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典型案例> 正文

精选案例 | 深圳前海控股:前海城市新中心“未来之城”开发建设

【编者推荐】“2023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精选案例”成果在京权威发布。该活动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国家治理杂志社、人民智库、人民论坛网组织发起,由明源不动产研究院作为课题支持单位,共收到各类经验与案例材料1100余份,课题组以创新性、科学性、有效性、普适性、影响力为主要考察指标,经过专家评议等严格程序,精选出30家案例作为“2023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精选案例”。深圳市前海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前海城市新中心“未来之城”开发建设》成功入选“精选案例”,特推介如下:

新中心“未来之城”开发建设的前海控股实践

作为前海规划落地的法定主体和市场化平台,在前海合作区党工委、前海管理局的坚强领导下,深圳市前海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控股”)以“践行国家战略,引领产城文明”为使命,统筹负责前海城市新中心“未来之城”开发建设,从一片滩涂起步“造城市、增绿色、引产业”,推动实现前海“见形象、聚人气、出效益”,逐渐形成了专业引领、技术先行、品质创优的开发建设“前海模式”,助力大湾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致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商和产业载体发展商。

专业引领,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探索先锋

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前海控股始终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抢抓“新基建”“新城建”和城市数字化转型机遇,结合“智慧前海”“数字前海”的部署,以数字化创新作为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面深化改革,以制度创新为引领推进新技术应用、新产品研发、新模式推广和新业态发展;投资孵化数字科技企业,形成了顺应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将企业数字化能力建设上升为公司长期战略。

全面引入BIM技术,以“3+2+2”应用体系构建数字底座结合前海区域型大型复杂项目群建设的特点,构建三大基础模型+两个支撑平台+两个层次应用的“3+2+2”应用体系,即建立了覆盖15平方公里,涵盖规划、地质、地理(实景)三大基础信息模型;融合全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建筑BIM模型的城市信息模型,依托BIM建设管理平台和数字城市空间平台,构建前海城市物理空间的数字底座。

打造“1+1+1+N”的前海数字孪生城市CIM平台基于智慧城市数字基底,开展数字孪生CIM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搭建互联互通、泛在实时的数字孪生城市CIM平台,实现城市级场景模型的高效加载与渲染,支持10种主流数据格式、数据容量100G以上的模型整合,为前海智能化深度应用提供全面的底层支撑。CIM平台聚焦前海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产业发展,为自然资源、政务服务和行业应用等领域的智慧建设提供坚实的数据和服务支撑。平台创建整合了178个建设项目的BIM模型,100个市政项目和78个房建项目,涉及10个专业类别。前海CIM平台提高了城市治理的科学性、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是现代前海在城市规划、管理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构建企业级一体化建设管理平台在前海持续扩大开发开放的背景下,前海控股开发建设项目点多面广,需高效、科学、智慧化的项目管理和指挥调度,必须处理好包括公共安全和项目安全生产在内的多方面问题,并强化应急指挥和调度管理。前海控股构建全过程一体化建设管理平台,集成各项目建设过程关键数据,高标准实现项目开发经营可视化、单体BIM施工分析、项目决策分析、战略管控、风险防范,提高项目综合管控水平。

打造BIM三维数字化行政审批创新试点平台,实现基于BIM的审批监管前海创新开展了城市管理者视角的BIM技术应用推广发展规划、BIM标准体系建设、城市级BIM实践应用、推动BIM法定化研究等一系列工作,打造BIM技术与城市规建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环境。在此环境下,前海控股搭建BIM三维数字化行政审批创新试点平台,实现从传统的二维图纸到三维模型的革命性转变,也让智能审查当中的“算法黑盒”公开化、透明化。基于该平台,前海实现了广东省首个通过BIM规划报建成功取得许可证的重大突破。

精益管理,构建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前海控股以招采合规化和资金规范化管理为主轴,构建工程建设和产业运营为核心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一是开展招标采购业务的标准化、合规性建设,实现招采业务线上化、标准化、规范化;二是以建设项目资金管理为主线,打通从估算、概算、招标控制价、合同价、结决算、转固的业务全链条,实现“资金一表到底”;三是开展安全质量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安全检查、危大工程、物业检查、质量检查等业务的在线化管理;四是以产业运营为核心,上线对外门户“i前城”,统一打造客户管理中心、停车场缴费系统、访客预约系统、物业服务系统。

建设绿色低碳的数字孪生智慧园区秉持数字化、智慧化、低碳化的建设理念,以智能建造、智慧运营、绿色低碳三大目标为主线,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数字孪生智慧园区。通过空间数字化与运营数字化,融合空间、产业、经济、运营、生态等多维要素数据,以数据驱动为核心,横向拉通“规建管运服”全过程,打通各环节壁垒,消除信息孤岛。依托统一底座、统一数据、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的数字化架构体系,实现“智能建造+智能运营+绿色低碳”的跨界融合。

技术先行,奋力开拓工程创新新高度

“先行”意味着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开发建设过程中,前海控股充分发挥前海“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敢于“吃螃蟹”,落实好国家给予的“比特区还要特”的先行先试政策,引入世界一流设计理念,创新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精心打造“未来之城”。

做节能低碳的践行者作为前海建设的主力军,如何在开发、建设、运营中让城建与生态“兼而得之”,走出比肩国际一流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直是前海控股探索创新的重点。前海全面实施绿色建筑,引入大量低碳技术,已成为节能、环保特点最为突出的低碳生态示范区之一。其中,由前海控股全资子公司前海能源负责投资建设的前海区域集中供冷系统,因其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显著节能减排的优势,成为自贸区低碳生态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海区域集中供冷系统共规划建设10个冷站、90公里市政管网,总供冷量可达40万冷吨,总供冷面积1300万㎡,可实现全年365天24小时不间断供,是目前全球规划最大的区域集中供冷群,被视为世界级“大空调”。

做新工艺、新技术的探索者前海控股早在前海仍是一片滩涂时就大胆探索建设“前海模式”。围绕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开发建设、超深基坑技术等新工艺,前海控股现已打造“全国首个钢结构装配率高达70%且满足国标A级的超高层公寓”“华南地区首个开展大型模型试验模拟隧道安全的工程”“全国首个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深隧工程”等品质项目。

品质创优工匠精神打造前海精品

精雕细琢、精耕细作,筑牢质量安全底线,是前海控股工程项目建设不变的主题。前海控股始终坚持实施精品工程,以工匠精神打造前海品质,矢志不渝做好精品示范,形成一套具备前海特色的“建设工程质量创优模式”。

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理念落到实处,做到“人人都是安全员”,实现建设期间零安全事故;对新进场项目开展安全质量监督交底,在项目起点明确权责、做好规划。通过安全质量管理系统,将安全检查、质量检查与工程验收流程标准化,对建设工程所涉及到的人员、机械设备的智能化、数字化监控,降低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在建筑施工行业建立有效的“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遏制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稳定可控。

策划组织第三方专家实测实量质量评估带领第三方评估组仔细检查每个工程成品的观感质量,通过仪器设备测出每个质量控制指标参数,同时详细查阅施工图纸、质量控制资料,大到主体结构,小到每一个螺丝钉。检查完成后,及时组织参建单位对每项质量问题原因、处理措施及后续管控进行交流与指导,及时检查整改情况,组织专家现场指导。不仅强化质量管控,也为后续项目创优打下坚实基础。

将创优工作贯穿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在项目建设伊始就明确创优目标,建立以建设单位为主导,勘察、设计、监理、总包等参建单位相互联动的创优工作小组,建立日常联络机制,分解目标,责任到人。将创优工作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包括设计、招标、施工等方面,邀请事业部档案工程师定期检查各单位工程资料,确保资料符合创优要求、与实体同步。同时重视维保、运营环节,项目部积极做好实体移交、质量维保工作,主动做好建筑、设备使用维护交底工作,用优质服务换取良好口碑,有力配合创优工作。依托前海控股完备的“建设工程质量创优模式”,近年来,项目屡获国家级、省级荣誉奖项。前海国际会议中心成为前海首个获得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的项目;前海自贸大厦项目组仅用145天即完成34层的施工,达到2.5天一层的“深圳新速度”;前海大厦获得LEED-CS金级认证和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认证,缔造出低碳、绿色、生态的高品质超甲级写字楼典范。

前海城市新中心“未来之城”开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建设的排头兵,前海控股承担着落实好前海规划,开发建设好“城市新中心”,总结和输出前海改革创新成果的重要历史使命。坚定扛起“先行示范”的使命担当,通过创新升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按照国际一流城市开发运营品质,成功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前海城市新中心”样板。

依托前海政策创新优势、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全球资源整合平台优势,前海控股不断创新探索前海模式输出,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迈入新阶段,前海控股将进一步保持“专业引领、品质创优、技术先行”,以BIM/CIM数字孪生城市底座平台为核心,创新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持续深入拓展“前海模式”,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枢纽新城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任国强)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