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金句】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畅通国内大循环。
——2023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实践分享】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阶段。交通一体化网络加快构建,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生态协同治理成效明显,2023年区域PM2.5比2014年下降了近六成。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持续强化,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设立分支机构已达1万多家,北京流向天津河北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800亿元。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京津冀推出了第一批165项资质资格相互认证,230余项高频特色便民服务实现了“自助办”,自贸试验区51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圈可点
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2023年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的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大关,对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不仅经济总量实现突破,长三角区域在加快创新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方面取得的进展也可圈可点:2023年上海有58个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C919国产大型客机、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实现商业运营;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达91.9,位居全国第一;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同比增长60.5%。
【专家解读】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 张可云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十四五”以来我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相关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国土空间治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各地区立足自身要素禀赋优势,充分释放本地区增长动力,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南北地区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首次出现收窄迹象,区域均衡性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所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未来,需要围绕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统筹有力”是推动区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也是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统筹有力的关键在于建立较为完善的区域管理制度。
在“谁管”方面,未来应该在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由谁管”,设置职能明确、权责清晰的区域政策部门或区域管理委员会,统筹国家区域战略、规划、政策等的制定完善和区域管理。在“怎么管”方面,协调区域发展有两个基本工具,即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为了充分发挥这两个工具的作用,区域管理立法势在必行。需要制定一套能保障区域规划与区域政策贯彻执行的完整、健全的法律法规,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政策设置标准化、透明化的政策程序。在“管理效能”方面,制定规范且明确的事前、事中与事后全流程监督和评估机制,以对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进行严格、科学的监督和评价。
“竞争有序”是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必然要求。“竞争有序”的关键在于鼓励各区域充分发挥优势,避免无序竞争,保证区域内微观主体在发生竞争冲突时能及时规范其行为。
通过区域规划和区域合作政策两种手段可以促进竞争有序。区域规划是引导规划区域内的地方政府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指南,旨在避免无序竞争,优化区域发展思路和方向。以区域规划推动区域发展竞争有序,需要突出强调以下重点:一是强化区域规划立法,明确区域规划的责权利以及监督评估机制;二是建立标准区域划分框架,提供权威、统一的区域规划基本空间单元;三是促进区域规划制定、实施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在规划分类、实施程序等方面逐步形成共识。
区域合作政策推动区域发展竞争有序的意义在于,消除妨碍区域合作网络形成与发展的不利因素,促进区域分工,推动地方政府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形成区域发展合力。未来应在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跨地区直接援助等方面形成规范有力的区域合作政策。
绿色协调强调的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础上的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应有之义。主体功能区制度和区域产业发展负面清单是确保区域绿色协调发展的两大主要手段。
主体功能区规划于2005年首次提出,后演变为“主体功能区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制度”。从这种演变可以看出,主体功能区规划及其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主体功能区规划只是一个基本的制度和区域划分框架,要藉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还需要在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制定实施区域规划与区域合作政策。
设立区域产业发展负面清单的主要目的是禁止违反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在特定区域布局,从源头上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对于促进“绿色协调”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目前我国区域管理制度的创新。在制定合理的区域产业发展负面清单时,要兼顾“绿水青山”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要明确执行与监督机构的职责。
共享共赢既契合了新发展理念,也直接体现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利用对口支援政策、对口合作政策等手段,可以促进区域发展共享共赢。
对口支援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扶持政策和制度安排。各种形式的对口支援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中国式现代化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
对口合作是由发达地区一对一同老工业地区或欠发达地区展开合作。对口合作政策可由中央政府统一安排,也可由地方政府自行结对安排。比如,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是由中央政府安排的。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 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确定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分别与江苏、浙江、广东三省,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市分别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四市建立“三省四市”对口合作机制。这种结对合作的重点任务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提升创业创新水平和探索共赢发展新路。南水北调京豫、京鄂协作则是北京分别与河南、湖北进行对口合作。北京对口协作丹江口水库河南、湖北水源区,双方互惠互利,既保证了水源质量,也促进了两地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发达地区在欠发达地区建设“经济飞地”也是对口合作政策的一种。对口合作政策重点在于通过促进结对地区之间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激发老工业基地与欠发达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