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 罗国三:
实现投资高质量发展和稳定增长
2023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1月至11月,全国投资增长2.9%。“这是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4%的情况下实现的,可以说来之不易。”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表示。2023年1月至11月,制造业投资增长6.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8%,对投资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受房地产开发投资影响,民间投资下降0.5%,但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民间投资增长9.1%。
据介绍,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扩大有效投资工作,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在用好政府投资方面,一是用好68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集中力量办国家层面的大事、难事、急事;二是加快将1万亿元增发国债落实到具体项目,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三是组织做好3.8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准备工作,推动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在促进全社会投资方面,一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出台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17条政策措施;二是做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工作,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三是推动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阳光运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罗国三表示,当前,我国在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存在较大投资空间,存量和增量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一系列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政策措施正在发力显效。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积极做好扩大有效投资相关工作,加强政府投资管理,调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投资高质量发展和稳定增长,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作出贡献。
罗国三表示,2024年的投资工作,将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围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科教兴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战略实施,合理把握投资方向,科学开展项目决策,确保投资形成高质量供给。同时,聚焦高质量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强用地、环评、用能等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围绕强基础、增动能、惠民生、促消费,加快推进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节能降碳等技术改造。推进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加快推进房地产“三大工程”建设。增加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领域优质供给。
二是用好增发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府投资,有效发挥带动放大效应。保持合理的政府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着力提高投资效益。推动增发国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系统化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进一步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下达和执行进度,强化项目全过程监管。优化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合理发挥撬动作用。
三是聚焦强化服务保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持续做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工作,促进更多项目落地。抓紧建立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加强项目融资支持和用地等要素保障。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最大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建设运营。积极稳妥推进基础设施REITs健康发展,促进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投资良性循环。
增发1万亿元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此项工作进展情况,罗国三表示,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对各地方申报的项目做好审核把关工作,截至目前,已下达两批增发国债项目清单,安排增发国债资金超过8000亿元。后续项目清单也将抓紧下达,尽快把1万亿元国债全部落实到具体项目。
罗国三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各地抓好项目实施工作,切实发挥好增发国债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加快清单转发下达。督促地方加快履行有关程序,及时把项目清单转发下达至基层和项目单位。二是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实施。督促地方加快履行新开工项目前期手续,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实施,强化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管理。三是有效落实监管责任。督促地方有关部门抓好在线调度、现场检查等监管工作,努力把项目建设成为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 魏东:
全力以赴服务好民营经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出进一步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魏东表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重大部署,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做好202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民营经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各有优势、各具特色,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只要这两部分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中国经济就能走得稳、走得好。”魏东表示,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2023年是民营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回应了民营企业的重点关切,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发出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强烈信号。9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工作机构,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魏东说。
数据显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恢复向好,2023年前11个月,第二产业民间投资增速继续保持高位,增长9.7%,高于第二产业整体投资增速0.7个百分点,比前10个月加快0.3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势明显好于整体水平,以人民币计价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1%,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3.3%,比2022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11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景气度回升,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3,比上月回升0.2个点。为巩固和增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魏东表示,为切实让民营企业有感有得,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完善机制“疏堵点”。健全多层次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多渠道听取真实诉求、解决实际困难。认真梳理收到的涉民营企业发展诉求建议,主要涵盖“政策建议”“政策落实”“涉企服务”“侵权纠纷”“形势研判”和“开放发展”等方面,逐项逐个抓紧推动办理解决。
二是促进民间投资“提信心”。搭建全国统一的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同步建立常态化调度工作机制,推动各地召开项目推介会。建立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前期辅导工作机制,帮助民间投资项目尽快达到发行基本要求。
三是开展专项治理“破壁垒”。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专项治理,在所有制歧视和地方保护、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违法招投标、招投标交易服务供给不足、监管执法机制存在明显短板等方面,解决了一批民营企业反映突出的问题,切实优化和改善招投标市场环境。
四是完善融资支持“解难题”。大力推广“信易贷”模式,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促进信贷资源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倾斜。
五是各地细化举措“抓落实”。推动地方创造性落实中央部署,各地已陆续出台具体举措,在降门槛扩领域、破制约优服务、拓市场促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系列举措。魏东表示,民营经济发展局将全面贯彻党中央对202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注重发展质量和创新水平。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服务,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作用,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和强大动力。
一是抓落实,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实下来。着力构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获得市场准入,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共同发展。
二是优氛围,从政策和舆论上营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打造一批关键行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全球范围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更深度参与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动。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重大战略部署,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是解难题,从个案和整体上协调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坚持以“钉钉子”精神以点带面地为民营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坚决做到问题不解决不罢手、问题解决不彻底不放手,形成解决一类问题、受益一批企业、助力一个行业的系统效果。研究编制民营经济发展指数,加强民营经济发展形势监测和分析研判。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魏东表示,民营经济发展局将切实增强做好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全力以赴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司长 郑持平:
稳住外资基本盘 加快高水平“走出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2023年我国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国内外环境,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重要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司长郑持平表示,2023年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取得重要成绩,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有关部门、各地方一起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巩固外资基本盘,加快高水平“走出去”。
郑持平表示,2023年以来,我国深入推进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加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顶层设计,主动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二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尽管外商投资规模有所下降,但仍保持高位,部分行业领域、地方表现较好;三是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协调推动一批境外标志性工程取得积极成效。在全球跨国投资低迷的背景下,2023年1月至10月,我国外商投资规模近1万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利用外资同比增长9.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我们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就是要服务好我国高质量发展这个中心。”郑持平表示,同时,要正确处理四对关系。一是统筹开放与发展。开放是发展的“加速器”,发展的水平决定了开放的层次。我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丰富的人力资源、完整的产业体系、强大的科技实力和持续提升的宏观经济治理能力,为高水平开放提供了坚实基础。二是统筹开放与改革。开放和改革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有利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助力构建更加系统完备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来保障。三是统筹开放与创新。开放有利于激发科技、产业和体制创新活力,创新是开放的重要目的。要把以开放促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四是统筹开放与安全。安全是开放的前提,要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为扩大对外开放创造更大空间。开放是安全的重要保障,开放可以促进发展,从而更好地保障安全。
“我们既要看到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升高,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挑战,更要把握好‘三大机遇’、发挥好‘三大优势’。”郑持平说。
从机遇看,一是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有利于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机遇;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为我国高水平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机遇;三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以信息流和服务流为支撑的分工模式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兴起,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提供机遇。
从优势看,一是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超大规模且最有增长潜力的市场,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巨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投资空间广阔,有利于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二是产业体系完备优势。我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这不仅为引进外资提供了高效率、高可靠性的产业配套,也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了物质基础。三是人才资源和创新场景丰富优势。我国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人才,还有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了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国际合作空间。
郑持平表示,2024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扎实推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主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继续推动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实施高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
二要提升外资质量,稳住外资基本盘。推动出台实施更大力度吸引外资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外商来华投资面临的堵点难点问题。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持续推进服务业领域扩大开放,为外商来华投资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落实外资企业在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平等待遇。发挥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强化对重大外资项目的要素保障,举办国际产业投资合作系列活动,搭建跨国企业和地方投资对接平台。同时,进一步有效利用各类外债资金,完善企业中长期外债分类管理,深化我国与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的合作,引导各类外债资金着力支持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
三要加快高水平“走出去”,提升参与国际循环的能力。继续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着力打造优质标志性工程和推动“小而美”项目,与合作国有关方面加强政策沟通和对接,指导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国际惯例,深化“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与第三方市场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初级产品投资和加强民生项目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让合作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