投资生态圈。近年来,我们已加大资本投资的力度。一方面,集团致力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另一方面,集团也对产业链中的企业进行投资,在细分产业链中形成工控的声音和平台为企业赋能。接下来,我们将强化工控投资的一系列平台,并与一批同行、专项基金和分子基金合作,并在全球和全国范围内进行布局。期待与各位同行、各位投资界、学界、实业界各方共同助力,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共同迎接挑战、共同找寻机遇。

责编:冯一帆/美编:王嘉骐

 

探索中国公房商业发展路径  创造公房居民更美好的生活

重庆发展投资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    冉  斌

重庆发展投资公司是重庆市属国有重点企业,作为基础设施投资企业升级版,具有国有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公司、优质产业资产发展平台的鲜明特征,我们致力于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的国内知名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公司拥有体量巨大、生机勃发、前景美好的公租房商业资产。在新时代新阶段,公租房商业资产成为新一轮产城融合的加速器、城市扩容的稳压器。公司的公租房楼盘分布于重庆主城和七个中心城区,共计21个。我们的公租房商业资产面临四重利好:

其一,城市发展利好。根据重庆未来五年发展目标,经济上,到202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迈过12万元,并将重点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重庆作为网红城市,旅游增长势头强劲,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社会零售消费总额同比增长0.4%,体现出较强的消费增长力。

其二,区位产业利好。公租房服务周边产业园80个,位于重庆城市发展核心区域,具有高成长性和可塑性。其中,80%的公租房已通轨道交通。同时,近千家企业已落户重庆并聚集于公租房周边,体现了产商住的有机结合。

其三,职住利好。我们每个项目住户最多达十万人,三公里辐射超两百万居民。在公租房住户中,30岁以下的年轻消费客群占比达到70%,为公租房商业带来了持续稳定、增长性高的消费动力。

其四,场景生态利好。众多的街区、车库、场地使公租房具备各类业态打造条件。重庆对物业升级投资投入超过两亿元,为传统服务产业引入带来了更多机会,传统商业得以进一步转型升级。

重庆发展投资公司将大力探索中国公租房商业标准、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商业形象;配置并完善硬件条件,探索统一规范的硬件条件标准;搭建兼容并蓄的业态比例,规避同质化竞争;提供多位一体的运营服务,建立商家现场管理、形象管理、经营管理,市场推广管理标准等等;组建合理充分的团队,构建各职能单位配置标准,明确职能单位职责标准;推行层级分明的品牌战略,建立商户战略合作品牌库,对商户品牌进行分类、分级、分档。

紧紧抓住消费者、商家、营商环境三大要素全面发力。通过实施“一盘一策”,针对不同商户的实际情况,结合群众反映的急难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帮助商家解决了六大类经营问题,解决了两万余人的就业问题。

大力探索市场化经营模式,提升工作成效。公司通过面向全国公开征集停车行业专业运营公司作为合作伙伴,采取联合运营管理、超额利润分成模式,对十余个公租房项目停车场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项目周边交通环境和秩序大大改善,月车流量整体提成43.6%,公司每年净增两千多万利润。

坚持抓好大商招大商。面对公租房闲置率高的问题,重庆市通过组织招商推介会等多种方式,提高公租房商业资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秉承着“不放走任何一个大商家”的理念,采取专班跟进、全程服务的措施。在招商前期,充分沟通洽谈,全面展示物业相关信息。在确定意向后,开展经营主题业态分析,以助力各方发展。针对大型商业培育周期较长的问题,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出台优惠政策,给予一定的让利扶持。

深度赋能,加强大数据建设。搞好大数据分析运用,完善组织架构管理边界,形成高效协同的监督管理经营体系,具备合同收缴、风险预警、统计监督等八大功能。建立供应链支付、配送、直播等商业基础综合服务平台,引入商业服务企业合作,为商户经营赋能。

强化专业化运营,通过引进专业团队成立混改公司。大力推动运营管理创新,我们搜集各类业态、各类商户的评价数据与信息,运用大数据按业态将商家逐步划分为五个等级,并将其运用到后续迭代招商的筛选中。此外,我们致力于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丰富区域业态和居民生活品质,打造出家庭式邻里生活体验中心、菜篮子生活主题街区、夜间生活主题街区等创新商业模式。

尊重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在数字化方向上,我们形成高效协同的监督管理经营体系。在精细化方向上,抓住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契机,优选合作伙伴。加强与全国专业机构、头部企业的沟通渠道,公开面向全国大市场筛选头部企业、优质企业和专业机构,以更好地匹配自身需求。

推进制度创新,实现国资监管与市场发展的统一。当前的国有资产出租监管规定存在一些亟待完善之处,例如如何实现“六保六稳”,关系到商户的利益,如果商户无法正常经营,就难以保障这些目标。为此,我们呼吁国资监管部门推动相关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商业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底层逻辑是:营商环境影响消费者消费。我们必须抓住消费者、商家、营商环境三大要素,盘活商业资产。以消费需求为基础、消费体验为核心,围绕消费者需求组织招商,围绕商户经营进行管理,围绕良好营商环境,系统思维抓好经营管理。欢迎大家来重庆考察,期待今后更多合作共赢的机会。

责编:冯一帆/美编:王嘉骐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