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论述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唯物辩证法中系统思维的继承和发展,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与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坚持系统观念对于统筹与协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当下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破解思路。秉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是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系统观念 系统思维 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坚持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基础性的思想路径与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系统观念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增强战略性、系统性思维”,在党执政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理论以及实践问题上,要通过全面客观地理解和探析,“努力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也着重强调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坚持系统观念对于统筹与协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当下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破解思路。

系统观念的生成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论述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唯物辩证法中系统思维的继承和发展,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与实践中的经验总结。

系统思维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义。系统思维作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贯穿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用系统思维以科学的思路与方法,来分析事物属性、解决棘手问题,其中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系统观念这一概念,但他对于社会经济的剖析,已经体现出系统思维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阐释了研究社会经济形态的思维方式,将系统的视角融入到唯物主义辩证法之中。马克思提出:“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机体。”在考察人的本质时,马克思提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就是“一切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的社会机体”。恩格斯在阐述辩证自然观时运用了系统思想,他认为世界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复杂系统,基于能量守恒与转化规律、细胞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三大发现,使得其发现自然与社会是系统的,并存在系统的思想,且总体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通过自然界内各领域、各层级的横向、纵向的联系,“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述出一幅清晰的图画”。

系统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奋斗与生动实践的经验总结。毛泽东同志关于调查研究的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系统观点,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他以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个系统分析农会推翻封建地主统治的制约条件。在军事战略中形成系统观点,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将军事路线以“有系统的更发展的更丰富的”形式克敌制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上提出军事政治工作的缺点在于“综合性和系统性不足”。在毛泽东思想中融会贯通着系统的意蕴,《矛盾论》中将诸种事物视为系统,不但研究大系统中个别事物的本质,以此充分认识矛盾的普遍性,而且在掌握事物的共同本质后,继续深入研究新物质矛盾特殊性。邓小平同志一以贯之坚持系统观点,他认为一方面要有系统的领导,“青年团应该有自己系统的领导……把团的系统领导和党的统一领导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有系统的工作,土地改革运动形成系统以便群众深入细致的工作,有系统地研究国家机关工作情况和问题以便提出正确、切实、具体的主张,熟悉马克思基本原理,在工作中加强“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江泽民同志将国企改革、国防军队建设、反腐倡廉、扶贫开发等都视为系统工程,以全面性和系统性的工作方式把握全局,以减少和避免片面性。胡锦涛同志提出要系统地掌握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唯物辩证法相关思想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有关重要论述基础上,坚持“两个结合”的重要理念,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系统思维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将系统观点与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融会贯通,提出了系统观念这一重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理论指导实践,在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国家治理体系视为一个复杂社会巨系统,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子系统建构而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将系统观念作为“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既要‘操其要于上’”深刻把握社会治理的客观规律,做好顶层设计,“也要‘分其详于下’”,明确工作的要点与着力点,精准分工,从而实现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坚持系统观念的价值意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与系统观念相关的表达,并强调,在面对重大问题和关键节点上,头脑“清”、眼睛“亮”,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掌握政治逻辑。以系统观念看待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形势与关乎民生的重大要事,可以帮助我们全面而不片面、具体而不抽象、系统而不零散地认清事实与时事。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坚持系统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系统观念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脉络,立足于整体将社会视为大系统,探寻系统内各要素的关联结构与特征联系,分析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进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放在至高的位置上,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铭记于心。我国三次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均是围绕着人民这一主线展开。把握社会矛盾转化的内在逻辑、分析新发展新变化的动力机制、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运用系统的观念把握全局,统筹兼顾。步入新时代的中国,已踏上新的征程,置身于快速变化的发展环境,面对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现实,系统观念的重要价值更加凸显,要在捍卫人民物质利益、保护人民生存权利、保卫人民生命健康、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惠及人民的行动上积极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整体进步。

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坚持系统观念。“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下,国家治理体系逐渐完备、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在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的成就与变革,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全面深化改革本身就蕴含着系统的观念,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可以看出并不是片面地、孤立地看待全面深化改革的各个领域,而是探索各领域系统的关联性,以全局意识统筹兼顾各领域的发展,以协同意识推进各领域的进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又构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子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子系统的地位作用与运动过程会对改革系统整体产生影响,要强化对各领域发展的认识程度,优化各领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效能,把握重点和关键领域,实现从局部的探索到系统的集成。将把系统观念贯彻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以历史思维使改革以史鉴今、以辩证思维强化改革的问题导向、以创新思维为改革提供新的方向、以法治思维为改革保驾护航、以战略思维布局谋划改革的图纸、以底线思维防范改革的重大风险。将系统观念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论,使得全面深化改革向更广更深的向度发展,从而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求坚持系统观念。“面向未来,我们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把握“两个大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地分析国内外新形势下提出的重要论述。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风险、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科技带来的生产力大解放等使得国际局势变幻莫测;国内正处于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将重点置于高水平对外开放上。从时间系统上纵向看,中国已经汇入世界的历史洪流中,不能独善其身,更不能闭门造车,要发出属于自己的时代声音。从空间系统上横向看,中国已经以崭新的姿态站在世界舞台之上,要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以展现中国面貌,使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性力量,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牢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要科学理性地认识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进一步将对外开放的范围拓宽、层次加深。实施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解决中国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与世界各个国家实现彼此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坚持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探索中积累下来的宝贵历史经验,是指导未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宏观地、全面地、整体地看待这一伟大事业,同时也要微观地、局部地、联系地看待现代化事业的每个领域。将中国式现代化视为系统工程,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整体谋划、辩证地分析好一系列具体的重大关系。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源泉。要处理好各领域战略发展的顶层设计与大胆探索、创新实践相结合,要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并与灵活的策略机制相结合,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并与积极创新的意识行为相结合,要实现兼顾效率与公平保证人民的平等权利,要激发全社会的工作动力、创造活力与保卫国家的安全秩序相适应,将系统观念运用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坚持系统观念的实践路径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要以系统观念这一思维范式来指导实践、推进工作,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唯有善用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才能掌控新时代的主动权、把握治国理政的总抓手、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才能坚定不移地完成“十四五”时期的目标任务,矢志不渝地走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

前瞻性思考,掌握新时代的主动权。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整体向前发展的动因,发展了的整体产生的作用大于部分作用之和,也推动着部分要素向前发展。要善于运用系统观念,基于现实的要素对一切可能性作前瞻性的预判与思考,掌握发展的趋势以提前制定长远的规划。回顾往昔,总结历史中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准确把握事件的因果联系,提高预见水平;着眼当下,敏锐探析风云变幻的世界局势,明确中国的发展方向与战略定位,积极谋求发展的主动权;展望未来,在通达古今的基础上把握发展的大势,以前瞻性的思考预测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前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以科学的战略预见未来、引领未来。”

全局性谋划把握治国理政总抓手。系统是由复杂的子系统构成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主次矛盾,其中主要矛盾起着主导作用,抓主要矛盾是掌控全局的重要支点,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要紧紧围绕这个主要矛盾进行全局性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统筹规划,引领时代前进,要把握好时代的规律,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并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客观规律部署全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大局意识要求站在全局的高度上认识问题,以长远的眼光审势查情,以系统的思维分析全貌,以理性的行动顾全大局。要做到对党忠诚,坚定政治信仰,严守政治纪律;要将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将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的各个环节之中,结合系统观念进行全局性谋划,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整体性推进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要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看待系统的整体性推进。宏观上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行动指南,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要加强理论创新,形成理性科学、逻辑严密的理论成果指导实践;要整体性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微观上,将系统视为一个整体结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抓住关键部分,解决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能够推动整体的向上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多领域实现整体性重构与历史性变革,究其原因,是因为能够发现关键领域,“牵牛鼻子”的同时能够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各领域的建设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以“十个指头弹钢琴”的比喻,生动形象地阐明既要整体的统筹工作,又需要部分的分工与配合;既要抓住关键与重点,又要兼顾系统与全局。唯有从辩证的视角看待宏观与微观,才能更好地发挥系统的整体性观念对党和国家事业的积极推动作用。

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提出的解题方法。溯本求源,理解系统观念的理论内涵,坚守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历史性与科学性,有利于将系统观念更好地应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本文作者为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3&ZD00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郝雨桐对此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2版。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0—13页。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04页。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00页。

[6]《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2—37页、第233页、第299—340页。

[7]《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54页。

[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87页、第147页。

[9]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第2版。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157页。

[11]《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综述》,《人民日报》,2021年12月8日,第1版。

[12]《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4日,第1版。

[13]《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人民日报》,2022年1月16日,第1版。

[14]《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2月8日,第1版。

责编:李 懿/美编:王嘉骐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