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品牌智库 > 正文

城市更新行动要下足“绣花”功夫

【财经论语】  

城市更新是城市生命周期的重要发展阶段。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城市更新行动需要坚持人民导向,在相关领域全方位地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快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经过多年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是城市经济规模,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都已经位居世界前列。然而也要看到,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提高、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产业和居住空间不相适应、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等发展难题仍需通过系统性的城市更新行动加以解决。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当前新一轮产业和技术革命正在兴起,城市之间的产业竞争将面临全新格局,通过城市更新来系统优化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重新释放城市发展潜力和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将是推动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根本支撑。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5%,近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居住在城市。在这一背景下,美丽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主要载体。

城市更新并非涉及单一领域的局部问题,也不是新一轮的“大拆大建”,而是涉及整个城市发展过程的系统问题。针对制约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中的各种“细枝末节”难题,相关部门需要转变发展理念,树立服务意识,拿出“绣花”功夫,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坚决杜绝为了投资而更新、为了更新而更新的发展思路。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城市更新需从不同视角出发,准确把握它的过程属性。在更新方向上,城市更新既要破解拆迁、安置、改造、重建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性难题,也要确保城市更新的稳定性;在更新目标上,城市更新既要基于城市发展的现有基础和条件,也要考虑城市发展的长期目标和环境,确保城市更新的有效性;在更新对象上,城市更新既要重视“看得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要强调“看不见”的制度环境建设,确保城市更新的全面性;在投入产出上,既要统筹资金来源和控制资金成本,也要测算投入产出和提高发展效益,确保城市更新的平衡性。

由于城市所处发展阶段和发展基础各不相同,不同城市的城市更新行动只能因地制宜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去选择和推进,这就意味着城市更新的目标要在全国统一性和地方差异性之间达到平衡。总体上,推进城市更新要立足三“度”,即在原则上要提高城市温度、在方法上要设置标准尺度、在实践上要构建科学制度。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城市更新更有温度。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应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建立和完善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做到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要问效于民,真正实现更有温度、更可持续、更加包容的城市更新。一方面,要系统整合各类资源,加快提升城市更新质量。通过建立社区参与平台,推动基层治理,强化社区居民在城市更新中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健全社会公众满意度评价和第三方考评机制,推动城市更新行动实现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其次,要加快推进标准化行动,让城市更新有参照尺度。针对城市更新的多领域属性和地方差异性,加快探索城市更新的标准化体系。引导各城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基于城市发展的规模、结构、效率、安全、韧性等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更新标准体系,并将其作为引领城市更新的约束性指导。

此外,要系统完善工作体系,让城市更新有制度保障。各城市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地域基因、经济水平、社会发展等不同因素,为城市更新提供法律支撑。要建立纵向协调、横向贯通的组织机制,稳步有序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形成高效的工作合力。要坚持因地制宜和开拓创新相结合,研究制定技术标准、规范导引,明确统一的审批流程,构建专业高效的城市更新实施机制。

(作者:吴智,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城市更新   首创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