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领军人物 > 正文

韩文秀: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我国经济恢复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为我们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02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回望2023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用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产业体系完整等优势条件,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实现回升向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风景这边独好。我们有望圆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2023年我国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呈现增速较高、物价较低、就业平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特点,主要经济指标比2022年有明显改善。不少机构和专家学者预测,2023年我国经济增长5.2%左右,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1/3,仍是全球增长的最大引擎。近期不少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纷纷调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降至5.2%左右,比2022年低0.4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可望达到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在全球贸易低迷的情况下,我国进出口规模与2022年基本持平,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维持在14%以上的水平。外汇储备规模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实现这些预期目标,也为2024年经济发展打下了好的基础。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发展后劲持续积蓄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无论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布局,都在有序推进,很多领域亮点纷呈。比如,汽车、造船等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愈发强劲,海关统计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522万辆,跃居世界第一。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涌现了不少里程碑式的成果。安全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夯实,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一揽子方案、稳定房地产市场的组合政策相继出台,对压降存量风险、稳定社会预期发挥了积极作用。粮食产量达到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能源资源供应能力提升。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国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项项亮眼成绩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实践经验中探索和深化规律性认识,并用以指导未来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概括为“五个必须”: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这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是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丰富发展,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然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我们既要看到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看到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集聚增多的大方向,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实现2024年各项目标任务,在经济工作指导上,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就是把“稳”作为大局和基础,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努力把经济增长稳定在合理区间,为“进”创造稳定的环境。以进促稳,就是把“进”作为方向和动力,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积累更多积极因素,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先立后破,就是要统筹兼顾稳和进、当前与长远,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同时要科学评估、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效,做好新旧衔接转换,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安排适度规模的赤字、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果。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严控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到刀刃上。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和额度分配,合理扩大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党政机关要带头过紧日子。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要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推动降低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实践表明,除了直接的经济政策外,许多非经济性政策也对经济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要坚持系统观念,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强化预期管理,与宏观调控政策同频共振,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良好氛围。

要围绕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2024年重点经济工作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内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过去一年内需仍显不足。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要用好政府投资,更大力度激发民间投资。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改革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国际交往和商贸活动离不开人员往来,要进一步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要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五是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六是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七是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大区域重大战略实施力度,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快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八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九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不折不扣抓落实,深刻领会党中央决策意图,完整准确全面落实,不能变形走样、把好经念歪,不能打折扣,更不能层层加码。要雷厉风行抓落实,要有马上就办的意识,不能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要求真务实抓落实,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开展工作,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干部群众的精力真正花在干实事上。要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大兴调查研究,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