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基层党建 > 正文

网格党建让服务在家门口升级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城乡社区治理的坚强保证。本期《关注》版推出深度报道,聚焦广东省广州市以网格党建“小切口”推动基层治理“大变化”,实现网格党建与社会治理同向发力、同步推进,探索党建引领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径。敬请关注。

作为拥有2200多万人口的国家中心城市,广东省广州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高度流动聚集,社情民情复杂性、城市文化多元性、风险挑战多样性多重叠加,基层治理方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近些年来,广州市以网格党建为突破口,打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实现党的组织建在群众家门口、党员下沉居住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三个全覆盖”,有效破解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不广、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不够、基层工作力量不足、基层平急转换不畅等诸多基层治理难题,为加快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了有力保证。

聚焦基层工作力量不足、资源不足、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

党员入网进格

全市79万名党员和居住在广州的中央、省属驻穗单位党员,不分级别、不分领域全部编入网格、小区、楼栋,形成党员在网格行动、力量在网格集聚、工作在网格落实、服务在网格彰显

垃圾分类推广、流动人员管理、助残助老服务……事多人少,是社区服务中的一大难题。如何解决?广州市的做法是,党建“穿针引线”,推动“力量下沉”。

2021年下半年以来,为鼓励和引导居住地党员下沉社区参与建设、管理和服务,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街开展“访千家进万户 听民意解民忧”行动,号召党代表“五个带头”进社区,带头开展学习宣讲、驻室接待、走访调研、为民服务、基层治理5项活动,居住地党员在“最后一米”直面群众所需。

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市管理重心不断下移,基层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综合职能日渐凸显,基层承担的任务愈来愈重,仅靠在岗的基层工作力量,很难适应艰巨复杂的基层治理要求。为此,广州市在保持党员原有组织隶属关系不变的基础上,打破单一管理模式,组织全市79万名党员和居住在广州的中央、省属驻穗单位党员,不分级别、不分领域全部编入网格、小区、楼栋,引导党员常态化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带头参与文明创建、矛盾化解、小区治理等工作,实现党员工作生活在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全面壮大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

“社区是家,党员冲在服务社区民生的第一线,就是居民的娘家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天河区天园街道东晖社区原党委书记曾巧玲自豪地说,虽然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社区的党委书记,但可以动员的社区党员有548人,能为2552户东晖社区居民办实事。

无论是在职党员还是离退休党员,无论是在册党员还是流动党员,每一名党员都下沉居住地,实现党员在单位和居住地奉献“双岗位”,在一网一格上彰显红色担当。

在海珠区南华西街,每天都能看到“南华老友记”党员的身影,辖区内离退休老党员力量被整合入网格,家门口“老友文化”逐渐形成。而在白云区金沙街,党员“外卖小哥”主动到社区报到,加入“金沙骑士”志愿服务队,每天利用走街串巷时间兼职网格员,助力社区治理。

目前,全市2829个村(社区)平均每个村(社区)有居住地党员300余名、每个网格50余名,通过划分党员责任区、确定党员联系户、组建党员突击队,形成党员在网格行动、力量在网格集聚、工作在网格落实、服务在网格彰显的生动局面。

聚焦基层精准摸底难、组织动员难、平急转换难等问题

贯通组织体系

建立五级基层组织架构,将党的组织根系牢牢扎在群众家门口;组建以党员为骨干、专兼结合、功能多样的党群服务队伍1.97万支,平急结合服务群众

“这么快就修好了热水器,真是太感谢了!”今年7月,在南沙区珠江街平安社区001网格,独居老人黄锡泉拉着网格党员的手连连道谢。他之前使用的强排式热水器存在安全隐患,网格党员在责任区巡查发现后,立即上报网格党支部。在网格党支部协调下,不到1天时间,社区就有人员上门维修,及时解决了老人的实际困难。

以前,党的组织只覆盖到村(社区),未全面延伸到群众家门口,难以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体系上下贯通执行有力优势,针对这些问题,广州市大力推动党组织全覆盖,将党组织建在全市20849个综合网格上,并在综合网格下建立3.96万个楼栋(单元)党小组、划分50.98万个党员责任区,形成“镇(街)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综合网格党支部—楼栋(单元)党小组—党员责任区”五级基层组织架构,将党的组织根系牢牢扎在群众家门口,确保上级决策部署第一时间入网入格入户、群众需求第一时间上传解决。

黄埔区夏港街青年社区居民王惠珍感慨说:“之前我们遇到问题,往往都是打12345反映。自从网格党支部成立后,问题都没出门,就得到了解决。”此前,王惠珍饱受家附近烧烤店排放油烟、噪音的困扰,在网格党员入户征集问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当天就有街道城管办、综合执法办对违规经营商户进行了治理。

“基层党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面对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公共事件,能否从“平时”向“急时”迅速转换,是衡量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最关键、最重要的标准。

在精准掌握下沉党员的工作领域、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个人意愿等信息基础上,广州市依托公安、卫健、民政等部门专业力量,组建以党员为骨干、专兼结合、功能多样的党群服务队伍1.97万支,依托五级基层组织架构,每年至少开展1次治安巡防、公共卫生等方面业务培训,每半年至少开展1次力量调集、组织指挥等方面实战演练,提升居住地党组织、党员以及基层各方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水平。“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五级基层组织架构快速运转,广大居住地党员就地转换参与疫情防控,在大战大考中经受了检验、得到了淬炼。”越秀区北京街都府社区书记郑江虹说。

聚焦基层治理范围广、任务重、事情多等问题

党群联动共治

强化党建带群建,全区域统筹、各领域融合、多方面联动,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局面

如今,在天河区棠下新墟,一座座星级写字高楼崛地而起,数字金融总部核心区宏伟蓝图正一步步成为现实……在强有力的党建引领下,仅耗时不足5个月,新墟392栋约24万平方米村民住宅、14.9万平方米集体物业的征拆工作圆满完成,为金融城起步区建设腾出可建设用地8.38万平方米,整个征拆过程实现“零强拆、零上访、零事故、零投诉”。拆迁工作顺利推进的背后,离不开党员主动配合征拆工作、带头签约交付的实际行动,推动形成党员模范带头、群众积极配合的良好态势。

基层治理,离不开党员带头冲锋,也离不开群众参与。为激发基层治理合力,广州市在推动党员下沉网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党建带群建,充分发挥每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区域统筹、各领域融合、多方面联动,引领带动社会各领域各方面力量聚拢到党的旗帜下,激发基层治理强大正能量。

一面党旗迎风飘扬、一群“红马甲”埋头清理杂物、一条碧波蜿蜒而去……红色的马甲和波光粼粼的河面相映生辉,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这样的画面在番禺、从化、增城等郊区越来越多。这些变化源于护河党群服务队的成立,服务队负责及时治理处置或向镇(街)上报问题清单,激发周边村居民参与热情,共同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局面。

民有所需、网格必应、应必有果。“网格党建搭起了一座党群连心桥,畅通了党员与群众沟通的渠道,发挥了党员对群众的示范、引领和凝聚作用,形成对共同家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广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把办好民生实事变成党员群众的共同行动,营造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浓厚氛围。

聚焦基层下沉党员动态管理难、评价监督难、跟踪问效难等问题

健全长效机制

搭建“羊城先锋”智慧党建平台,提升社区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水平;创新“双评价双签字”机制,让党员“沉得住”更“干得好”

近日,见到前来慰问的党员代表,花都区秀全街道老人毕月明难掩心中激动,连声道谢:“真的很感谢你们的关心和帮助!”

原来,毕月明家农房年久失修,此前突发坍塌,由于生活拮据,无力承担维修费用。村党委获悉后,通过“羊城先锋”智慧党建平台,发布“微心愿”寻求帮助。很快,村结对共建单位便线上认领了“微心愿”,单位党员争先响应募捐,及时帮助解决了毕月明的困难。

数字技术赋能,让基层治理跑出“加速度”。为推动网格党建线上管理和线下服务融合贯通,广州市运用大数据手段,依托“穗好办”政务服务APP专门开发了“羊城先锋”智慧党建平台,提升社区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水平,有效破解网格党建信息化支撑、智能化赋能不足问题。

“羊城先锋”智慧党建平台,集党员下沉报到、活动报名、心愿认领、调度协调等功能于一体,登录“羊城先锋”平台,下沉党员所在的网格党组织、党群服务队等信息一目了然,在页面的“服务报名”“心愿超市”专栏,能实时获悉基层和群众的服务需求,轻点手指即可实现在线报名志愿服务、认领群众“微心愿”。截至目前,全市党员已认领完成“微心愿”52.12万个,涵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面对重大任务时,通过即时通讯功能,便可实现基层党组织线上呼叫、党员一键响应,对接需求更加精准,处置问题更加快速,便民服务更加贴心。

有了智慧党建赋能,下沉党员参与居住地服务不仅更加便捷、更加高效,而且发挥作用情况能够全过程纪实、全景式反映。在此基础上,广州市着眼健全党员常态化、长效化发挥作用机制,赋予村(社区)党组织对居住地党员的评价监督权,由村(社区)党组织按“不高于30%”的优秀比例,对党员在居住地表现情况进行“半年一分析、年度一评定”,探索实行民主评议、年度考核、选拔任用由单位党组织和村(社区)党组织“双评价双签字”制度,进一步增强党员在居住地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推动党员服务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干得好”。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始终是广大群众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依托城市里的每一个小网格,把党组织建立起来、把党员发动起来、把各类资源集聚起来,一个个暖心的故事、一幕幕感动的瞬间,每天都在这座超大城市上演,基层治理根基不断夯实,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本报通讯员 穗祖轩)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