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只有建设好美丽乡村,才能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推动中国强、中国美、中国富,才能走好乡村振兴路。
敢于“刮骨疗毒”,当好移风易俗“宣传员”。乡村苦“俗”久矣。厚养薄葬、铺张浪费的怪风,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的邪风,黄赌毒、诚信缺失的歪风,是乡村的沉疴宿疾。要全面推进移风易俗,狠杀歪风俗气,弘扬文明风尚。培育文明乡风,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充分发挥农村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形成积极向上的民间舆论,引领民间风尚。培育良好家风,要注重家风家教,用好家规家训,形成好家风,滋养好作风,正所谓“一室不治,何以家国天下”,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培育淳朴民风,要制定完备的村规民约,明确价值导向,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善于“穿针引线”,甘做人居环境“建设者”。山青水秀,碧水蓝天,是群众对美丽乡村的向往。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才能让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坚决打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处理三大行动,全面推进农村绿化、亮化、美化工程。要注重发展生态经济,摒弃粗放的发展方式,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依托自然条件发展特色产业,探索“生态+”发展路径。
精于“守正创新”,勇当乡村振兴“实干家”。乡村不仅要塑形,还要铸魂。要传承优秀的乡村文化。美丽乡村要留得住乡愁,深挖乡村文化底蕴,赓续乡村文化血脉,保护乡村历史风貌,将地方戏曲、手工艺品、特殊节日习俗等优秀的乡村文化传承下去,让农村更具情感寄托。要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用好新时代文明中心实践所、村级图书室、文化小广场等文化阵地,创作更多“接地气”的文艺作品,把更多优秀的电影、书籍、文化汇演送到乡村,引领群众广泛参与文化活动,让乡村充满文化气息。要壮大乡村文化产业。深挖本土文化资源,用好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创新“文化+”发展模式,拓宽文化产品销售渠道,推动红色旅游、观光旅游、农牧旅游产业升级。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征途漫漫,还将遭遇更多“险关硬仗”,只要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就一定能把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达州市达川区南岳镇党委书记 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