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世界教育中心是一个国家教育综合实力的集中表现,是反映国家全球性和地区性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建设世界教育中心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高校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深刻理解世界教育中心的内涵
每个国家的教育体系都是世界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建设世界教育中心是把中国教育体系放在世界教育体系之中加以思考、规划和建设,在世界范围的坐标系中检验并体现中国教育的实力和作用。世界教育中心建设要立足已有教育对外开放成就,扩大开放、升级开放,开创教育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让中国的教育体系以更高质量建立与全球教育体系的联系。
世界教育中心体现的是教育的高度国际化水平,其国际化需要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之成为汇聚与输出高质量教育资源的集散地。推动世界教育中心建设要始终保持开放的胸襟,善于吸收世界先进教育经验,更要积极向世界输出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推动世界教育向着更加包容、普惠、平衡的方向共同发展。
世界教育中心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知识经济竞争力,能够在全球教育体系中发挥辐射作用。我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为全球教育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建设世界教育中心要把握好几对关系
把握好“以我为主”和“兼收并蓄”的关系。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要深刻把握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的关系,将“以我为主”作为主基调。在“引进来”的过程中要强化主体意识,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引入创新主体和教育资源。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保持战略定力,时刻注意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同时把“兼收并蓄”作为重要价值导向,明确我们建设的世界教育中心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各国教育的合唱,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胸襟,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通,借鉴世界教育的成功经验,促进世界各国教育共同繁荣。
把握好教育中心、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部署、整体谋划,“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的提出与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呼应,世界教育中心的内涵就蕴藏着教育中心、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之间的内在联系,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紧密结合的统一体。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世界教育中心的有力支撑,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且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才能真正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和输出能力的世界教育中心。应坚持世界教育中心、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发挥好世界教育中心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把握好“善其身”和“济天下”的关系。世界教育中心的建设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局部到全局螺旋式的运动过程,既要坚定信心,也要保持历史耐心,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而是循序渐进、持续推进。首要的是着力提高国家教育的综合实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教育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也要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推动增强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将打造世界教育中心作为形塑自身发展的推动力量,在“善其身”的同时提升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在“济天下”的过程中持续不断反哺自身的发展。
建设世界教育中心高校要贡献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具有卓越国际声望和顶尖教育质量的一流大学能够吸引世界范围内的人才。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的初衷,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以质量为核心的知识生产,推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产出国际化的创新成果,这不仅在提升教育对强国建设支撑力方面能够发挥重中之重的作用,也在提升中国教育对世界的知识贡献力,增强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引领力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在推动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建设和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方面,高校要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课题。加快培养国际组织人才、非通用语种人才、国别与区域研究人才以及国际传播高端人才,提升相关人才培养的层次、质量,重在涵养中国情怀、世界胸怀和全球胜任力。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和水平,着力培养和凝聚汉学家,早日建成全球主要留学中心和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目的地。加强对留学生的文化浸润和文化引领,引导留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使其成为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为“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支撑作用。推动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高校要认清方位使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开展国际中文教育,进一步促进语言互通,搭建民心相通的桥梁。发挥“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等示范带动作用,深化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合作,不断扩大人才共育规模。加强高水平新型智库建设,推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覆盖。有能力的高校可以参与高质量建设“鲁班工坊”,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重大工程提供技术援助,增强中国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提升我国在数字教育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数字技术正迅速改变知识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使用方式,教育数字化将成为引领教育变革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领域的数字化应用更加普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上线为坚持高水平开放合作、打造国家品牌提供了重要载体。高校要深刻理解教育数字化的战略意义,引领全球智慧教育发展。将数字教育打造成教育合作新亮点,促进优质资源全球范围开源开放与共建共享,推动构建我国教育数字化与国际接轨并引领发展的新形态。重视教师数字化理念、数字素养和教学技能的培养与同步提升。加强教材和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如搭建国际中文智慧教育平台,向世界分享中国语言教育数字化经验,促进中外语言教育交流国际合作的同时提升中国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