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新时代新征程的重要任务,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更大范围的对外开放、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更加安全的对外开放。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扩大内需,在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资本等更大范围上集聚全球资源,开拓更大范围的国际市场,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创新链中的地位。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 扩大内需 高水平对外开放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这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具体部署。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既是新时代新征程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衡量标准
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有效对接。高水平对外开放首先要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对接,国内市场是扩大内需的载体,国际市场是对外开放的载体。新发展阶段强调两个市场对接主要是为了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拓展中间品贸易”,中间品是生产中的原材料、零部件,可以为我国制造业服务,推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有效对接。因此,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有效对接是衡量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准。具体要求是:一是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从要素的对外开放扩大到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这些创新资源和竞争力的循环中。二是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协调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黏合度,提高出口贸易质量。三是扩大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促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接轨,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吸引高新技术和高水平外资流入水平。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要向国外市场提供产品服务,更为重要的是使用国际范围的生产要素,现阶段主要是高新技术和外资要素,通过对外开放赋能新发展格局构建,因此,吸引高新技术和高水平外资流入水平是衡量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准。具体要求是:一是在进行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持续引进先进技术。高度参与全球创新链,融入全球创新体系,集成全球最高水平的技术能力。二是持续提升吸引外资的水平。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吸引外资不是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而是通过吸引外资获得随资金流入的技术、全球网络、经营理念、研发能力等各种竞争要素,通过吸引外资带来更多的竞争资源。发挥现有市场规模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和配套能力优势,进一步提升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三是把吸引外资和引进技术等竞争资源结合起来,在关键仪器设备、关键零部件、新材料研发等领域吸引外商投资,围绕关键产业链加大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度。四是参与全球数字经济领域的新合作。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蓬勃发展,创新能力大规模地跨国界转移,数字技术能够将距离遥远的研发创新活动联系在一起,用数字化方式实时共享研发进程。应以最大努力参与到数字全球化之中,促进产业深度融合与全球价值链重构。
拓展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外贸发展空间。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贸易多元化,拓展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质量外贸发展空间。拓展高质量外贸发展空间是衡量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准。具体要求是:一是积极拓展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投资多元化,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将全球价值链重构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将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相结合。二是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我国外贸和投资高质量发展。推进更宽领域的初级品行业深加工、制造业贸易方式、制造业行业要素密集度和行业技术水平的贸易多元化,以及服务业嵌入商品贸易多元化,推动行业企业转型升级。①实现更深层次的微观贸易产品多元化,并协同推进与服务贸易多元化的深度融合。三是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增加值的水平产品和垂直产品,推进产品贸易多元化,具体是推进更深层次的异质品贸易种类多元化、要素密集型垂直产品多元化以及技术水平垂直产品贸易多元化,协同推进服务贸易与产品贸易多元化的深度融合。
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拓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未来对外开放的重心将由要素开放、市场开放、机构开放等政策性开放转向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对接高标准贸易和投资协定,为跨境要素流动提供制度型基础设施,推动包括资本、货物、服务、人才、技术、数据等在内的各类要素和产品服务跨境自由流动。因此,制度型开放水平是衡量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准。具体要求是:一是在贸易、投资和人员流动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实现程序、标准和规则的国际接轨,并和国际相关通行规则对标,持续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二是优化涉及各类生产要素跨境流动的整体制度环境,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三是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经贸组织和规则方面的话语权,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和修订,加强双边和多边贸易合作。积极参与和引领现存的国际贸易规则与体系重构,推动国际电子商务、国际数字贸易规则制定、贸易政策透明度、发展中国家标准与优惠待遇等方面的规则改革。
提升全球资源配置的水平和能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扩大内需可以扩大国内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可以增强全球资源配置水平和能力,因此,全球资源配置水平和能力是衡量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准。具体要求是:一是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提高优质资源“引进来”的吸引力,增强国内保障能力。不断提高“走出去”的竞争力,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对全球大宗商品资源的配置功能,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二是对外开放的水平提高。坚持高标准导向,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强化境外项目风险防控。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国际分工,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努力打造更具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②三是对外开放的影响力提升。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融资服务,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更好服务和引领国内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以最大努力参与到全球数字创新链中,获得全球数字化创新分工的利益。
扩大内需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一体化的关系
关于对外开放和扩大内需的关系,有学者认为“两者是对立统一的,是不矛盾的,扩大内需带来量,对外开放刺激我们提高质量”③,这有一定道理。扩大内需是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参与国际产业链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是一体化的关系。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同时,还需要坚持扩大内需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体化,推动形成扩大内需与高水平对外开放双轮驱动的新发展格局。这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一体化关系主要表现在:
扩大内需是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本质是“走出去”在全球集成资源。在新发展格局构建中,庞大的内需市场是基础,由于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市场潜力大,具有庞大的内需潜力,具有内部需求主导的特征。在内需主导特征下,内部需求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带动力,另一方面又影响着民生,是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依靠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要获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短缺资源,通过“走出去”集成全球资源,拓展扩大内需的发展空间。
扩大内需注重国内经济的协调与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注重国际经济的协调与发展。以扩大内需支撑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带动扩大内需。扩大内需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国内经济的协调与发展,进一步提高国内供给质量,更好地满足国内需求,推动内需规模的扩张。高水平对外开放主要是实现国际经济的协调与发展,拓展国内市场的空间,依托国际市场满足和创造国外需求,带动国内生产和需求,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还可以倒逼国内企业积极深度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综合竞争力,突破资源束缚,更大程度参与全球分工并创造更大价值。
扩大内需主要解决规模经济效应问题,高水平对外开放主要解决效率问题,共同提升国内经济发展质量。扩大内需主要是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链的优势,实现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可以集结国际资源带动国内经济发展,一方面可以创造有效需求,通过参与高水平对外开放依靠国外培育国内需求,提高国内经济发展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国内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引导国内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同时提高创新发展水平,进口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升我国生产技术水平和能力。
扩大内需形成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动力,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新发展格局构建的空间。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扩大内需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一体化的,担负着不同的任务。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消费升级,内需潜力巨大,把潜在的内部需求释放出来会形成国内经济发展的巨大带动能力,因此扩大内需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动力。由于国内产业体系齐全、生产能力巨大,当生产满足了国内需求后,就需要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当前,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推动数字全球化、产业发展全球化、绿色发展全球化、创新全球化,需要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使国内经济发展融入到这些新的全球化过程中,拓展新发展格局构建的空间。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现途径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更大范围的对外开放、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更加安全的对外开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打造更具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具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在此基础上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一是强化国内外产业链的关联和互动,形成以国内产业链为基础,努力向国外中高端产业链延伸,内外兼顾的国内国外产业链新布局,为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打造新引擎。二是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推动国内企业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促进贸易与产业互动,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夯实对外开放的产业基础。三是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带来的新机遇,稳住吸引外资的基本盘,优化外商投资结构,积极引导外资流向高技术、高标准、绿色低碳等领域,实现外资投资的均衡分布。紧盯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新兴领域,提升我国利用外资水平。四是推动贸易与双向投资的互动。引导和鼓励外资投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与对外开放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外资对产业升级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带动作用。
推进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充分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经济特区、跨境电子商务、“一带一路”倡议等平台,积极推进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国际循环:一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有效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经济特区、开发区、保税区等对外开放前沿高地的作用,聚焦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改革。重点加强自贸区的建设与管理,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二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积极发展丝路电商,升级贸易畅通平台,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投资合作优化升级。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开展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深化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能服务、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合作。三是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体系。培育各类外贸集聚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推进贸易促进平台建设,培育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完善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构建高效跨境物流体系,打造智能物流网络,推进跨境基础设施建设。
拓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空间。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实现从规模型开放到结构型开放、从产业型开放到制度型开放、从贸易型开放到全局型开放、从内容型开放到服务型开放的转变。因此,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拓展对外开放的空间:一是加快对外贸易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绿色贸易、低碳贸易、数字贸易,加快发展贸易新业态,推进对外贸易制度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二是推进产贸融合发展。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产业为核心、贸易为目标,打造“科技+产学研+贸易”的贸易产业融合新格局。加快推进产贸融合发展,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名优特产品出口。在产贸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产业之间的跨界贸易和数字化融合贸易,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提升出口质量,增加优质产品进口。三是实施优进优出战略。从长远和根本利益出发,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竞争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出口商品档次和附加值,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完善进口促进政策,围绕国内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需求,进口紧缺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零部件。通过优进优出战略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巩固贸易大国地位,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大力发展贸易新业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外贸新业态发展。一是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顺应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趋势,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积极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法律、会计等商务服务,促进服务贸易与对外投资紧密结合。完善技术贸易服务和管理体系,扩大技术贸易规模,提升技术出口能力。推动金融服务贸易发展,推动服务贸易模式创新,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扩大生活性服务贸易,推动“互联网+旅游”发展,促进在线旅游平台企业发展壮大,提高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建设服务贸易交流合作平台。二是积极推动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数字贸易是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结合的综合性贸易业态。顺应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潮流,积极打造大规模、高质量数字贸易发展新格局,提升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数字贸易评价体系,健全数字贸易服务监管体系,提升贸易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能力。以数字贸易发展畅通对外开放,打造数字贸易新格局,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三是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等外贸新业态高质量发展。建设多元化平台,支持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具有竞争力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企业,支持跨境电商品牌建设,推动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与跨境电商融合。实现跨境电商的高水平发展,完善跨境电商全球配套服务体系,优化政策与监管。
(作者为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注释】
①沈国兵:《大力拓展对外贸易多元化,积极推进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光明网,2021年3月11日。
②汪婉:《深入分析形势,有效增强中国经济“外循环”的韧性》,《中国发展观察》,2022年第5期。
③李稻葵:《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的辩证关系》,《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20年第10期。
责编/赵橙涔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