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公司治理 > 正文

上市前突击巨额分红要不得

又一家企业IPO终止。近日,上交所披露,因南高峰及保荐机构撤回IPO申请,上交所决定终止对南高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沪市主板上市审核。此前,南高峰因在IPO前连续几年分红数亿元,且拟募集资金中有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性,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前脚巨额分红,后脚就向资本市场要钱”,南高峰并非个例。今年以来,未来穿戴、福华化学等企业,均因IPO前巨额分红,引发投资者的质疑和不满,引来监管部门重点问询,其中不少企业最后以IPO终止收场。

企业借力资本市场融资发展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一边大额分红,一边又向资本市场伸手要钱补流还债,其IPO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就要打个问号了。按理讲,企业在IPO前有能力进行巨额分红,意味着企业并不差钱,有钱却不将资金用于补流与还债,反而大手笔分掉,转头又想通过资本市场募资,难免让人怀疑公司IPO的目的,多少有点“把股市当成提款机”的企图,投资者对其“上市圈钱”的质疑也就不难理解了。

虽然在公司业绩向好的情况下,分红被看作是慷慨回馈股东、彰显发展信心的一种表现,监管部门也一直倡导上市公司用现金分红回报投资者,但拟上市公司IPO前的分红,获利方主要是公司实控人,大多数资金都流入了这些人的口袋。“自己人”享受分红的甜头,而沉重的债务却由中小投资者来扛,对普通投资者权益的损害显而易见,与监管部门鼓励分红的初衷也背道而驰。

上市前抓紧将公司“家底”瓜分一空,而后又试图通过IPO来“补血”,如此做法,不仅吃相难看,更有损资本市场功能,扰乱市场投融资秩序。当前急需股市资金“饥渴”的企业不在少数,如何将好钢用在刀刃上、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一直是资本市场的努力方向。如果上市公司都把好处留给大股东,将问题推给市场,让普通投资者为公司债务“买单”,无疑将扭曲资本市场功能,弱化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部分拟上市公司突击巨额分红,已引起监管部门关注。近段时间,监管部门加大了对IPO企业大额分红和募资补流的合理性、必要性的审核问询。但要完全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未来有必要对IPO企业上市前分红行为进行规范。比如规定企业上市前两年,每年分红金额不得超过当年净利润的30%;又比如对于突击巨额分红的公司,要严令禁止其募资补流与还债等。唯有打好补丁、堵住漏洞,把好IPO入门关,才能真正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推动建成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公司上市的目的不应该是“圈钱”,而应是借助资本市场做优做强,进而为投资者谋利。舍本逐末式的“边分红边融资”,对企业自身形象和信誉是一种损害,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试问,一家将利润大头都给了“自己人”,而不愿与普通投资者共享的企业,谁会对其信任?一家有钱却分掉、转头又借钱还债的企业,谁又会对其发展抱有信心?在多家突击分红企业IPO被终止的当下,如何平衡好原始股东的合理回报和普通投资者的广泛利益,如何兼顾好企业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相信后来者会有更大的智慧。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