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很好地解决了西式现代化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问题,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辅相成的自然和谐状态,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最为鲜明的特色与最本质的要求。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对于西方传统工业现代化的突破,是审视西方现代化后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优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所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其追求的不仅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还有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中国化,是我国结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我国传统理念不断修正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道路的成果,是对于现代化概念的重大转变。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对于后发展国家走向现代化途径的突破,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中国方案。我们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影响将是世界性的。事实也正是如此,我国通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成功地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说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并不是相互冲突的,也破解了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出现的经济与环境间的“二元悖论”,更是向世界证明了西方的现代化方式并非唯一出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自身现代化的道路中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通过积极的参与全球气候保护与各类生态保护国际合作,带头发挥出了生态保护者典范的作用。在现代化过程中,我国不仅通过自身的探索与实践,找到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更是为推进人类社会的绿色发展贡献出了中国智慧,为发展中国家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份中国方案。
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制度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党的全面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十九届六中全会对党的百年奋斗史进行了经验总结,并且将“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以及各领域的革命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其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现代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是一个长时间的追求,而在这样长时间的工程中必然要经历一些困难和挫折,想要走出这些困境离不开党的领导。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人民角度出发,需要人民参与,具有强烈的人民性。一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调民生的重要性,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另一方面,“环境就是民生”的观点也扩展了民生观的内容。此外,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多需要生态文明观念的提升,而观念的提升关键则在于全社会对于生态观念的重视,通过每个群众个体的点滴力量来汇聚起生态环境保护的磅礴力量,这同样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民性所在。
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体系上需要法治的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新任务,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需求,也是对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系统性、整体性要求。因此,未来法律制定工作方向也需要进行转变,从过去的数量为主,逐渐向质量方向进行转化。立法也应当向统筹规划、系统推进的方向转化,从创建新法为主,逐渐实现创制清理、解释废止结合运用。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统筹立改废释纂,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的要求。
总的来说,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突破,是进步,同时还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引领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与过去工业化道路不同的现代化新道路。
(作者:高桂林 柳正坤,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