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融入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融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融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融入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韧性、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要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走上专精特新之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科技领域的发展,技术壁垒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将增加科技企业的竞争压力。新的技术突破变得更加困难,企业需要不断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来进行研发。同时,市场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各大科技巨头和新兴创业公司都在竞争市场份额,科技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竞争力,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和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在于未来增长和发展的驱动力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升。在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是市场主体,而这个市场主体是由一大批鲜活的、具有杰出引领能力和强大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健康发展的企业组成的。
消费升级加快,对品牌品质提出新要求
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消费升级步伐加快,给中小企业注入市场扩容和变革新动力,同时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出新要求。伴随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消费者对于高品质、高性能、高附加值、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消费市场对本土文化和时尚的身份归属感与价值认同感不断增强。这就需要中小企业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基础,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产品创新实力,持续提升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竞争力,适应新时期的市场发展新需求。
科技革命浪潮,对产品创新提出新要求
新一轮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引发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组织、市场连接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需要适配全新的产业协作、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体系。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小企业产品创新仍存在供给适配性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应用深度广度不够、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智能制造引领传统行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着较大挑战。
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自身提出新要求
随着市场和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创新能力差、成本上升、人才短缺等,成为中小企业目前普遍面临的“硬伤”性问题。为此,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提高企业发展能力:一是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融合创新;二是开展全链条、多层次应用示范,培育推广企业智能制造新模式;三是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促进工程,助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四是夯实智能制造基础,构建先进适用、安全自主的支撑体系。
“专精特新”之路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快现代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更是把握新一轮产业变革,夯实产业发展根基,构筑竞争新优势,擘画“专精特新”企业美好蓝图的必由之路。
“专精特新”企业虽然普遍规模不大,但都将“创新”视为企业经营和市场竞争的灵魂,因此拥有各自的“独门绝技”,在产业链上的某些细分领域具备较强的话语权,是解决“卡脖子”难题的主力军,是国之利器。
今年,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走访和调查了200多家会员企业,其中“专精特新”企业56家。我们发现,这些“专精特新”企业的各项经营指标都明显好于一般中小企业。区别于一般中小企业,当前“专精特新”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较好;其产销、订货、盈利等方面的表现良好,初显出较强的增长韧性与活力;企业创新活跃,对未来也较有信心。“一颗种子成就一棵树,我们希望在全社会共同的阳光雨露环境沐浴下,中国企业能够健康成长,成为一片片森林,相信‘专精特新’企业就是这片林中长得最快最高的那一棵棵大树。”我们能够感觉到“专精特新”企业正努力奋进、逆风飞扬,以企业家精神带领中国中小企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如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支持中小企业走上“专精特新”之路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以及整个生态圈。建设新时代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体系,需要创新探索以下三条路径:
做创变者,锻造科技创新“硬”支撑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新质生产力是新的高水平的现代化生产力,其关键在于:
首先,强化基础创新,打造先进制造能力。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支持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发挥创新联盟等组织作用,重点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模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产业化水平。立足新发展阶段,中小企业要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智能制造,着力提升传统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进一步拓展数字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打通智能制造赋能现代产业体系的堵点、痛点和难点,全力助推现代化中小企业体系建设,推动中小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其次,强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完善产业数字化生态体系。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批新型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加快产业链供应链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促进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链主企业发挥产业生态引领作用,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做善思者,厚植工匠文化“强”实力
近年来,我们欣喜地见证了“玉兔”看月背、“蛟龙”入深海、“北斗”望天穹、“天眼”探寰宇……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的科技成就,无不有力印证着我国顶尖技能人才正在“破茧成蝶”、竞相涌现。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技能人才和劳模工匠则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劳模工匠势在必行。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培植全社会尊重劳动者、崇尚工匠精神的丰沃土壤,才能使技能人才受尊重,使技工有职业荣誉感,才能更好地弘扬“工匠精神”,展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做整合者,激活服务保障“心”动能
做好服务保障,善于整合各种配套服务资源。一是加强“企业+协会+智库+政府”对话交流机制,推动共性问题解决,促进技术研发合作和产业链协同。二是探索创建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等一系列服务,逐渐实现由支持项目企业模式向支持创新服务支撑模式转变。三是完善创新激励和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个人破产制度,大力实施反垄断措施,加强对中小企业权益的保护,对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活力。
应该说,当前形势下“专精特新”企业迎来的是“高光时刻”,是市场经济的宠儿。“专精特新”企业站在这一轮风口上,想要健康成长、持续发展,只有这“一阵风”是不够的。当前“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处在快速的上升期,但距离发展成熟期依然任重道远。对于“专精特新”企业来说,只有长期主义,才能成就“专精特新”。因此“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既需要自身的“硬功夫”,也需要“好土壤”“好气候”。要看到“专精特新”企业对于整个产业链、产业生态的重要性,更要重视健康的产业生态对于“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性。
在这里,感谢和我们一起成长的“专精特新”企业,也感谢正在走上“专精特新”之路的中小企业,你们的艰苦努力和卓越表现,让中国的产业链更具韧性和安全性,也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了灯塔方向。
循大道,至万里。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专精特新”体系建设,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让我们坚定信心,守正创新,向“实”而行,向“美”而行,向“善”而行,共同谱写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者: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 任兴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