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消费和投资是国内需求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必须深入认识消费和投资的关系,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上下功夫。
消费和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拉动力
从需求侧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简称消费、投资、净出口。其中,消费和投资属于内需,对经济增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立足国内、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有利于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也有利于在极端情况下保证我国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内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2022年,我国先后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和《“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下一步,必须坚决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加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
从总体上看,消费和投资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消费是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和动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依靠有效投资形成供给能力或者改善供给品质来实现。没有投资,就没有高质量商品和服务的供给,消费也就无法实现。消费需求的增长会激发企业扩大投资的内在动力,从而形成消费增长促进投资增长的逻辑链条。投资是满足消费的工具和手段,需要投入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投资增长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能力带来就业的增加和工资的增长,进而提高就业人员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促进消费增长,这是投资增长导致消费增长的逻辑链条。总之,无论从需求侧还是从供给侧来看,消费增长能够促进投资增长,投资增长也能够促进消费增长,消费和投资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努力扩大更有利于促进投资的消费
从总量看,千方百计不断扩大消费规模,能够激发投资的内在动力。近年来党中央明确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1年世界主要经济体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多在70%以上,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不足55%,尚有较大提升空间。扩大消费总量,需要从收入和保障这两个影响消费者预期的关键因素入手,不断完善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增强消费者信心。从收入看,应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税制体系;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政策制度,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对于受经济波动影响的失业人员,政府可以结合公共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社会服务改善和公共事业振兴等项目,尽量多地为他们提供新的工作岗位。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有利于稳定消费者预期,提振消费者信心,从而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反过来又会促进投资增长。从社会保障看,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应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三大工程”建设,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尤其是新市民、青年人获得住房方面的保障,从而提高其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将减轻教育负担切实落到实处,进一步增加普惠性教育资源供给,优化开放式在线课程、数字化学习资源,发展实用性强且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的职业教育;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发展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和智能健康监测等新技术,提高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优化新农合等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覆盖更广泛人群尤其是农村老年群体,加快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保障体系。
从结构看,遵循消费变化规律,提高服务消费特别是“科教文卫”领域的消费比重,更有利于促进我国投资的增长。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消费结构也出现变化,突出表现为服务消费的快速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107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服务消费延续了快速增长态势,零售额同比增长18.9%。《中国消费2030展望》报告预计,未来十年,中国消费市场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服务类消费将超过实物类消费,服务类消费占比将从2019年的45%提升至52%。针对服务消费快速增长的趋势,国家统计局新增了服务消费市场统计监测制度,并于2023年8月首次向社会发布了前7个月服务零售额增速数据。遵循消费变化规律,促进消费的一系列政策也应顺势而为,进一步鼓励服务消费,尤其是“科教文卫”类的消费。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消费对国民的知识技能、文化素养、生命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其他消费更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积累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一国收入水平的提高,15~64岁的劳动人口增长率呈不断下降趋势,必须注重提高本国人力资本的水平,因为人力资本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进而对投资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积极扩大更有利于促进消费的投资
根据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逻辑,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投资、满足服务消费快速增长需要的投资、促进就业增加的投资,都是能够直接或者间接促进消费的投资。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当前我国投资正向着有利于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方向发展。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5035亿元,同比增长3.1%;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6.0%。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3%、11.8%。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0.7%、17.0%;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8.8%、29.6%。服务业投资增长0.7%,服务市场供给快速恢复,文化体育、健康养生、商务服务等服务消费需求较快释放。高技术领域的投资和“科教文卫”领域投资的增长,均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能够带来就业和收入水平的提升,最终能够促进消费增长。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单从就业来看,增加民营企业投资对于增加就业、提高收入、稳定消费预期至关重要。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民间投资(扣除房地产投资)增长9.1%,比1—8月份加快了0.1个百分点。为深入贯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23年7月我国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之后,各相关部门、各地区根据中央的部署要求,密集出台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随着这些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民营经济发展出现积极变化。国家统计局面向5.9万户小微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生产订单情况、经营情况总体改善,景气指数环比提升了1.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恢复向好,投资增加,有利于增加就业和收入,进而促进消费增长。
(作者:董艳玲,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