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莫无华人;河海流处,皆闻华语。”中国春节无疑正表现出极强的本土内生力和国际影响力,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正在国际化是毋庸置疑的事实。2023年12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正式成为联合国的第10个“固定假日”。这一消息给中国春节走向国际化、成为“世界节日”又增添了佐证。
春节是中华传统节日中最大、最热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节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历史意义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春节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直到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年)颁布的《太初历》才明确规定下来。因为春节源于农耕生产和宗法家族,所以最主要的主题是感恩、庆贺和祈福。在辞旧迎新的时刻,感恩在过去一年所有人的帮助,庆贺农作物的丰收和家人的平安,期盼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健康幸福。为了表达这三个主题,逐渐形成了各种仪式活动。如以祭祀天地祖先、谢年、拜年走亲戚等表示感恩,以穿新衣、吃团圆饭、舞龙舞狮等表示庆贺,以祭祖、接财神、压岁钱、社火等表示祈福。春节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蕴含着欢乐、祝福、团圆、和谐等极具包容性和亲和力的中国文化精神和情感诉求。正是这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精神,使春节文化具有国际传播的价值基础。
春节蕴含深厚的情感归属
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春节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分。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有着深厚的家庭情结。中国人的家庭情结形成了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传统家庭美德。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可以浓缩为“孝老爱亲”。将“孝老爱亲”从家庭层面拓展至国家层面则成为“为国尽忠”。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人有着浓烈的家国情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当今社会快速变化,有些人可能会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真情,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需要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来滋养。”应推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紧密结合,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
春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春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重要体现,是我们窥见“历史中国”的一个窗口。春节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文化,包括仪式、节日装饰、饮食和相关的娱乐活动,是时间跨度最长、文化民俗最密集的中国传统节日。民俗具有生活与文化的双重属性,表现为外在的生活方式和内在的文化意蕴。尽管有些外在仪式发生了变化,但文化意蕴并未改变,如压岁钱,最初是不能使用的吉祥钱,明代以后以正式钱币作为压岁钱,近年来微信红包压岁钱逐渐流行,虽然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长辈祝福小辈健康成长的文化意蕴没有变化;又如亲友之间相互拜年是春节的传统,但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通讯及网络的普及,出现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微信拜年等远程拜年的形式,这在文化意蕴上也没有区别。无论是传统习俗还是新兴习俗,都强调家庭团圆、世代和谐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祝福,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亲情、和谐与乐观。春节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沃土之中,呈现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春节是凝聚全球华人情感信仰的重要时刻
当前,海外华侨华人近以亿计,这一庞大的传播主体无不重视春节在移民地的个体和社会功能,“出国更爱国”“我即中华”“春节在,华夏就在”的主体精神通过春节得以充分展示。同时,这一主动的“自我”文化意识也开始为世界各国广泛接受。春节新年,让全球华人对“四海一家”的感受变得更为深刻与生动。
目前,全球已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既包括朝鲜、韩国、越南、新加坡这些“儒家文明圈”或“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也包括泰国、柬埔寨、菲律宾、印尼等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南亚国家,美国、澳大利亚等“基督文明”国家则在部分州或地区将春节定为法定节假日。中国春节正成为国际性的盛大节日,已由华人群体的“私人仪式”嬗变为移民国的“公共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