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领军人物 > 正文

宝塔山下的蓝焰卫士

宝塔巍巍,注视着这支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的“火焰蓝”队伍;延河滚滚,见证着“弘扬延安精神、永做红军传人”的铮铮誓言。

作为诞生在革命圣地的消防救援队伍,在延安精神的哺育下,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宝塔消防救援站50多年如一日扎根革命老区,用赤诚和忠勇守护着3556平方公里土地和75万老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谱写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的忠诚篇章。建队以来,宝塔消防救援站已接警出动1.25万余次,解救被困群众3200余人,保护财产价值197.4亿余元。2023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宝塔消防救援站先进事迹,授予其“时代楷模”称号。

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了13个春秋,在拯救民族危亡和争取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创造了辉煌历史,培育形成了宝贵的延安精神。

宝塔消防救援站1973年正式成立,主要承担延安市宝塔区消防执勤和应急救援任务。宝塔区红色资源丰富,以枣园、杨家岭、南泥湾等为代表的革命旧址数量众多、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收藏展陈的大量珍贵革命文物与文献资料,反映了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50多年来,宝塔消防救援站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坚决做好红色遗址、革命文物保护工作。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专程前往延安,在杨家岭革命旧址瞻仰党的七大会址和老一辈革命家旧居,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并发表重要讲话,深情指出“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每次来都温故而知新,受到深刻教育和启示”,要求管理好革命旧址。总书记的深情到访和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延安革命旧址的重大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提供了强大动力。宝塔消防救援站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保卫延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卫红色旧址”的信念,用实际行动做红色历史的守护者。

延安干旱少雨,可燃物干燥易燃。同时,宝塔区地处狭长河谷,遍布坡塬墚峁、丘陵沟壑,加之土质松散,遇到短时间大量降水情况,极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革命旧址九成以上是砖木结构,耐火等级低。数量众多的珍贵革命文物文献一旦出现险情,损失不可估量。宝塔区革命旧址常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到访者,2023年接待量达3000余万人次,消防安保的不可控因素多。

针对宝塔区和延安革命旧址的特殊条件和消防隐患,宝塔消防救援站探索建立“一址一策一演练”精准化响应机制。他们对辖区每一处革命旧址定期实地勘察,对每一个电器和插座进行编号登记,对每一项用火用电用气情况用漏电检测仪等工具进行安全检查和记录,多年来坚持每天两次常态化巡查设施器材、消防水源、电气线路、火源火种等。根据每个革命遗址的区位因素、建筑特点,指战员们有针对性地制定消防应急处置方案,并进行应对不同险情的消防演习、应急演练。特别是每年4月至10月,延安迎来旅游旺季,救援站全体指战员自动进入战备状态,前置备勤、全力备勤。从枣园到杨家岭、再到南泥湾,每一处革命旧址都能见到指战员们忙碌的身影。

宝塔消防救援站成立50多年来,指战员们防火巡查累计步行里程达10万余公里,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创造了延安革命旧址半个多世纪“零火灾”的消防奇迹!

诞生于延安,守卫着延安,宝塔消防救援站把延安精神融入血脉,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每年新救援队员下队后,我们都要开展‘六个一’教育,雷打不动,这就是上一堂延安精神思政课、瞻仰一次革命旧址、学唱一首革命歌曲、重走一次领袖足迹、祭扫一次烈士陵墓、参观一次宝塔消防救援站荣誉室。”政治指导员裴文博说,指战员们将绝对忠诚融入血脉、注入灵魂,坚决做到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献身使命。

在红色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一批又一批指战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2013年7月,持续26天的强降雨导致宝塔山、凤凰山发生多处山体滑坡、窑洞坍塌。接到警情后,救援站五人一队、三人一组,携带救援装备,在暴雨和泥浆中七上宝塔山、五上凤凰山,连续奋战26个昼夜,疏散群众千余人,营救被困人员62人。暴雨如注,冲刷着黄土从山坡咆哮而下。“怕不怕?”有人问救援队员们。“也怕。”顿了顿,救援队员们又说,“但是,一定要上,一定要打赢!革命年代的先辈们能冲锋陷阵,今天的我们也能赴汤蹈火。”

用光辉历史浸润灵魂,用党的理论凝心铸魂,救援站经常邀请“七一勋章”获得者、“最美奋斗者”、全国劳动模范、党的二十大代表等来队座谈交流,与多个先进单位结对共建,交流知识、启智增慧、坚定信念。

在暴雨里拼、在火海里战……在红色精神的烛照下,宝塔消防救援站的指战员们迎险而上、向险而行,面对日复一日的巡防工作,面对一次次生死考验,书写下铿锵回答:传承历史荣光,铸就新时代辉煌!

敢打必胜的“火焰蓝”

“火焰蓝”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制服的主色调。2018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时强调,“时刻听从党和人民召唤,保持枕戈待旦、快速反应的备战状态,练就科学高效、专业精准的过硬本领,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召之即来,战之必胜”。风雨见初心,危难显忠诚。宝塔消防救援站在各类灾害事故处置应对中当先锋、打头阵、挑重担,闻警即动、向险而行、冲锋在前、敢打必胜,践行总书记嘱托、守护人民安全。

在宝塔消防救援站,一面绣着“火海蛟龙、蓝焰卫士”几个大字的锦旗格外引人注目。锦旗背后,是一个勇闯火海、鏖战而胜的英雄故事。2014年4月,延安一家炼油厂两个5000立方米的轻质油罐爆炸起火、猛烈燃烧,现场浓烟蔽日、火光冲天。更紧迫的是,大量泄漏的原油形成了大面积流淌火,相邻的26个储油罐岌岌可危!一旦火势蔓延或者引发更严重爆炸,就可能威胁到整个城市的安全。时任副中队长赵江潮,带领3名突击队员,冒着生命危险冲入火海。他们在泡沫水枪掩护下越过防火堤,强行登上10多米高的油罐顶进行注液灭火。“每一口呼吸都灼烧着口鼻和喉咙,被浇湿的战斗服几秒钟就能被烘干。”曾参与救援的木洪刚回忆。强烈的辐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升高,让人窒息;踩在罐体上,即使穿着防火靴,仍能清晰地感到脚下的灼热……燃烧的油罐一次次复燃,又一次次被扑灭,英勇的队员们强攻近战、死守不退!终于,经过11个多小时的艰苦战斗,队员们消灭了一场可能造成重大灾害的事故。

生死关头不退缩、危急时刻永向前。这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是他们的英雄本色。

2022年4月,包茂高速延安段枣园隧道内,一辆满载21吨液化天然气的槽车发生交通事故并出现多点泄漏。白色雾气迅速溢出,在空气流通性较差的隧道内逐步聚集、扩散蔓延。情况紧急,一旦处置不当极易发生爆炸,评估的“死亡半径”达23.58米。宝塔消防救援站的指战员们临危不惧、沉着冷静,迅速确定了“稀释保护、拖离隧道、氮气置换、倒罐转移”的处置策略。很快,事故地点方圆1.3公里的人群被疏散,液氮运输车、事故罐车、倒罐车辆三车串联,开始进行氮气加压倒罐、液氮置换排空。经过31个小时的持续奋战,指战员们成功排除险情。生死时速中,他们用胆识和专业,展现了消防救援队伍的过硬作风。

战时骁勇猛如虎,离不开平时刻苦的训练、勤奋的钻研。精武强能、锻造本领,宝塔消防救援站每周的训练计划表都安排得很紧凑。每名队员每天都要完成“4个100”——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开合跳、100个深蹲,每周开展3次负重冲山训练和5公里负重越野,人人练就一双“铁脚板”、两条“飞毛腿”。一抹蓝色是延安市体育场的独特风景——每天清晨,一群消防员身着整齐的蓝色作训服准时出现在这里进行体能训练。响亮的号子,矫健的身姿,引得市民驻足观看。

本领要强、专业要精,善谋打赢、好学强技是宝塔消防救援站指战员们的优良作风。他们因地制宜探索巧妙好用的救援方法,针对辖区情况苦练堵漏排险技术,总结了“宝塔经验”,编写了《灭火救援供水》等理论教材,为同类地区提高火灾扑救效率提供科学借鉴。“要想在分秒必争的火场中赢得胜利,就必须专业高效,做到科学施策、本领过硬。”站长孙帅征说。

时刻准备着,以铁肩膀担起救援使命,以硬本领战胜水火险情,宝塔消防救援站用一次次敢打必胜的有力行动,为“火焰蓝”增光添彩。

爱民为民的“蓝”朋友

“自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褒奖作为最高荣誉,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在服务人民中传递党和政府温暖,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英勇奋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消防救援队伍提出的要求,也是宝塔消防救援站全体指战员坚持人民至上、竭诚为民的根本遵循。

消防救援制服的“火焰蓝”,是深夜守护万家灯火的蓝,是佳节守望城市祥和的蓝。对宝塔区的百姓而言,身着“火焰蓝”制服的小伙子们,是激战水火的先锋队,是人间大爱的守护者,是使命必达的排险员,是爱民为民的“蓝”朋友。

2020年8月的一个傍晚,一名男子在施工时突发疾病,被困在王家坪大桥45米高的桥顶。救援队员迅速赶到后发现,登高平台车的作业平台无法到达桥顶,只能停在距离被困人6米外的位置。天黑风大,救援队员只能从仅50厘米宽且15度倾斜的钢板横梁上爬过去。原一级消防长张保愿挺身而出,顾不得耳边呼呼的风声和高空的危险,半蹲半爬地向被困人前进。抵近后,他用力将被困人与自己固定在一起,跪在满是铁渣的钢板上,采取拖抱的方式,用膝盖一点一点向前挪动,短短6米的距离,用了整整20分钟。人员被救后,张保愿的双腿已满是鲜血。入职30年来,张保愿把救援站的所有岗位干了个遍,战斗员、班长、给养员、装备技师、司务长、特种车驾驶员……他行行都是好样的,先后培养出100多名业务技术骨干。“要对得起老区人民的信任。”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张保愿这样总结,“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人民服务。”

面对千钧一发的险情,他们勇于攻坚克难、守护一方平安;面对岁月静好的生活,他们乐于将脉脉温情播撒在老区人民心间。

“我的大学是消防员们供出来的!”在天津工作的李敏,每次回延安探亲,都要到宝塔消防救援站看看。讲起与救援站的渊源,她有些激动。那是2007年7月8日,李敏家中发生火灾。无情的大火几乎让她的父母倾家荡产,难以供家里姐弟3人继续读书。“只要人没事,一切就还有希望!别灰心,还有我们!”水火无情,人间有爱。队员们不但扑灭了李敏家中的大火,还凑钱资助姐弟3人重返校园。一批批队员进站、出站,这场爱心的接力一直坚持了10年。

在救援现场,他们是不畏艰险的消防员;在大街小巷,他们还是消防知识的宣传员、维护秩序的安全员、解民急难的服务员。

隆冬时节的《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广场,苍翠的松柏傲然挺立,鲜红的党旗迎风招展,张思德的雕像巍然屹立,“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熠熠生辉。整队完毕,宝塔消防救援站的指战员们集体诵读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声声嘹亮、字字铿锵。2009年,宝塔消防救援站成立了由多名党员骨干组成的张思德消防服务队,旨在让助老帮困、扶贫救灾更具温度、更加专业、更为系统。“老区人民一直亲切地称赞我们是新时代的张思德。我们要无愧于称赞,给人民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张思德消防服务队队员赫耀威说。15年来,张思德消防服务队战时当攻坚队,无论是排涝清淤、还是除冰铲雪,无论是玉树地震灾后援建、还是榆林抗洪抢险救灾,张思德消防服务队的旗帜始终飘扬在救援第一线;平时是服务队、宣传队,他们怀着真情解民所难,带着真心帮民所困,与老区人民谱写了一段段鱼水情深、血脉相融的感人故事。

“这是贺牛牛,这是严杰……”来救援站的次数多了,已经80岁的王世梓对指战员们的名字如数家珍。3年前,宝塔消防救援站到村里开展消防宣传活动,遇到王世梓的老伴独自背着大捆秸秆步履蹒跚,就主动帮忙送回家中。了解到两位年迈老人独自生活,张思德消防服务队便隔三岔五来看望,干农活、做家务、送米面油、带老人住院看病……王世梓被深深感动:“这群消防员不是儿女,却胜似儿女呀!”

长期以来,宝塔消防救援站累计捐资助学21人,捐款捐物价值34万余元,无偿献血6万余毫升,义务送水5000余吨。救援站指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直是不变的宗旨。

面前流淌延河水,抬头仰望宝塔山,宝塔消防救援站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奋勇向前,用忠诚担当守护着万家安宁,被当地老百姓亲切誉为“红军传人、人民卫士”。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