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实现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键环节。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黄宝荣(照片由委员独家提供)
当前,全球的能源技术正处在新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关键时期,也是新兴能源技术崛起的过渡时期,未来新能源采取何种技术路线,关系到国家命运、关系到全球格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的基石。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问题。2023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4亿千瓦,在全国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接近40%。风电光伏装机突破10亿千瓦,在全国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翻番,接近全球年新增装机的60%。风电光伏产业关键零部件产量占全球超过70%,风电机组等关键零部件的产量占到全球市场的70%以上,光伏多晶硅、电池片和组件产量占全球比重均超过80%。以上数据足以说明,我国新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正在逐渐增加,新型能源体系构建逐步加强,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
创新驱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构建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迫切需要。基于“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一系列挑战。要以科技创新推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新型能源体系。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能源技术规划布局。建议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工信、科技、环境等部门参加,中科院等研究院所、有关中央企业参与,成立国家能源技术委员会,统筹国家能源技术路线的研究和政策规划,统筹科技、项目和资金等资源,对重大技术方向进行战略布局,用合理的成本提升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同时布局成果转化。
二、构建良好产业创新生态。发挥大型企业的骨干作用,鼓励央企和国内骨干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实施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项目。依托新能源重大技术研发,构建安全可靠的产业生态。利用重大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打造新兴产业链条,培养链主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支持央地合作构建应用转化场景,加大对中试和应用转化平台的支持。
三、布局新能源创新中试和应用转化实验示范区。西部省份拥有良好的风、光和土地资源,在核燃料循环利用、钍基熔盐堆、高温熔盐、高温制氢、源网荷储制氢、管道掺氢、光热发电、地源热泵等方面已开展一批试点示范和中试转化。建议在电价、氢价和配套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指导和支持,为大规模推广创造条件。支持河西走廊设立新能源试验示范区,试验新型核能和新型储能构建电网平衡和智能调节技术体系,试验源网荷储制氢和氢能进万家,试验高温熔盐储热和二氧化碳透平联合发电体系等。
四、绿电制氢尽早纳入国家碳汇交易平台。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已经重新启动,但目前交易品种较少。当前西部省份新能源发电能力会出现阶段性过剩,储存新能源发电量较好的途径是制氢。为鼓励制氢和用氢产业链,建议尽快把绿氢制备和用氢纳入国家碳汇交易平台资源,采用自愿减排机制等交易方案,对绿电制氢和用氢产业链给予支持。