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智库 > 专家观点 > 正文

专家学者座谈如何推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为探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路径、交流相关经验,1月25日,一场相关专题座谈会在京举行。座谈会由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颖教授牵头,通过专题群研讨的形式,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心,组织专家学者针对10个专题进行了“同题异构”的研讨。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清华大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全国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来自北京各小学、初中、高中、中职、高职、本科六个学段的思政教师参加了座谈。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助理兰洋副教授以高精尖中心一体化建设为切入点,介绍了第三届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北京)打造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北京中轴线上的思政课”教学展示情况及同课异构示范视频推广效果。兰洋认为,面对不同学段创建周末理论大讲堂、“青椒”论坛、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党史课、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等品牌建设已经积累了基本经验,高精尖中心形成了立足北京、辐射全国的思政影响力,在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上,需要依据金课标准,打造数字化、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库。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负责人冯务中副教授,对如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进行专题设计的依据作了深入分析,提出要聚焦问题,实现大中小学在情感启蒙、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中实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高中华教授从中国共产党历史脉络和几个重大事件入手,提出“坚持党的领导 弘扬建党精神”这一专题应该突出经史特点,通过经典文献讲清楚历史,根据各学段学情,选好经典案例,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探索用好获取红色文献资料、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途径和方法,更好凸显教学效果,提升育人价值。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潘建红教授针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中存在的内容重复、联动不畅等问题,提出要从教学目标、教育形式、数字化转型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促进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结合,依托科学教育、工程能力培养等相关课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深圳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世文认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根据教学对象区分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梯级教育实现预定教学目标。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志坚教授通过对比高中和大学有关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的章节,提出要讲好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结合时代性特征把握好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引导教育对象适应时代需要。

中央团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教授何玲从少先队和共青团建设方面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政治属性,要结合青少年成长发展特点开展适当教育方法,采用“童言童语、青言青语”方式开展教育,将组织教育、实践教育、自主教育相统一促进党团队一体化,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祝大勇认为,不同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分析学情,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区分学段讲好生活道理、人生道理、学术道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禚明亮围绕文化自信的主题,结合文化自信从哪里来、怎样推进文化自信两个问题,系统阐释了中华文明的特性,在把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实现“两个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江苏省常熟市海虞初级中学正高级教师姚淑娟结合当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以“搭好大平台 建好大师资 建设大课堂” 为主题作了经验分享。

青年学专家、《青年学报》原主编刘宏森教授最后给在线的大中小六个学段的教师进行了教学思维方法培训,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要因材施教、政治正确和符合青少年成长特点,坚持树立政治思想、内容为王、资源转化、以理服人等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自觉发挥“主教练”意识。

会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北京学校德育委员会副会长杨志成研究员提出要进一步提供支持,搭建平台,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德育体系,推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