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近年来,山东省寿光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在倡树倡导、教育引导上下功夫,在解决问题、服务群众上下功夫,在制度建设、加强保障上下功夫,全力弘扬正能量、培育新风尚,全民文明素养持续提升,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倡树倡导、教育引导作为切入点,着力在深入人心、入脑入心上求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又蕴含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民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彰显生命力和引领力,取决于其能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能否真正为群众所认同。
坚持把教育引导、舆论宣传作为基础性工作,区分层次、突出重点抓宣传宣讲。建立了媒体宣传、社会宣传、百姓宣讲、景观教育四个体系,全媒体设立专题专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立党的创新理论、党史学习教育、传统文化等8支宣讲团,聘请美德健康宣传大使,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云讲堂”等平台载体,分众化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传统文化等宣讲。在乡村社区、城市街区建设主题公园、美德游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构建起立体生动的宣传宣讲体系。
坚持把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作为引领性工作,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提升党员干部素养。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使党员干部全面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自觉加强党性锤炼,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推动“三个倡导”的行为规范和具体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用党员先锋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引领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形成讲道德、重修养、尚廉洁的良好氛围。
坚持把抓好青少年等重点人群教育作为先导性工作,扎实推进立德树人,着力育德培魂。在大中小学校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工程,建立思政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两支队伍,构建以党的创新理论、传统文化、心理健康为主体的新时代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推出了“红柳先锋”“三圣文化·红色领航”等一批思政工作品牌。同时,根据山东省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工作部署,抓住家长这个关键群体,在村(社区)试点开办“美德健康家长学校”,组织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定期给家长上课。既讲教育子女之道,也讲孝亲敬老之道;既注重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也积极开展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教育,从家庭、家教、家风入手,引导家长、青少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
从寿光的实践看,宣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抓住“讲什么、对谁讲”这个关键,更要把“怎么讲透讲好、讲到群众心里”作为根本,找准倡树倡导、教育引导的切入点,不断创新讲的形式载体、路径模式,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入脑入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解决问题、服务群众作为出发点,着力在主动担当、引领践行上求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活实践,体现着当代中国人的生活目标、生活秩序和生活准则。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地生根,要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
坚持从办好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实事好事着手,树立文明新风尚。近年来,我们持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着眼群众需求诉求,围绕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五为”志愿服务,创新开展公益创投大赛,培育孵化志愿项目,累计推出品牌项目132个,真正把好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比如,针对独居老人,推出了“叮咚上门”助老志愿服务驿站,市区1000多名独居老人“一人一档”,志愿者每周电话询访、每月上门探访。对高龄、失能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每天电话问候或上门看望,很多老人把志愿者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围绕孝亲敬老、村居养老,创新开展“敬老饺子宴”“敬老生日宴”,基层党组织每季度组织党员和志愿者,为老年人包水饺、送演出、陪拉呱、免费义诊等。在村(社区)开设“老年食堂”,为老年人提供一日两餐,既解决了家庭养老的大难题,又形成了孝亲敬老的良好风尚。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达到26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0%以上。
坚持从解决群众的烦心事、闹心事着手,破除陈规陋俗,推进移风易俗。近年来,针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大操大办、恶俗婚闹等问题,我们制定《红白公事办理标准》,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列入村规民约,极大减轻了群众负担。对恶俗婚闹,坚持关口前移,突出党员干部、婚庆机构、村(社区)三大主体,组织民政、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婚庆陋习整治活动的通告》,实施党员干部“两带头”、婚庆机构“三告知”、村(社区)服务“四倡导”、婚庆举办“五严禁”专项行动。特别是对婚庆机构违规行为一律从严治理,从源头上解决了恶俗婚闹难管难治的问题。
坚持从管长远、见长效的事着手,建立公约规范把移风易俗成果固定下来。近年来,我们广泛发动群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以“一约四会”树立正确价值导向,使群众心有尺度、行有准则,引导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同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了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出台《“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行动十条措施》,构建全覆盖教育培训、全流程标准规范、全方位关爱服务、全链条评价监督体系,推动移风易俗落地生根、深入人心。移风易俗表面改的是旧规矩,实则改变的是落后的思想观念。近年来,寿光市先后被确定为全省婚俗改革试点、“礼安齐鲁”丧俗改革试点,群众对红白公事办理的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
寿光的实践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移风易俗,既要立足当下,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又要着眼长效长远,完善制度规范,用全社会最广泛的正能量,示范和引领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制度建设、加强保障作为关键点,着力在常态长效、见行见效上求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全方位、多层次建立长效机制,才能更好地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保障,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党委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县级层面,针对各类先进典型、志愿服务,推出优先推荐评先树优、免费查体等10方面33项礼遇举措,每年为先进典型、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树立“重德奖德”的鲜明导向。村级层面,各村广泛开展美丽庭院、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将个人私德、社会公德与村民福利挂钩。比如,洛城街道屯田西村社区化改造后,每年评选“红旗楼道”,以先进带动整村风气,成效显著。
强化个人信用制约作用,完善信用奖惩机制。将公德与信用挂钩,人人建信、公德入信、整村授信,个人信用直接关系到政务审批、银行贷款等,让有公德、讲奉献的“处处方便”,让失德失信的“处处难行”。截至目前,全市968个村全部完成整村授信,17.2万户被评为星级信用户,累计授信258亿元,发放优惠贷款198亿元。
强化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完善典型选树机制。县级层面,建立“寿光好人”月度评选、“感动寿光人物”年度评选、镇街部门表现突出个人年度评选机制。村(社区)层面,建立“四德榜”“红灰黑榜”动态上榜机制,好典型上红榜,公开展示表扬;不文明行为、违规违法行为上灰榜、黑榜,公开曝光批评,真正把好典型发现在平时、树立在平时、宣传在平时,全面放大榜样的示范效应、负面行为的警示作用。在此带动下,全市向上向善的风气更加浓郁,先后涌现出县级以上先进典型1100多名,其中两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2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