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24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接下来我国各方面工作高质量推进提出了具体要求。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党委书记侯二河代表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深感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党员干部带领群众一起,发展集体经济,创新发展思路,让过去的穷山村变成了美丽乡村。接下来,我们要以科技兴农为抓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党委书记 侯二河
白沙村域面积4.68平方公里,居民720户,2904口人,130名党员,党委下设4个党支部。2022年全村社会生产总值达25亿元,集体资产达18亿元,集体可支配收入4.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4.6万元。40多年来,白沙村坚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把穷山村建成了“住房城市化、就业全民化、生活福利化、环境生态化、教育医疗养老集体保障化”的幸福文明村。
乡村产业振兴是白沙村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
白沙村地处太行山脉鼓山脚下,原来是十年九旱靠天收。白沙人穷则思变,侯二河书记和村“两委”班子立下奋斗目标:一定要改变山村穷面貌,让全村人过上好日子,依靠矿山资源优势建立了石子厂、白灰厂等集体企业,实现了集体增收致富,村民收入稳步增长,为白沙的产业发展积累了深厚的基础。
以民生为导向拓展产业,“四步棋”锚定未来发展。一是服务民生为本的养殖业。2004年,村“两委”从免费供应村民吃肉考虑,筹建了一个占地14亩的养猪场,当年就繁殖了六七百头小猪崽,到了第二年猪场的存出栏增长到了1万多头。村里将养猪场扩建到68.6亩,成立了武安市益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由最初的100头瘦肉猪发展到两万头,从最初的供本村村民食用,到对口销往天津、河南、北京等地。养猪场为白沙产业拓展奠定了基础。2022年,又投资7亿元新上了年出栏26万头楼房式智能化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形成从饲料研发生产、种猪培育、猪仔繁殖、商品猪育肥、生猪屠宰分割、肉制品加工、冷链物流、电商销售的一站式服务体系。二是农耕为本的现代农业。白沙村耕地面积只有2631亩,主要种植谷子和玉米。村里曾经探索性引进种植了香菇、油葵、花椒、果树、中药材促进增收,但由于市场和地域因素,经济效益不理想。2009年,村“两委”提出用工业反哺农业,首先要做好土地大文章。当年10月与河北农业大学强强联合,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以绿色有机蔬菜为主导,以农业科技化为方向,实行高投入和集团化管理,同时以综合园区为核心,带动全村2000多亩耕地的种植业生产。2019年底,又将全村所有土地集中流转,采取“党委+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行,进而辐射带动全镇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迈进。三是以品牌为抓手的农产品加工集群。白沙村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先后建成了现代化村域粮食储备库,全进口设备的米面加工厂、小米加工厂、食用油厂、红薯粉芡制品厂、酒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既解决了周边农产品销售难题,又创出了白沙农产品品牌,还拓展了产品外销渠道。四是以生态村建设为基础的旅游产业。按照农村城镇规划布局,村里累计投资4亿多元打造了“七纵、五横、三场、五园”的都市化村庄,修建了迎宾大道、游客中心、环村人工湖、惠通桥、万清园、儿童乐园、恩泽楼、党建廉政广场、国防教育主题公园、传统文化一条街和小吃一条街、宾馆酒店等工程,2014年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20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年吸引游客达10多万人次,综合收入达1000多万元。
集体经济是共同富裕的保障。白沙村在多年的发展中始终坚持走集体经济道路,所有产业均是集体所有,主要抓了三大工程,实现共同富裕:一是旧村改造,改善村民居住环境。2003年,本着节约集约使用土地的原则,由村集体主导,实施旧村改造进行“平改楼”,先后建成双气入户、网络覆盖的单元楼102栋、别墅24栋,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2平方米。二是兴建公共设施,实现村庄城镇化。村里累计投资2.6亿元建成了分为幼儿部、小学部、初中部的现代化教育园区,吸引全镇22个行政村和全市农村孩子前来就读。在校师生员工近3000人,同时对白沙户籍村民的子女,从幼儿入托到九年义务教育免收一切费用。白沙村还建成了河北省首家农村数字化影视城、首家文化中心、首家设施完备的广播电视中心、首家藏书超过3万多册的电子农村图书阅览室等;2019年,投资7000万元的多功能白沙人民体育馆落成,馆内设有健身房、儿童游泳馆、成人游泳馆、台球馆、乒乓球馆、篮球馆、射击场等。三是完善保障制度,提升村民幸福指数。白沙实行“广就业、工资制、福利化”。广就业就是村民不出村就有活干,村里适龄劳动力实现就业率100%;工资制就是农民变工人、上班发工资、管理企业化,福利化就是凡白沙村民都享受米、面、菜、肉、蛋免费供应,从幼儿入托到九年义务教育免费上学,住房、生活用电、红白事享受补贴,村民参加新农合、社会养老保险由集体缴费,集中供暖、制冷和物业服务不收费等20项福利。
白沙村集体经济发展实践为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益参考
一是头雁的引领,是白沙村发展的关键。村里“能人”就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不仅能以自己智慧引领村庄发展的方向,而且能以自身的品性德行带动村“两委”班子,带领农民致富。侯二河书记就是白沙的领头雁。他担任村书记40多年,经历了无数曲折和艰辛,践行“让父老乡亲过好日子”的诺言坚定不移。凭他个人能力早就成了亿万富翁,但他心里想的是父老乡亲的衣、食、住、行,为的是村民们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有完善可靠的保障,求的是村里没有暴发户,一句话:为的是白沙人的共同富裕。
二是利用优势资源延伸产业链,是村集体经济永葆活力的源泉。白沙一直都是围绕着建材做文章,同时也顺应政策方向和市场导向不断调整。2009年,根据国家环保政策要求,白沙村将四个铁矿厂、焦化厂、洗煤厂等资源型厂矿全部关停,按照环保政策加大力度对企业升级改造,虽然集体经济短期有一定的下滑,但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不断发展壮大的集体经济,是白沙村共同富裕的基础。白沙村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启动和助力乡村振兴,村里的30多家企业全部属于集体所有,靠集体经济的壮大实现了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的集体兜底全覆盖。
四是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是白沙村发展的动力。从创业至今,白沙村先后经过四个阶段:一是集体所有制下的私人承包、二是集体所有制下个人承包与集体经营相结合、三是集体所有制下的统一经营、四是集体经营团队管理,走出一条“集体主导,村企合一”具有白沙特色的发展道路。
五是加强党组织建设是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保证。40多年来,白沙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与时俱进创新农村党组织建设,通过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把党建工作延伸到企业、街道、班组、农户,确保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方向对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活力十足。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侯二河代表是来自农村的农民代表,在本届大会带来了多条建议,主要聚焦在大力推进生态农业模式、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狠抓农业质量安全。要制定农业质量安全保证的法律法规,规范生态农业有序发展。要深化完善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系统化质量认证。要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实现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监控,着力解决好“餐桌污染”。
第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在基本农田保障底线基础上,根据市场导向、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推行一村一品、一镇一品、一县一品,实行特色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种植,靠做大规模提升质量扩大影响力。
第三,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引入现代工业理念来指导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把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作为推动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协会,着力提高生态农业专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构建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化生态农业经营体制。
第四,要以智慧生态农业为导向。充分吸收应用和推广“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成果,促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跨界融合发展,打造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内核,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生态农业经济形态。积极推广使用互联网技术辐射生态农业全产业链条,实现生态农业可视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
第五,政府要做好政策、宣传引导和人才等全方位保障。一是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政策支持,把发展生态农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出台支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配套政策。二是加大对生态农业的宣传普及,宣传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必要性、紧迫性、广阔前景和规划布局、生态农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式。三是要培养、引进和锻造生态农业技术、管理、协会合作社经纪人才和新时代农业产业工人等人才队伍,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任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