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为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基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相关调查数据的分析

摘 要: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需要一个能让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发展、用心创新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营商环境、法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是企业家精神发展的必要条件。优化企业家精神成长环境,培养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多层次多形态的企业家精神,要着重建立完善六种机制:多样-协同机制、容错-纠错机制、激励-规范机制、信任-监管机制、先富-共富机制、共创-共治机制。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 社会环境 高质量发展 企业家调查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1]。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来承担重任。然而,全球局势风云变幻、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一些企业家的创业创新热情受到影响,企业家队伍的成长也面临新的困难与挑战。在此背景下,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更加重要,同时,要激发企业家精神也需要克服更大的困难,需要采取更加系统、更加有效的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企业家群体和企业家精神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早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他就特别提及了企业家精神,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而“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2]。此后,他在多个场合强调,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是全社会的表率和楷模。

对于如何有效激发企业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也有深刻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就要“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浓厚社会氛围”[3]。由此可见,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一个能让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发展、用心创新的社会环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课题组的调查表明,企业家普遍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因此,焕发企业家精神不仅仅要靠企业家群体自身的奋斗和拼搏,更依赖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和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健全。只有这样的社会环境才能让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心无旁骛、长远打算,以恒心办恒业”。

培养、弘扬企业家精神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国现代企业家精神历经百年,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立志“实业救国”的清末实业家张謇等人。但是,在当时的封建体制等因素的制约下,企业家精神难以健康生长。改革开放为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新生和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良好的条件,企业家的创业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表明,中国的创新指数在全球排名第12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4]。同时,多位国际知名人士都高度认可中国的企业家精神: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费尔普斯认为,“中国有强大的企业家创新精神”[5],前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桑切斯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国家之一”。[6]

在倡导弘扬企业家精神的过程中,社会各界都认识到企业家精神的培养需要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明确强调要着力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指出要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全面贯彻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用务实举措稳定人心、鼓舞人心、凝聚人心,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弘扬企业家精神。中央的一系列政策,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企业家成长环境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健康的社会环境对于培育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

首先,改革开放为企业家精神的生长和发展提供了长期的有利环境。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它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同时也为企业家精神的生长提供了长期的有利环境。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为企业家精神的生长和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舞台。

改革开放使得企业家精神得到了更好的认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逐步放开了市场,允许和鼓励个人创业,企业家精神得到了更全面的认可和尊重。这种认可和尊重,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家精神的生长和发展。企业家调查系统2012年有关推动经济发展要素作用的调查显示,企业家认为“改革开放”是过去30年对经济发展作用最大的原因,其次才是经济发展各种要素的投入,包括“资本投入”“自然资源利用”以及“劳动力投入”。

改革开放为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教育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培养了大量的企业家和创新人才。同时,开放的市场和国际化的环境,为企业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这些机会和挑战,不断激励着企业家精神的生长和发展。

其次,良好的政策环境、营商环境、法治环境是企业家精神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家调查系统2022年的调查发现,诚信环境、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公平公正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都对于企业家精神的有效发挥影响很大。调查中企业家们认为,近年来政府在优化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企业家们期待政府部门进一步深化改革,持续优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中介等服务主体管理制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完善法治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真正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企业家在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中领导企业走出“利润短视”,以高质量可持续路径培养核心竞争力。

调查同时发现,近年来企业家对企业创新环境优化的评价有待提高,创新投入及潜力、创新战略及效果等方面也有所波动。这表明企业创新仍存在诸多问题、风险与挑战,包括:创新人才不足严重制约企业创新;短期行为导向和创新环境约束是抑制企业创新的最主要因素;企业创新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过度创新及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不同企业创新投入的意愿进一步分化,亟需加强组织能力建设以提升企业创新潜力等。

第三,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也是企业家精神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心态对于企业家精神的发展非常重要,它能够引导企业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其更好地发挥其创新和创业的能力。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课题组的调查发现,相当多的企业家感受到社会上不少人“对企业家存在误解”“对企业家有一种仇富心理”,表明不少企业家仍然存在明显的角色焦虑。与此同时,50.5%的企业家表示“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仍愿意做企业家”,体现了企业家群体对职业角色的坚守和热爱。在强化使命感、责任感的同时,企业家也迫切期望全社会重视和肯定企业家的价值,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和企业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培养、弘扬企业家精神的理念指引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创业创新的精神资源,也是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具有创新、开拓、变革等特点的精神财富,需要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优化社会环境,对于夯实企业家精神的根基、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企业家精神的培养需要和谐共生的发展观。企业家是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7]。只有构建企业家与政府和社会各界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才能真正兼顾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的利益与社会各方的利益,形成共生共赢的合力,实现中国企业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要贯彻和谐共生的发展观,一方面要引导全社会认可和尊重企业家的贡献和价值,加强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保护和培养,另一方面要健全机制,引导企业家注重社会责任,注重合作创新和共同发展。

第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需要协调发展和长期主义的发展观。值得注意的是,各种不顾长远发展的短期行为不仅有悖于科学的发展观,而且对企业家精神伤害极大。2022年的企业家调查中,对于“企业家觉得最难以应对的挑战”,有27.8%的企业家选择了“社会上短期行为较多,影响长期做实业的积极性”。

要落实协调发展和长期发展的发展观,需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尤其是要建设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避免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不公平影响。同时,应该将协调、可持续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区域经济和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实行长期主义,改变短期导向的行为,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将资源分配到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方向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推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第三,企业家精神的培养需要统筹兼顾的建设观。党政部门需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因素来建设培养企业家精神的社会生态环境,要深入一线,及时了解新情况新问题,听取和结合企业家、普通群众等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制定的政策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群众意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落到实处,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关心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家成长,不能成为挂在嘴边的口号。”[8]“政府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也是市场公平的维护者,要更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要支持企业家心无旁骛、长远打算,以恒心办恒业,扎根中国市场,深耕中国市场。”[9]

第四,企业家精神的培养需要强化法治的治理观。诚信环境、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公平公正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对于企业家精神的有效发挥影响很大。法治环境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保障作用,是企业家高度重视的创业创新基础。企业家调查系统2022年的调查发现,“不搞运动式、一刀切式执法”“营造公平环境”和“保持政策稳定性和可预期性”等对政策法规公正、透明的呼吁超过三成。总体上,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提供更公平的经营环境、更明确的市场主体权益、更透明的信用机制和更高效的法治环境。

第五,企业家精神的培养需要造福社会的民本观。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兼顾企业利润和企业社会责任,利国利民。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明确提出了对企业家的五点希望: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这些殷切期望丰富和拓展了企业家精神的时代内涵,为新形势下弘扬企业家精神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以回报祖国、回馈社会作为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涵,超越了个人和企业本位,企业家群体实现了从市场参与者向经济和社会建设者的角色认知转变,在价值创造的同时以“造福社会”为己任。

第六,企业家精神的培养需要共商共建的合作观。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开放的国内外市场促使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不断深入。2016年中至今,在全球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动荡加剧,新一轮“逆全球化”浪潮袭来。与此同时,国际政治局势也发生了改变。在此背景下,全球经济格局尤其是供应链的调整也影响着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要应对国际市场的新挑战,中国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打造国际竞争的新优势。其中,优化国际交流合作的环境,积极参与全球共商共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化企业家精神培育环境的机制和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重要论述为打造弘扬企业家精神的社会生态系统提供了指引,优化企业家精神成长环境,应从以下六种机制和相关措施入手。

以和谐共生的发展观为指引,培养企业家精神需要“多样-协同机制”

生态多样性强调不求整齐划一,这一理念也可以应用于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中。中国地域辽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市场上存在种类繁多、水平不一的市场主体,相应地,中国企业家的来源和构成也非常丰富。在此背景下,现阶段的中国企业家精神也必然呈现多层次多形态的特点。基于和谐共生的发展观,企业家精神也应该是百花齐放,不能以单一的标准来要求,更不能脱离实际、以过高的标准来要求。企业家精神的生长需要不同的人才、不同的思想和不同的创新模式,需要尊重和包容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多样-协同机制一方面尊重多样性,另一方面倡导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市场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可以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环境,从而促进企业家精神的生长和发展。

基于对企业家调查系统课题组30年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家队伍构成的变化非常明显。企业家群体整体倾向年轻化,2022年44岁以下企业家接近四成;企业家文化程度明显提高,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提高了近三成;专业背景更加丰富,经济与管理类专业背景的企业家在增加。从企业的总体构成来看,调查样本企业从早期的大中型企业为主到近年来的中小型企业为主。比如1993年的调查中,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37%、48.7%和14.3%,而2022年调查显示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5.9%、19.6%和74.5%。企业经济类型的分布也从国营企业为主转向多种所有制共存的企业生态。调查发现,样本中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比例从1993年的75%和25%,演变成2022年的3%和97%。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积蓄新动能。调查发现,样本中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上升明显,从2000年的15.4%提高到2022年的27.1%。

这些都说明了我国快速发展进程中企业和企业家队伍的多元化趋势,面对如此多样性的企业生态,只有落实多样-协同机制,才能培养出大大小小健康发展的企业以及不同特点的企业家。

以协调发展和长期主义的发展观为指引,培养企业家精神需要“容错-纠错机制”

鼓励探索和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在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错误和失败。容错-纠错机制一方面倡导宽容和包容,另一方面强调及时有效纠正错误,这种机制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员工敢于尝试新的想法和创新模式,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避免损失和风险的扩大。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充分体现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促进企业长期协调发展的原则,其中明确指出:“培育尊重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的舆论环境。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宣传报道,凝聚崇尚创新创业正能量,增强企业家的荣誉感和社会价值感。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舆论环境和时代氛围,对民营经济人士合法经营中出现的失误失败给予理解、宽容、帮助。建立部门协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以负面舆情为要挟进行勒索等行为,健全相关举报机制,降低企业维权成本。”

以统筹兼顾的建设观为指引,培养企业家精神需要“激励-规范机制”

企业家精神的健康成长,一方面需要得到有效的激励,需要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环境,另一方面也需要道德和法律的规范,避免野蛮生长。

企业家调查系统1999年的调查数据就已经表明,“健全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制度”和“完善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是大多数企业家对政府和社会的普遍期望。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企业家期待激励与约束制度的改革继续深化。《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中,有专门的条款来强调“完善落实激励约束机制”,内容包括“强化已出台政策的督促落实,重点推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产权保护、弘扬企业家精神等政策落实落细,完善评估督导体系。建立健全民营经济投诉维权平台,完善投诉举报保密制度、处理程序和督办考核机制”。

以强化法治的治理观为指引,培养企业家精神需要“信任-监管机制”

信任和尊重是企业家精神生长的重要基础。对于企业家来说,成为社会各界认可和信任的“自己人”、与政府部门以“亲清”关系为基础建立充分的信任非常重要。同时,对企业行为的依法依规监管也不可或缺,可以保证企业遵循法律和行业规范,维护社会的共同利益。

以《有限责任公司暂行管理条例》和《股份有限公司暂行条例》为标志,我国从1992年开始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1993年底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进一步加速了我国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课题组30年长期追踪调查股份制改造、理顺产权关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诸多方面,调查发现,随着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变革的主要任务不断向更高层次上的制度创新转变。

在2003年和2022年的调查中,都涉及了企业家对自身群体最喜欢/最不喜欢的特征选择。从“最喜欢的优秀特征”来看,前三位均为“信守承诺”“守法经营”和“尊重员工”;从“最不喜欢的特征”来看,“不守信用”“违法经营”“偷税漏税”“自私自利”“不尊重下属”都高居前列。这些数据都说明新时期的企业家群体更加注意诚信经营和合法经营,企业家群体参与社会治理、助推社会进步的意识也显著提升。

以造福社会的民本观为指引,培养企业家精神需要“先富-共富机制”

企业家精神的生长需要兼顾个人、企业、社会和国家等多方利益。健全的先富-共富机制可以真正让企业家做到“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实现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发展,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关调查表明,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企业家们积极响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部署。企业家们意识到,新时代对企业家社会形象提出了更高的期待,要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弘扬企业家精神,以增强全社会对于企业家群体的认同感和价值肯定,营造全社会努力创业创新的文化氛围。企业家调查系统2022年关于“近10年来,国家和社会对企业家群体的新期望、新要求”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选项选择较高的有:“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积极参与社会公益”“确保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视环境保护”“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贡献更多税收”等。企业家对于企业自身经营相关的选项选择较高的有:“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完善公司治理,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化水平”等。关于“您做企业是为了什么”的历年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家对自我职业目标内涵的理解不断拓展、丰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希望通过做企业更好地帮助他人实现价值。随着身份认知的转型,企业家对使命的诠释体现在超越个人与企业本位的责任承担中,对于员工福利、环境治理、社会发展等问题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2022年调查数据显示,即使在近年来严峻的经营考验之下,企业家参与慈善的意愿也比2018年明显提高。

以共商共建的合作观为指引,培养企业家精神需要“共创-共治机制”

新时代的企业管理和社会治理都需要企业与社会之间有更加丰富、更高水平的共创和共治。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同时也需要听取企业和社会的声音,制定更加合理和公正的政策,在有效的共创-共治机制下,企业家精神可以获得更强劲的动力和更广阔的空间,不仅有利于企业发展,也有利于社会治理。

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表明,企业家已经逐渐认识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经营的核心。企业家对体现个人价值的方式有更多层次的理解,除了社会地位、美好生活、家庭幸福等个人追求,企业家个人对于服务和回报社会、参政议政等价值追求也不断提升,2022年相较于2007年上升了10多个百分点。

【本文作者为 彭泗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王 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

结语

2023年6月在天津举行的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以“企业家精神:世界经济驱动力”为主题,特别彰显了企业家精神对于破解全球化发展难题的重要性。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布伦德在论坛总结发言中指出,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往往更容易在困难时期诞生,因为它们能够为我们提供克服困难的解决方案。[10]这种观点体现了企业家精神中敢于迎难而上、逆风飞扬的特征。但是,同样重要的是,企业家是最稀缺的资源,企业家精神也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复杂困难的环境下,更加需要保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构建有利于企业家精神健康成长的“绿水青山”,真正收获企业家精神的“金山银山”。

注释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

[2]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govweb/xinwen/2014-11/09/content_2776634.htm,2014年11月9日更新。

[3]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央视网,http://news.cctv.com/2016/10/11/ARTI12e96dhav8BejdX0rgbA161011.shtml,2016年10月11日更新。

[4]WIPO:《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https://www.wipo.int/pressroom/zh/articles/2023/article_0011.html,2023年9月27日更新。

[5]《诺奖得主:中国有强大的企业家创新精神》,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6-06/30/c_129102185.htm?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2016年06月30日更新。

[6]《桑切斯:企业家精神是中国经济的希望》,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hy/20131207/111317562371.shtml,2013年12月07日更新。

[7][8]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xinwen/2018-11/01/content_5336616.htm,2018年11月1日更新。

[9]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721/c64094-31792294.html,2020年07月21日更新。

[10]《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力量——写在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闭幕之际》,《经济日报》,2023年06月30日,第1版。

责编:董惠敏/美编:石 玉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