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党政干部谈治理> 正文

推进科普事业创新发展坚持“两翼同等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工作,开创性地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等一系列重要论断,为科普事业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

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一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快速提升。随着科普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由2001年的1.44%上升到2022年的12.93%,已经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我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基础。

二是科普法治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普法及其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形成相对完整的“国家—部门—地方”科普法规政策体系。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6个副省级城市制定修订科普条例或实施办法。科普法修订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立法计划,将进一步强化法律保障。

三是科普政策供给持续发力显效。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对新时代加强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进行战略部署。《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等陆续出台,在实践中探索出“党的领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社会协同、开放合作”的科学素质建设模式,为科普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四是科普事业发展保障有力。科普经费投入稳步增长,2022年全国共筹集科普工作经费191亿元,比2021年增长1.02%。科普专兼职人员队伍发展壮大,2022年达到199.67万人。科普设施和资源不断完善,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持续推进,2022年全国共有科技馆和科学技术类博物馆1683个,城市社区科普(技)专用活动室4.87万个、农村科普(技)活动场地16.69万个,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持续发力。科普信息化程度不断加强,“科普中国”总用户达5197.5万。

五是科普活动影响力广泛。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科普活动日益丰富。全国科普日举办20届,累计组织各类科普活动57万项,辐射公众达32.7亿人次;全国科技活动周累计辐射超过20亿人次。“天宫课堂”等品牌活动更是将科普推向了新的高度,激发了全社会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六是科普国际合作交流蓬勃发展。当前,我国已与29个国家的科技组织发起推进筹建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流动科技馆在周边国家开展巡展,“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品牌效应彰显。科技部等部门也成功举办5届“一带一路”国际科普交流研讨会,促进了国际间科普合作交流。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不断迈出重大步伐,科普的内涵、理念、手段和机制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科普事业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发展质量。部分地区和领域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两翼同等重要”在行动上落实不够有力;大科普工作理念还未得到充分体现,实施大科普战略、协同推进大科普格局的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有待完善;优质科普内容有效供给不足、传播手段单一、服务能力不高;激励科技工作者当好“发球员”、做好“元科普”的机制有待加强;社区、农村科普基础设施规模不足,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偏弱等问题仍然存在。

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两翼同等重要”制度安排真正落地。加快科普法修订,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推动科普工作和科学素质建设考核纳入党委、政府考核。加强社会化协同,推动“大科普”理念转化为大科普实践。强化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健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提高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二是激励专家发力,为科技工作者建功科普搭建平台。强化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激励引导高水平科学家、科技工作者与专业转化团队合作创作传播优质科普资源,建强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科普中国、健康中国等国家科普平台,发挥科普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以科学、权威、精准、及时、有效、立体的高质量科普服务人民。三是加强前沿科普,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开展干部能力培训,引导领导干部把握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义和关键所在,学会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担当作为、善作善为。四是加强科普合作,贡献中国力量。加快成立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推进国际科普交流合作,加强重点领域科普交流,推进国际科学素质标准建设,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围绕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加强青少年、妇女和教育、文化、媒体等领域的科技人文交流,持续实施科学素质交流合作项目,推动文明互鉴、成果共享。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