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阔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科学思维与方法,真正把“看家本领”学到手、把“源头活水”运用好,把理论武装成效转化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立潮头,观大势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恢宏气魄、远见卓识,勇立时代发展潮头、洞察时代发展大势,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作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大论断,强调“两个大局”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要心怀“国之大者”,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这一系列睿智思考,准确识变,指引我们对发展大势认识和把握更加清晰。强调“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系列独创洞见,科学应变,深刻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引领未来发展方向。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这一系列战略部署,主动求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带领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伟大思想,为新时代新征程坚守大道大义、科学把握大局大势、从容应对大风大浪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引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展现出巨大的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
布大局,构蓝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擘画了强国建设美好蓝图、民族复兴壮美图景的大方向大逻辑大战略大棋局。习近平总书记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政治眼界和历史思维,贯通历史、现在、未来,立足“两个一百年”,明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战略指引、战略任务。指引强国建设,作出“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用“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对治国理政基本方略作出理论概括,强调“中国要强大,各领域各方面都要强起来”。领航民族复兴,庄严宣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实践要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这一伟大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进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了从原理到道理、从道路到出路、从方法到办法的转化,为“中国号”巨轮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
守初心,担使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的科学理论。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总书记亲自指挥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我国共有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新时代10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形成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群众安全感由2012年的87.55%上升至98.62%,成为公认的“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13亿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中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一伟大思想,深刻回答了新的赶考路上“谁来出卷”、“谁来答卷”、“谁来阅卷”等根本问题,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鲜明彰显了强烈的历史担当和深厚的人民情怀。
除弊端,正航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廓清思想迷雾、铲除乱象土壤、正本清源拨正航向的锐利武器。10年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经济社会、党的建设领域也存在一系列长期积累、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直击积弊、扶正祛邪,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整治,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针对一段时期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屡禁不止,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较为严重,一些贪腐问题触目惊心等乱象,习近平总书记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重拳祛疴治乱象、刮骨疗毒反腐败,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针对社会上一度出现的“国有企业垄断论”、“民营经济离场论”等否定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错误论调,旗帜鲜明提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两个不能动摇”,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大为增强,在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发挥了“顶梁柱”作用。针对一段时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旗帜鲜明提出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意识形态领域一度被动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针对生态环境污染将成为严重影响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鲜明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挥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这一伟大思想,指引我们经受住一个又一个风险考验、跨越一个又一个难关险滩,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党之大幸、国之大幸、民之大幸。
破藩篱,推改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定海神针”。党的十八大后,我们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聚焦回答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什么方向、坚定什么立场、坚守什么原则等根本性问题,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把改革从各具体领域的制度建设提升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高度。聚焦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创造性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了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聚焦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组织保障,深入推动党和国家机构职能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聚焦破解人民军队“两个能力不够”、“两个差距很大”问题,亲自领导强军顶层设计、亲自进行战略筹划,推动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聚焦实现公平正义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改革,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显著增强了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聚焦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国资国企领域发生全局性、转折性、根本性重大变化,战略支撑作用和履行社会责任能力显著增强。这一伟大思想,指引党和国家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为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
筑堤坝,保安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赢得伟大斗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把防风险、保安全放在治国理政极为重要的位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赢新时代三大攻坚战,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在有关会议上列举了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自然灾害等领域的一系列需要高度重视的风险,告诫全党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面对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持了我国国家安全大局稳定;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勇开顶风船、无惧回头浪,同形形色色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霸凌行径作坚决斗争,采取有效举措应对和反制,在斗争和合作中坚决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面对金融乱象,强调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为资本设置“红绿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风险的底线;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运筹帷幄、坚决果敢,亲自指挥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面对香港回归以来最严峻的局面,提出维护和落实中央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推动香港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面对台海复杂紧张局势,提出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等。正是因为有了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14亿多中国人民才有了“主心骨”,正是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才有了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这一伟大思想,引领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是创造“中国之治”的核心密码,也是我们在新的赶考路上奋力征服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的制胜法宝。
强底气,增自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四个自信”的思想旗帜。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个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增强中国人志气、骨气、底气的关键所在,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的动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强调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要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一伟大思想,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重合和,求大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指南。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叠加多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世界怎么了?应该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秉承“天下一家”理念和世界大同理想,从世界、历史和人类的高度指明了全球治理的人间正道。新时代1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重大倡议和主张,提出并不断丰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持续繁荣绘制了蓝图;提出并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有力促进共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并推动落实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同时,倡导举办进博会、消博会、服贸会、文明对话会,与世界共享中国机遇。我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这一伟大思想,始终站在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上,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人类进步的一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敢斗争,壮筋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新境界。面对长期而复杂的“四大考验”、尖锐而严峻的“四种危险”,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我看能打败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没有第二人”。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坚定决心、顽强意志、空前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自我革命、强筋壮骨,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着力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坚定不移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得出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用制度建设巩固全面从严治党成果,实现治党秩序新提升,构建制度治党新格局;严肃查处了一大批腐败分子,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坚定不移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全党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等等。这一伟大思想,是在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为构建新时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作出原创性历史性贡献。
(作者为国务院国资委党建工作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