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理响中国 > 正文

【理响中国】系统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理路

理响中国文章配图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也为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一重要思想内涵丰富,既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政治清醒,也有关于宣传文化思想工作“九个坚持”的规律性认识;既有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十四个强调”,也有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的“七个着力”……每一个论断都是一篇大文章。这要求我们必须首先系统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理路,惟此,才能更加准确把握其中的核心要义与工作部署。

根本解答:文化自信

在信息时代,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体现出来的软实力,而且软实力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自信”。2014年2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他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语境更为庄严,观点更为鲜明,态度更为坚决,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他并且特别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基本路径:巩固文化主体性

文化自信缘何而来,如何建构?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根本上回答了文化自信的底气问题:“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

从历史的纵贯来看,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则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从而重新确立与巩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一方面是批判性地继承,也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另一方面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继承中发扬光大,在世界文化的百花园中彰显我们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其中,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深刻结合,使我们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入主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的:“‘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时代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文明与文化有一定的相通性;但相较文化而言,文明具有发展水平和相对程度上的意涵,也是一个更加多向度的范畴,涵括人类历史发展所积累下来的、有助于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和发明创造的总和,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正是在“文明”这个更加综合的向度上,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五大特征。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则更为明确地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的核心要义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在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起步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文化形态,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和发展。具体而言,主要有三点:

其一,在中华文明的整体中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一个整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则是寓于中华文明整体之中、一个富有丰富现代性内涵的范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将其置于中华文明的整体建设。

其二,从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文明的相互贯通上把握其内在一致性和丰富性。“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需从根本上实现社会主义、中华文明与现代化的内在统一及其融合发展。二者相互贯通的,不能将二者分立以致于窄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甚至将其仅仅局限于文化领域。事实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涵盖了新时代“五大文明”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其三,从人类文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中把握其目的在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世界各文明竞相绽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中华民族”内在规定了中华民族现代化的特殊性,其特殊性根植于我们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特殊国情;同时,文明的现代性则要求我们与世界各文明交流互鉴,培育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创造“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多姿多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性,又具有人类文明进步的普遍性,必须始终把握好这对辩证关系。

作者:张建宝 北京物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革命文化短视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22VSZ074)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