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蔡兴海, 陕西省泾阳县人,1931年5月出生,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3月入党。1950年南下川东剿匪中,荣立一等功。1951年3月入朝参战,属原中国人民志愿军12军31师91团8连副班长。1952年11月2日,在上甘岭战役597.9高地的阵地上,他创造了用手榴弹“打空爆”的办法,大量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从早至晚全班仅以轻伤3人的代价,打退敌1个排到1个连的7次冲击,歼敌400余人,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荣立特等功,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我把这个话说两遍,很幸福,很幸福,我很感恩,也是他们的生命,换来了我今天的活着,所以我很幸福!”这是特等功臣、二级英雄蔡兴海最常挂在嘴边的话。虽已过去整整七十年了,但每次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蔡兴海有骄傲、有自豪,更有无限怀念。次次回忆,次次流泪。
从抗美援朝战场归来后,他再也没有过过生日。后来,他将自己的生日改到11月2日,以此纪念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一天,纪念永远长眠于异国他乡的战友们!
关中男儿加入革命队伍
立志杀敌 建功战场
1931年5月,蔡兴海出生在陕西省泾阳县一个农民家庭,在历经种种人生苦难后,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启了戎马岁月。加入革命队伍中的蔡兴海,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温暖,也让曾历尽苦难的他,重新点燃了未来人生的希望。他勤奋学习,刻苦训练,渴望杀敌立功!
1950年12月,在剿匪战斗中,他因优异的表现,荣立一等功!对于参军仅一年就立功的蔡兴海来说,他更为激动。时至今日,再次提及当年立功的场景及感受,他依旧是满满的骄傲与自豪!同月,蔡兴海在部队的宣传单上看到了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消息,那时的他,风华正茂,血气方刚,他从内心渴望能够奔赴战场,建功立业!他期待着,期待着……
1950年12月下旬,蔡兴海所在部队奉命开拔,并于1951年1月到达河北晋县(即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在这里,蔡兴海和战友们才得知部队将要奔赴抗美援朝前线,紧接着开始换装,并举行出征大会。直到举手宣誓的那刻,蔡兴海依旧感觉像做梦一样,他一直期待的事情要变成现实了!他默默地对自己说:“抗美援朝一定要去!虽然立过功,还得再立功!”
一路北上奔赴前线
入朝行军激发斗志
1951年3月中旬,蔡兴海所在的12军乘列车从河北出发,一路北上。部队即将入朝之际,又一次进行思想动员,强调群众纪律,同时再次进行轻装。3月下旬,终于要奉命入朝参战了!在那个漆黑的夜晚,蔡兴海和战友们背着简单的“行囊”,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当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的那一刻,蔡兴海心里明白,要告别祖国,告别亲人,奔向艰苦卓绝且充满未知的战场了!他不由得回头多看了几眼熟悉的祖国,虽有不舍,但为了祖国和人民,他和他的战友们必须义无反顾地向前进!
过江后,队伍随即安静下来,在漆黑的夜晚默默前行。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部队基本是白天在树林隐蔽,黄昏时分,开始集合队伍,紧急行军。蔡兴海说,当时气候寒冷,仅有的大衣,行军时穿在身上,睡觉时就是被子,没有取火工具,就借助石头取火。条件虽苦,但他们充满斗志,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前线多杀敌!就这样,昼伏夜行了18天,终于到达前线!
“去前线路上的急行军,脚上磨的全是大白泡,刚开始特别疼,最后磨得都没有知觉了。”蔡兴海说道。
满含泪水搬移前线牺牲战友遗体
“打击侵略者”牌香烟给予无限力量
“当好12军的代表队,打好仗,迎接慰问团的亲人!”抱着这样的信念和决心,1952年11月1日早,蔡兴海所在部队奉命前往上甘岭597.9高地,蔡兴海所在班在班长沈金声的带领下,小心翼翼地通过敌封锁区,顺利到达9号阵地,开始修筑工事。蔡兴海说:“9号阵地是门户和屏障,我们必须守住9号阵地,人在阵地在!”
已被敌军炮火多次轰炸的阵地,早已变成一片焦土,蔡兴海说,当时随手抓了一把沙土,里面竟有3个弹片,有一个还散发着余热。在修筑工事的过程中,看到三个战友的遗体时,蔡兴海难掩内心悲痛,他说:“这是我们的战友,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了,我们守阵地就是为他们报仇。如果我们牺牲了,也有其他战友为我们报仇!”随后小心翼翼地将战友的遗体搬到工事旁边,边抬边说道:“对不起了,战友们,这里还有炸弹,没有时间掩埋你们。”
随后,擦干眼泪,便投入到紧张的修筑工事的工作中。紧张、疲劳之余,蔡兴海和战友们抽一根祖国和人民给他们的、印有“打击侵略者”字样的香烟,可以增添无限动力,他对其他战友喊道:“同志们,我们在前线打仗,祖国亲人看着呢,一定要打胜仗!”
危急时刻“打空爆”消灭敌军
建功上甘岭 更念牺牲战友
1952年11月2日,天刚蒙蒙亮,美军对597.9高地轮番狂轰滥炸,导致新修筑的工事基本被摧毁,山脚下,敌人已准备开始进攻。班长沈金声带领全班坚守阵地,誓死不后退一步。激战多次后,班长负伤,作为副班长的蔡兴海指挥全班作战。再忆当时场景,蔡兴海说:“敌机在头顶来回穿梭,那时已经不知道怕了,不怕死,不顾死!”
在与敌交战过程中,蔡兴海发现,每次当敌军距离我方阵地三十米时,战士们开始投掷手榴弹,可敌军一看见投过去的手榴弹,就全都躲进弹坑内快速卧倒,这样就让手榴弹的杀伤力大打折扣,面对这种情况,战士们一直找不到最好的解决办法。正焦灼之时,蔡兴海突然喊道:“用手榴弹‘打空爆’”!
所谓“打空爆”,就是把手榴弹引信拉开后握在手里两秒钟再扔出去,使手榴弹在敌人头顶上爆炸。这种战法虽然杀伤力很大,但十分危险,不到万不得已不能采用。蔡兴海带领全班战士,采用这种新战法从早激战到晚,抵挡住了美军7次连排级冲锋,共歼敌400余人,誓死没有后退一步,创造了志愿军小兵群作战的范例。战后,他的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广泛报道。
1953年6月1日,第三兵团司令员许世友签发记功命令,对创有特殊功勋的黄继光、邱少云等五人改记特等功或改授英雄称号。同时,在这张泛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记功命令》上,荣立特等功、被授予“二级英雄”荣誉称号的蔡兴海是唯一没有牺牲的英雄。
面对如此崇高的荣誉,蔡兴海说:“没有战友们的流血牺牲,我能当英雄?我能立特等功?所以我的功劳,我的荣誉,有牺牲战友的一份,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是功臣,这个勋章更应该属于他们。”
步入耄耋之年的蔡兴海,也一直深深牵挂着那些曾并肩战斗的战友们,每每有媒体前往采访或者志愿者前去看望的时候,他都会写下战友们的姓名,并讲述着那一段段好似发生在昨天的战斗经历。后来,在志愿者的努力下,终于联系到了1953年和他一同前往北京参加五一观礼,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的特等功臣、二级英雄蒋永德。视频接通,两位时隔67年再度“重逢”的老战友互敬军礼的画面,让人泪目。
“上甘岭战役打出了‘上甘岭精神’,这就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胜利的奉献精神;不屈不挠,团结战斗,战胜困难的拼搏精神;英勇顽强,坚决战斗,血战到底的胜利精神。”这是一直压在蔡兴海书桌上的一段话,而他本人也在用一生纪念着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用一生怀念着牺牲的战友,用一生坚守着上甘岭精神高地!
(袁燕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